“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1986年张爱萍上将痛悼邓稼先同志

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他的父亲邓以蛰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所以他从小在清华园中长大,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在园子里,他就立下了强国兴邦的志向。

1941年夏,高中毕业的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拿到学位后的第9天,他便启程回国。这短短的9天中,既有其导师的真诚挽留,也有美国官方的重重阻挠,可这一切都没有停下他归国的脚步。邓稼先满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带着满脑袋核物理的知识,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重返祖国的怀抱。

“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 小学和初中一直在不断的跳级,大学仅用两年就修满学分,26岁就获得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人送绰号“娃娃博士”。

邓稼先回到的,是一个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不及舔舐内战的伤痛,就饱受外患的威胁恫吓。1953年1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的竞选演说中声称,美国必须用自己的核优势对中国、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核报复。据资料显示,当年美国国务院的一份绝密备忘录记载了艾森豪威尔曾在会议上提出像对待日本一样,用核武器结束朝鲜战争。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研制核武器迫在眉睫。毛主席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 参加核武器研制的科技工作者们

1958年8月,时任二机部副部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告诉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想请他参加这项工作。邓稼先立刻明白了这个“大炮仗”的含义,虽心有忐忑,但仍临危受命。第二天,邓稼先就被调入二机部刚刚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担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研制的理论设计工作。那一年,他34岁。

“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为国家的核事业倾尽毕生心血。1964年10月16日,当新疆罗布泊的戈壁荒漠上升腾起那朵巨大的蘑菇云时,没有人知道签署原子弹总体计划书的,是当时年仅39岁的邓稼先。

“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为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发,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年,亲人都不知道他的踪影,长时间接触核能使得邓稼先身体机能下降,得了癌症,病重期间,在美国工作的杨振宁特地回来探望这位老友,直到邓稼先临终前,杨振宁才问出心底的那个问题。

杨振宁说到,研究核武器的待遇如何,能让你义无反顾的放弃美国回到中国,然而邓稼先实话实说的告诉杨振宁,奖金津贴只有20块,但是无论选择多少次自己还是会回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

“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邓稼先在临终前,和杨振宁说过的这一番话,一直萦绕心头,杨振宁为之震撼,时刻谨记在心,也为这样的爱国科研工作者感到自豪,无论身在何方,始终惦记着祖国,牢记自己是名中国人。

直至临终前,身边工作人员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两弹元勋”临终前要求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 名字家喻户晓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这艘航船,在科技创新强大引擎的驱动下,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