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放下架子沉下心 一心一意抓扶貧

市直工作隊在全縣扶貧脫貧駐村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三)

●9月19日,在全縣扶貧脫貧駐村工作座談會上,部分市直駐村工作隊進行了交流發言,他們的發言材料思路清、措施實,對全縣扶貧脫貧駐村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本期刊發市委辦公室駐東召鄉板臺屯村工作隊長馮希福的發言材料。

「驻村帮扶」放下架子沉下心 一心一意抓扶贫

放下架子沉下心 一心一意抓扶貧

板臺屯村共有365戶,1185人,建檔立卡戶55戶,另冊管理2戶,2017年脫貧41戶,目前還有貧困戶14戶25人。自從今年3月份入駐板臺屯村後,工作隊緊緊圍繞宣傳貫徹中央、省、市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參與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推動發展村集體經濟等工作任務,放下架子沉下心,與村幹部同工作、同勞動,與村民同呼吸、共命運,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盡職盡責、紮實苦幹,一心一意抓扶貧,和村兩委共同組織和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謀求脫貧致富之路。

一、駐村以來工作開展情況

1、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完善工作生活條件。3月份以來,市委常務副秘書長李建兵和市委機要局局長王衛紅多次到村裡看望了駐村幹部及貧困戶,5月份,市委秘書長宋洪修專程來村指導調研扶貧工作,對如何做好扶貧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派出單位為駐村工作隊配備了空調、冰箱、燃氣灶、熱水器等生活必需品;縣委書記高福純、縣委副書記吉福印、組織部長攸超、縣委辦公室主任彭之濤等都分別到板臺屯村進行過扶貧調研,瞭解扶貧幹部工作生活情況;東召鄉書記和鄉長經常到村看望慰問駐村工作隊,瞭解扶貧情況,幫助工作隊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讓工作隊切實感受到了各級領導的深切關懷以及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大力支持。

2、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積極落實政策保障。大力推進“光伏扶貧、精準到戶”,村內57戶建檔立卡戶都安裝了每戶1500瓦的多晶硅光伏發電設備,每戶年平均增收2500餘元。“北花一號”金銀花特色種植20畝,共涉及13戶,每畝年增收3000餘元。今年危房改造完成了6戶,有效保障了村民的住房安全。駐村以來,共接待了近20位村民反映問題,工作隊與村民一起分析問題,找到癥結所在,當即跟有關部門溝通聯繫,尋求解決辦法,截至目前,這些村民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或給出了相應答覆,國家各項扶貧政策真正用到了實處,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其中,看望了兩名住院的貧困戶,宣傳了黨的醫保政策;幫助兩名殘疾人解決了輪椅問題;有一位一般戶的90歲老人住危房,其子女要求按照貧困戶危房改造,如果不對這座危房改造,將會影響村裡的整體脫貧,經過鄉、村、工作隊多次與其本人和子女做工作,最終將危房拆除;還有一位一般戶母親,向我們哭訴自己女兒得了癲癇,常年吃藥,家裡收入不高,看到這樣的場景也是非常不忍,通過向市、縣人社部門詢問,最終,幫助這位母親辦理了門診慢性病,報銷了部分醫藥費。

3、積極爭取上級幫助,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今年村裡拓寬主路的工程中,土方費用3萬元一直沒有著落。6、7月份,工作隊多次到市、縣幫扶企業及縣扶貧辦商量解決辦法,希望能爭取到上級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3萬元土方費用得到了解決,村裡的修路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4、對接幫扶宣傳政策,入戶開展暖心工程。幾個月來,市委辦公室幫扶責任人多次到村裡對所幫扶的建檔立卡戶入戶走訪,瞭解每一戶的家庭情況,宣傳講解國家的扶貧政策,張貼扶貧政策明白紙以及結對幫扶公示牌,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截至目前,部分幫扶責任人已為對接戶解決了就業、就學、就醫等具體問題。中秋節前,按照縣委組織部關於開展駐村幫扶“暖心工程”的通知要求,幫扶責任人又帶著米、油等慰問品看望了各自對接的建檔立卡戶,使貧困戶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5、走街串巷熟悉情況,繪製草圖方便工作。村裡共有建檔立卡戶55戶,為儘快熟悉這些戶的位置,不用村幹部帶領入戶,工作隊決定繪製村裡的基本位置示意圖。經過了近一週的走街串巷,走了將近三十公里的路程,最終把村裡所有戶的基本位置圖繪製完成,在今後的入戶工作中,解放了人力,節省了時間,方便了工作。

二、意見建議

1、建議建立垃圾處理長效機制,併為環衛工人配備完備的設施裝備。

2、建議統一研究制定扶貧特色產業規劃,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發展不同的產業。

三、下一步工作

1、保質保量完成規定任務。嚴格按照省、市、縣關於扶貧工作的決策部署,開展入戶、填表以及貧困村退出等相關工作。同時,工作隊會加大對一般戶的走訪,爭取滿意度達到100%。

2、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積極向上級單位爭取涉及“農村低保、救災救濟、扶貧幫困、扶老助殘”等民生項目的支持。繼續協調有關單位,幫助解決村裡路燈的電費和村委會改造費用。

3、完善村內基礎設施。硬化村內全部街道,方便百姓出行及生活。

4、進一步招商引資。積極與在外經商的能人朋友溝通聯繫,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來村落戶,為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造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