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電影和美劇的戰鬥英雄幾乎都是中士?

Serials


中士一般是美軍戰鬥班中的老兵代表,因此這些老兵成為戰鬥英雄並不奇怪。

美軍的軍隊軍銜等級與中國較為類似又不完全一樣。

中國的軍人在義務兵兩年之後可以籤合同成為志願士官,從一期士官(下士)一直到一級軍士長。而在待遇和地位上,一級軍士長的待遇甚至要強於師級幹部,就算是師長來了也要叫一級軍士長一聲“老班長”。

中國的軍人幹部則是通過軍校接受高等教育才能獲得軍銜,一般在本科畢業後成為中尉副連職。

中國雖然在幹部和士兵上分的比較明顯,但是由於士官制度的存在,資歷老的士官遠比資歷淺的幹部地位高。而且一般連隊中,擔任排長一職的是三期士官(代任排長),更加模糊了軍官、士官的區別。(中國軍隊向來官兵平等)

美軍的軍銜和中國軍銜劃分較為類似,但是在軍官和士兵的劃分上則更加精確和死板。美軍中的排長等指揮職位一般為少尉以上軍官,從來沒有士官代理的一說(因此在美劇兄弟連中軍官和士兵的關係非常差)

而中士是班組戰鬥中的班長,這些中士是戰鬥班的主心骨。他們一般率領著戰鬥班衝在第一線,身上揹著一打的通訊設備和武器裝備,幹著最辛苦的工作,還得保證那些新兵不會在戰場上過早的陣亡。因此中士在美國人心中就像老班長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總是那個打你罵你嚇唬你卻一直保護著你的老哥。

總而言之,美軍的中士就是士兵裡面戰鬥力最強、資歷較老、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們成為戰鬥英雄是非常靠譜的。


軍事觀察員東旭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不稀奇,這是美國軍士制度決定的。

在美軍中,士兵就是士兵,軍官就是軍官,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兩條線。

以海軍為例,想要做軍官,就必須報考正規的海軍軍官院校,順利畢業以後才可以進行海軍成為見習軍官。

進入美軍軍校的門檻不低,對學歷、身體、頭腦各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一般認為,如果能夠成為海軍軍官,在社會上也是不難混的。

經過層層考核沒有問題,這些人才能成為正式軍官。軍官不像某國一樣,靠送送禮、拉拉關係就無憂了。

美軍對於軍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考核也非常嚴格,軍官幾乎時刻處於學習和提高中,混日子的自然也有,但很少,也很難混下去。美軍軍官素質普遍較高,收入比士兵高很多,社會地位也高,他們的家庭基本屬於美國中產階級。

同時,美國軍官都是職業軍人,很多人服役終身,直到退役拿到豐厚的軍隊退休福利。

但士兵則不同。美國士兵超過百分之七十來自底層社會,他們從軍目的並沒有太高尚。大部分人是為了領取退伍的福利,尤其是上學福利和醫療福利;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在學校成績平平,中學畢業以後又不能迅速在社會上找到工作,所以自願從軍當兵。

美國軍人的工資雖不算低,但因軍人工時長,所以平均下來小時的薪水很低。

自然,美軍士兵社會福利很好。服役期間,士兵和直系家屬看病不收錢,提供免費住所或者高額住房補貼,可以給直系家屬(一般是妻子)安排軍隊基地的工作,等等一堆福利。

而美軍也很需要人。普通人只要有中學文化,通過軍隊入門考試(一般都能通過),加上身體比較強壯,基本都能當兵。

當兵合同一般是4年一簽,當然你也可以2年一簽,但必須服役滿4年才能得到較好的退伍福利。

如果你表現出色,軍隊會無限制和你續簽,不會因為你年紀大了就趕你走,尤其是技術兵種。服役滿20年,退伍軍人就可以拿到軍隊工資的百分之七十五還是八十的退休工資。

但不管怎麼樣,你都是士兵,軍士。你即便服役20年,見到剛來的年輕少尉也得敬禮。

軍士想要成為軍官,必須進入軍校學習,有一整套流程。

那麼,問題來說,為什麼電影裡面全都是軍士,也就是普通士兵呢?

很簡單,因為打仗的基本都是士兵,軍官只是負責指揮。原則上,軍官不能隨便衝鋒陷陣,因為軍官比士兵重要,很難培養出來。所以激烈戰鬥中,都是美國大兵在拼命。

至於軍官直接參加作戰,一般是空軍的飛行員(他們最低軍銜還是尉級),這也是電影裡面常見的。

所以,美國電影中當然全都是士兵了,因為軍官本來就是指揮,很少親自開槍射擊的。


薩沙


如果你在軍隊中,見到一個幾槓幾星的軍官向一個幾拐無星的軍士敬禮,對他恭恭敬敬,並不用感到奇怪,因為有可能這個將校是他面前的軍士在戰場上或者兵營裡手把手帶出來的學生。而這些光鮮的將校可能還是一個愣頭青,剛剛到部隊的時候,是由這些軍士老班長護著幫著,才活到現在的。

士官,軍士,就是老兵,在具體戰鬥任務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最高等級的士官作用不亞於將軍,就是人們所說的兵王。一個國家將軍可以有很多,而兵王屈指可數,美軍的軍種總軍士長更是其他國家軍隊裡所沒有的,各軍種只有一個,待遇相當於中將,在五角大樓擁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可以不必向軍官敬禮。



美國陸軍總軍士長Kenneth Preston


美國海軍總軍士長Terry D. Scott, USN


美國空軍總軍士長James A. Cody

由士官擔任主角或者描寫士官的影視作品很多,比如《鍋蓋頭》(Jarhead)、《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細細的紅線》(The Thin Red Line)、《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護送錢斯》(Taking Chance)《血戰太平洋》(Pacific)、《狙擊生死線》(Shooter)、《魔鬼士官長》(Heartbreak Ridge)、《鐵血軍營》(The Big Red One)、《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魔鬼戰將》(Under Siege)、《亡國神盾艦》(亡國のイージス)、《怒海潛將》(Men of Honor)、《洛杉磯之戰》(Battle of Los Angeles)等等等等。

現實中,大名鼎鼎的士官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約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槍炮軍士,在瓜島帶領15人,兩支重機槍,阻擊日軍三千人。是二戰美軍中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過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的海軍陸戰隊隊員。

中國兵王王忠心,解放軍一級軍士長。

(圖片來自人民網)

在一般國家的軍隊體制裡,軍人被分為軍官、士官及士兵三大階級,高級軍官由軍官提拔,或者由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官員擔任,瞭解戰略思想,制定戰略計劃,進行宏觀佈局;中低級軍官接受過專門的軍事教育,進行戰術參謀及指揮調度,帶領士官和士兵執行戰術任務;而士官由富有經驗的老兵提拔,負責輔佐軍官、帶兵,具體進行戰鬥。

在某些義務役兵役制的國家,會擇優准許義務役軍人成為士官,但大多隻能擔任下士。

美軍戰鬥力強,跟其極端重視士官是分不開的,在軍官體系以外,發展起了獨立的,複雜和健全的士官體系,美軍中的各級士官如同軍隊這個龐大機器的潤滑油,火箭的助燃劑,對連接軍官和士兵時刻發揮重要的作用,小到將戰略任務化為具體的戰術行動,士兵的日常訓練,管理,大到向高層反饋士兵的身心狀態,向社會宣傳軍隊正面形象等。

美國總統奧巴馬為阿富汗戰爭中的戰鬥英雄,Kyle White中士頒發榮譽勳章。

在今天的美軍中,士官、士兵的軍銜從低到高依次為——

二等兵、列兵 Private(PVT) 級別:E-1

是軍隊中階級最低的士兵,剛剛加入軍隊,接受過基礎訓練。

一等兵 Private First Class(PFC) 級別:E-3

接受過軍種初階訓練和專業兵科學校訓練後並在部隊留守數月,二等兵一年後提升為一等兵,開始專業軍事訓練。

專業軍士(CPL) Specialist(SPC) 級別:E-4

服役兩年以上,能組織管理更低級別的士兵,參加過專業訓練;

下士(陸軍Corporal,空軍Senior Airman,海軍Petty Officer 3rd Class)(CPL) 級別:E-4

軍隊中最低級的士官,最小軍事小組的指揮者,對下級士兵有培訓責任,通常擔任班長或副班長職務。

中士(陸軍Sergeant、空軍Staff Sergeant、海軍的Petty Officer 2nd Class)(SGT) 級別:E-5


一般擔任班級指揮者,是列兵學習的榜樣,對別的士兵擔負監督責任。

上士(陸軍Staff Sergeant、空軍Technical Sergeant、海軍Petty Officer 1st )Class(SSG) 級別:E-6

班級指揮者,接受一個以上的中士協助,激發士兵的潛能。

一等軍士 Sergeant First Class(SFC) 級別:E-7

達到十五到十八年的服役經驗,排長的關鍵助手和參謀。

軍士長 Master Sergeant(MSG) 級別:E-8

連隊中的關鍵人物,行使第一軍士長的部分職責。

第一軍士長First Sergeant(1SG) 級別:E-8

連隊的靈魂人物,士兵的權威,連級軍官的助手,負責所有士兵的訓練及指揮。

主任軍士長 Sergeant Major(SGM) 級別:E-9

營級軍官的助手,具有參謀軍士長的能力。

司令軍士長,又稱參謀軍士長,Command Sergeant Major(CSM)級別:E-9

旅級軍官的助手,不直接管理士兵,協助軍官制定訓練計劃,給軍官提供建議。

總軍士長 Sergeant Major of the Army(SMA)級別:TOP

擔任上將級別軍官的參謀,所有士兵和士官的最高領導。

軍官一般都看肩章,士官看臂章。

現實裡,軍官是領導,決策者,而士官是所有任務的具體執行者。軍隊戰鬥力的發揮和保障,均有士官負責。而影視作品中,必須要選擇三個具有代表性的軍階——

1. 少校(或上校) 2. 中尉(或上尉)3.中士(或上士)

少校和中尉代表軍官,而中士則是戰鬥中老兵的象徵。中士也翻譯為沙展,三柴(因為是三道拐),港片的警察部隊中,沙展也很多,一般就是警長,下面可以帶兩個小警員,上面是警署署長(派出所所長),港片中的警長因為要具體參與破案,追兇,槍戰,也很容易成為英雄角色。

比如杜琪峰電影《機動部隊》中任達華扮演的沙展——

《半斤八兩》中吳耀漢扮演的沙展——

《A計劃》中的秦沙展——

周星星遇到的美女沙展——

而一般在影視作品中,在訓練時吼新兵,在前線身先士卒的都是沙展,而且英美特別喜歡刻畫這種變態沙展,幾乎所有戰爭電影裡都有這樣一個沒事就吹起床號,體罰士兵,大喊大叫的沙展,因為好兵都是他們打磨出來的,刻畫這個角色即是對老兵的突出和尊重,也是對他們的調侃——

一般來說反映從營到團的具體戰鬥,則需要描寫刻畫他們的最高軍事長官,營連長一般是上尉或少校,比如《兄弟連》、《無恥混蛋》等影片中的主角。在工作上作為少校的下屬的是上尉軍官,但是在實戰中配合少校軍官的老兵一般為軍士長。下圖為已經升任少校營長的溫特斯。

兄弟連中還特別描寫了是美國陸軍101空降師506團第2營E連的少尉軍官柯利弗德·卡伍德“李普”李普頓(Clifford Carwood "Lip" Lipton,)。

卡伍德在1942年入伍的時候只是二等兵。在歐洲戰場作戰英勇,晉升為連軍士長,後來又獲得戰場委任而成為少尉軍官。所以後來專門有一集裡溫特斯中尉對他說這種戰場提拔頂缺的軍官要調走不能留在連隊裡,是美軍的習慣。這既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又是對制度的尊重。

而如果反應連排級的戰鬥任務,領隊一般是少尉,中尉,上尉(連長)那麼配合他的老兵一般為中士或者上士,比如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和陸軍遊騎兵第二營C連連長

米勒上尉關係最好的是邁克爾·霍瓦斯,陸軍遊騎兵第二營C連三營技術軍士/上士Technical Sergeant,1948年以後,美軍將技術軍士改為一等軍士 Sergeant First Class。



影片中霍瓦特先後征戰北非、意大利、諾曼底,是真正的老兵,多次救米勒上尉的命,被稱為小隊的“保姆”。


二戰1942-1948年間,美軍的士官設置——

沿用舊制,沒有今天的細化。

軍官一般接受過教育,能夠識字看圖,對於任務的下達,隊伍的管理和指揮發揮作用,但是士官具有充分的戰場實際作戰經驗,是軍官不可或缺的助手。美國影片很注重刻畫這個細節,所以突出士官中最普遍的一階——中士也就很自然了。


國家越富有,軍隊越強大,就越重視基層軍士的培養,相當於除了大學教育,還有職業教育,軍官如果是大學裡出來負責畫圖紙的,那麼士官就是藍翔出來負責具體按圖索驥的,他們的重要性其實是一樣的,越平等,越發達,越自由的國家越突出這種沒有階級差異只有分工區別的特點。讓所有的士兵,不管出生,都有一個奔頭,各司其職,最大限度發揮戰鬥力。美國軍隊中優秀的軍士甚至可以服役幾十年。

導彈打哪裡是上將的事,怎麼發射怎麼部署是上校的事,派哪一輛發射車是營連長的事,而怎麼按電鈕,怎麼瞄準,怎麼高效率執行,是士官帶著大頭兵們實際操作的,士官的經驗是教科書上沒有的無價之寶。

向所有立足基層,英勇作戰的老兵們致敬,還是那句話——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感謝您的點贊與關注!祝大家新年快樂!


HannibalLecter


這個仗就是士兵打的,連排級別的尉官也不是說就不可以上一線,仗打大了,李奇薇(將軍)還掛著手雷到處跑呢。但是嚴格的來說,現在包括我們的軍隊,正規化建設裡官就是官,兵就是兵,排長,連長當然也會打仗,但他們的重心就是偏重指揮,技能樹就跟士官點的不是一顆。



專業打仗,就是士兵的事,打的再好,也就是專業軍士,最多負責現場戰術指揮,戰場上,打到中士,就是從戰鬥人員中經驗,資歷,身體素質都是最當打的裡面挑出來的,當然更有成為英雄潛質,上士理論上說高於中士,但士官是軍隊之母,真正成熟軍隊,還象美軍一樣,一直有仗打的軍隊裡,打到上士,也是寶貴人才,一般抽調後方去訓練菜鳥的多,一支部隊有這些上士在其後面訓練管教菜鳥,前面吃了多大的虧,後面物資人員補給上來,很快就又是原來那支部隊補充完整了,要是這些士官都上去,打光了,那後面就算補齊人員裝備,保留編制,但其實是另一支新部隊。



即使還是留在戰鬥一線,多少也有些熬退役的意思了,老實說,上士的話大多數年紀也稍大了些,一般中士的年紀也更當打,更符合導演以及觀眾的審美要求,得!那就中士了!來,給小李子拿一身中士軍裝…


李三萬的三萬裡


大家要知道這個問題,就必須知道美軍軍銜的種類和一下小彩蛋。


以美國陸軍為例,中士(SGT)是軍士的最低級別(Sergeant),級別編號是E—5,而下士就屬於兵的範疇了,下士(CPL)在美國陸軍算兵,不是軍士,E—4級,專業軍士(SPT)也一樣是兵。下面的一等兵二等兵新兵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中士是銜接兵與軍士的重要軍銜,在戰場上擔負重要的指揮職責,美軍作戰部隊配備的班長,一般都是中士,他們衝鋒在前,又能指揮,戰鬥英雄多就不奇怪了!


另外,美軍晉升上士是要選拔的,我近期就做了一個西瓜視頻,講的就是如上圖所示,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現在是真沒人看,因為不刺激……)。大意是美海軍中士晉升上士比例23-25%,和咱們部隊轉四期差不多難,今年美海軍一共才晉升了18000左右的上士,晉升到上士給個金錨標誌。

美軍上士不是不打仗,而是打得不如中士多,你在咱們這,看哪個四期還管提前起床搶掃把打掃衛生啊?一個道理。


軍林天下


美軍是志願兵制,2年一簽,2年後你表現突出,有帶兵能力,由連長上尉推薦,軍方一般會跟你籤6年的合同,並且晉升為中士班長,而上士則是中士的“班長”,會更資深,一個連可能就一個,是連長的左膀右臂。美國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見中士或者上士作戰勇猛,並且智勇雙全,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是老兵+人精,手下又有十來個人,所以出彩的幾率比較高。美軍還有一個職務比較出彩,就是上尉連長,不像我們中國,連長只是基層,只有有限的戰術指揮權,人事和行政還被上級軍官和政委把持,美軍的連長有點像“封疆大吏”,整個連都是你說了算,即使上司看到有什麼問題,一般也只是旁敲側擊不會直接干預,在美軍中,校級以上才算軍官,是官,有勤務兵有各種福利。尉級的都是和士兵一起摸爬滾打的,由於上尉權力大自由度大,並且都在一線作戰,所以上尉這個職務更容易出戏


黑山老妖37625003


低階士官主導戰鬥,高階軍官負責戰略,這就是現代軍隊的架構,不過美國人制定士官制度的初衷,其實是防止高級將領擁兵自大,也就是我們歷史上的軍閥割據。士官制度建立後,士官負責基層訓練,能影響的範圍有限,高級將領只負責戰略決策,與基層兵員關係被阻隔,以文制武的局面基本形成。


美國電影戰鬥英雄多是中士,這個說法可能不太準確,應該說多是士官。之所以形成這種說法,首先你就要了解美軍士官制度。由於普通士兵像中國募兵進去後是義務兵,與軍方只有兩年合同,期滿可自主選擇是否轉志願兵,這種兵員流動性極大,不利於國防穩定建設。同時和平年代,任何國家也都沒有必要一直供養一支龐大的、不更新換代的軍隊,兵員進出是常情,只需要保留住核心戰鬥力-軍官即可。

美軍戰鬥人員中,分為軍官、准尉(技術專家)、軍士和士兵四類。士官(Non-Commissioned Officer,直譯為“未被任命的軍官”,簡稱NCO),也稱軍士(Sergeant/沙展),士官制度最早出現於15世紀的法國,當時是作為軍官制度的補充而設立的,此後為各國廣泛採用。

士官都是各自專業的骨幹能手,不僅能勝任初級指揮員和助理教官,負責日常訓練和管理,而且還負責本專業設備的技術操作與維修,確保武器裝備在作戰訓練中始終保持良好狀態。美軍中許多士官任小單位或技術性工作的領導,或負責訓練士兵掌握單兵技能,是美軍的直接監督者。

美軍營級單位,設有一級軍士長(美軍沒有團級?),師旅一級的軍士長,不僅負責制定計劃,向軍事主官提供作戰建議,還負責反映士兵意見,維護士官、士兵權益等類似“工會主席”的職責。 各軍種還設有一名總軍士長,待遇等同於上將,而且美國也有專門的士官學校。美軍的編制總員額中,士官最高峰時達到了64%,現在大約在56%左右。


正品足球


美軍中士即是班長!這個職位在各個國家軍隊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稱之為兵頭將尾,以色列軍隊中沒當過班長的不能當軍官,在這一職位不僅是個人戰鬥素質高就可以了,還要有領導能力,教育能力,一方面要在戰場上身先士卒,另一方面還要讓班裡的新兵迅速成長為老兵。

在現實中中士即班長這一級也往往是出英雄最多的


步驚雷37


大部分回答文不對題,簡單講是翻譯問題,sergeant這個詞代表軍隊裡的班長,中士,軍士等意思。也就是說你看到的翻譯出來的中士其實已經不是中士了,是軍士的統稱。主要對照軍銜,我看到很多影視劇把上士和各級軍士長也翻譯為中士,翻譯的人沒錯他是按照稱呼翻譯的,比方我軍稱呼“老班長”意思差不多。


胖兔哥哥kkb


滿足社會中下層人士的心理需求,緩解社會矛盾,吸引更多的大眾走進電影院。如果戰鬥英雄都是那些領袖人物,那大家就不去看了。就像中國文學小說裡面的窮書生,有錢人家的大小姐總能和窮書生之間發生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如果小說寫的總是有錢人和有錢人結婚,那麼誰還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