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文 | 县豪


张艺谋

《影》的首日票房为6710万,在国庆档中仅次于开心麻花《李茶的姑妈》(首日1.08亿)。

对于国师的电影而言,这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票房开始,据目前的票房与口碑走势,《影》最大的对手,或许并非《李茶的姑妈》,而是周润发与郭富城主演的港片《无双》。

《影》到底值不值得一张电影票?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影》海报

当然值得。但《影》并非一部完美无缺的作品,无论商业还是艺术。

它的确是张艺谋近几年最好的电影,然而它逊色于2002年同类型的《英雄》。

两部电影都在色彩上大做文章,将中国古典韵味发挥至极致,但《影》至少在两点上输给了《英雄》。

其一,演员。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邓超一人分饰两角

尽管《影》中邓超、孙俪、王千源、胡军这样的配置已算不错,而张艺谋又对郑恺、吴磊等新演员调教有加,但面对《英雄》中梁朝伟、李连杰、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这种配置,首先在气质上就输了阵。

孙俪对都督夫人小艾的诠释很稳,自然也就没什么惊喜,邓超一人分饰两角,都督的病入膏肓与运筹帷幄,影子人境州的克己隐忍与唯命是从,邓超很好地区分开了这两个角色。

但这种区分,很大程度依赖于化妆、体态,甚至鼓风机对头发的造型,所以有时不得不疑惑——邓超在都督这一角色上,还是稍显用力了一点,及不上《白夜追凶》中的潘粤明。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反而是郑恺,将沛王的性格与心机诠释得恰到好处,癫癫狂狂,又阴又狠。

其二,境界。

《影》将中国水墨风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水墨之下的故事却乏善可陈,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夺城”故事,而且在故事最后,影片并未对人物的行为进行精神上的深度挖掘,一切仅止于对权力的渴望与对仇恨的渲染。

相比沛国各位主要人物的尔虞我诈,敌方杨苍、杨平父子的单纯,反而更引人好感。

《英雄》不同。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英雄》中的梁朝伟

《英雄》的人物有境界上的升华,即对“天下大义”的理解。残剑(梁朝伟)不杀长空(李连杰),长空不杀秦始皇(陈道明),都是缘于人物境界在情节发展中的提升。

什么是“英雄”?

为天下大义牺牲个人爱恨。

张艺谋讲透了。

同样,他在《影》中也讲了什么是“影子”,什么是“真身”,但仅凭“没有真身,哪有影子”或“没有真身,也有影子”这种简单的台词辩证,显然无法深入人心。

虽是如此,但《影》又比《英雄》更具“国师气象”。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影》中的孙俪

这主要是因为《影》主张的水墨电影风。

水墨艺术是最中国的艺术之一,它写意又遒劲,且决不止于黑白两色,若将其笔力、笔风延伸入其它颜色,同样具备中国气质,对比《英雄》,既然不是色彩问题,那气象何来?

在于笔风细节。用毛笔绘山水、书汉字,自然有工整、洒脱之别,但毛笔本身的须毛材质与柔软特性,注定它在留下笔锋时,会顺着笔画的方向流出细枝嫩叶般的须叉。

优秀的水墨艺术家,这看似不经意的“细枝嫩叶”,也全在他掌握之中。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影》海报

海报中的“影”字,“影”背后的人物,甚至人物手中竹棍划出的水痕,都具有这种水墨细节。

由此,张艺谋在电影语言的设计上,既肆意纵横又滴水不漏。

比如都督夫人坐于沛国大殿中,镜头从背面给其特写,夫人的服饰看似是因为跪坐而随意铺陈于殿上,但她衣服的褶边、图案的隐藏与显现、头发垂落于衣服后的姿态,等等,都如大型宴会的“摆盘”一般,有精心的设计,没有一丝美学上的错漏。

这种讲究,使张艺谋的武侠电影完全区别于徐克、路阳等导演的作品,至少在电影画面上,是完全的大师气象。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影》中吴磊

对于展现中国水墨神韵,张艺谋做的不是表面功夫,而达到了“渗透”境界。

这种国风之美,通过银幕,被渗透进观众的眼中、心里。

如何渗透?

借雨。

《影》中没有晴天,也没有阴天,只有雨天。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据说,这部电影的故事原型为“大意失荆州”,张艺谋将其中的国改为“沛国”,一个“沛”字,是“雨水丰沛”之意,影子人要胜杨苍,需待雨连下七日,水漫境州排水口,要克杨苍刀法,撑过“对战三合”(三招的意思),则需使兵器为“沛伞”(将数柄利刀围聚做成伞的模样),而要正确使用“沛伞”,需借女子阴柔步伐……

水为阴,火为阳,《影》看上去是关于“影子”的故事,实则是“以阴克阳”的关于“水”的故事

“挥毫”需借“泼墨”,电影中连绵不断的阴雨,便是张艺谋的“泼墨”,墨从头到尾不干,便始终有“挥毫”的余地,所以,正是这“未干的墨水”,使观众始终被浸淫在张艺谋的水墨武侠之中。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影》中的关晓彤

电影中为何一直下雨,便是如此。

“雨”究竟多重要,再看两种情境对比。

情境一,室内。

电影的前半部分,有大量室内戏,主要发生于沛国的国殿之内。

主公、都督、长公主、都督夫人、鲁严……各色重要人物在殿中腾挪移步,言语之间,都是阴谋与机锋,本是生动的文戏,但却往往令人不耐,实在是因为,这些犹如舞台话剧般的场景,干。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干,没有“水分”,不“滋润”。

尽管张艺谋精心将场景布置得与水墨画无异,甚至令人物外形也完全融入画中,但室内的水墨画是干的,观众闻不到那么浓烈的“墨香”。

情境二,室外。

第一场室外戏,是都督府门外。

江水摇波之上,一叶扁舟,几名沛国官员俯首立于门外,远处,青山隐隐,雨雾缥缈。

不同于电影一贯讲究的立体空间感(3D的目的便是空间感追求),张艺谋反而在此弱化空间,而使叠叠远山如被置于一张宣纸之上,只剩浓墨重影,室外的雨淋在这宣纸上,墨香溢出银幕,令人精神大醉。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之后的室外戏,也大都具有这种效果。

尤其是最后的大破境州,电影不仅在群战场面上极尽想象之能事,在艺术性中灌入物理性,更在水墨画的调色上进行了堪称视觉奇迹的“变奏”。

黑白两色的主墨色中,张艺谋点了一些腥红进去。

《影》被视为张艺谋最血腥的电影,其中对血腥的运用,自然也充满“国风气韵”。

比如雨水正在青石板上流淌,如同浓墨变淡,然而一柄匕首却突然落在石板上的清水中,匕首之血氤氲流开,便呈现出一种“点腊梅”式的美感。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影》中的武戏从影子人与都督夫人在沛伞下合体的那一刻开始,便呈现出一种轻盈、严整、精确、却又自由的泼墨之美,而张艺谋对血腥的运用,则又体现出一种对战所应有的力量。

这是对《英雄》中武术的“形神合一”的延续。

除了传统国风,张艺谋还在《影》中通过细节,注入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元素,或者说,即使身为国师,仍在自己的电影里完成了一些致敬。

比如影子人在境州被破后,满身伤痕地进入境州寻找母亲,电影镜头转而变得异常写实,不再走写意之风,令人不由想起日本仲代达矢(日本著名演员)时代的武侠电影风格:那些草根的身份加绝世的身手。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仲代达矢的剑戟片扮相

而在都督最后的面具之中,两只眼睛所映现的,其一为影子人越来越近的脸,其二,则是影子人与夫人颠鸾倒凤的合欢魅影……

影子人离开沛国大殿时,主公所书《太平赋》上,皆是沛国官士的煞白人像……

这些影影绰绰的镜头,都是《影》带来的额外惊喜。

张艺谋《影》中为何一直下雨?看完你会去补电影票

但正如开篇所说,《影》并非一部完美之作,所以,其实我在想:

如果将《影》中的武戏全部拿掉,这部电影是否几乎就没什么魅力了呢?

这是个问题。

大家可以冥想一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