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遍天下美食-洛陽老街上的「不翻湯」

洛陽老街就是老城區的東西大街、從西關到麗景門,全長1.5公里。老城應該是洛陽最為古老的一部分,而老街,則承載著洛陽的記憶。在街邊喝一碗杏仁茶,吃一塊梅花糕,看著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老街就是這個樣子,像是兩個不同的時代融合在了一起,自然、和諧。人們彷彿在不同的時空中來回穿梭。街道也不算寬,四五米的樣子,路邊上還停了不少店家自用的車子,倒也沒讓人感到十分的擁擠。

嚐遍天下美食-洛陽老街上的“不翻湯”

作為一個標準的吃貨,每到一處,嚐嚐當地的小吃必不可少,在洛陽老街靠近麗景門的一個超級火爆的小店,嚐到了正宗地道的洛陽小吃,不翻湯。一塊大木頭牌子上書“高記清香園”幾個大字,小店不大,店裡邊早已是人滿為患,店外邊擺著的三四排小桌上的三十幾個座位也已是座無虛席;門口將近二十人的隊伍一直排到了老街的中間,這生意真叫一個火。如果不是湯裡放了罌粟殼那必是味道好的出奇。

嚐遍天下美食-洛陽老街上的“不翻湯”

既來之,則吃之,排了十來分鐘終於排上了號,走近一看,店裡邊門口收銀買票,裡邊一個光頭的老闆扎個圍裙在裡邊忙得不亦樂乎,另有兩個人幫忙打著下手,說實話看上去衛生情況不咋的。兩張木桌,一張桌上放一個裡邊翻滾著熱湯的大鍋,另一張桌上擺著十好幾個用盆和大腕裝著的配料,光頭老闆脖子上搭著一個毛巾,不時的擦一下順著額頭留下的汗水,牆上的瓷磚基本上也看不出本來的顏色。但見老闆技術嫻熟,動作麻利,左手拿碗,右手飛快的在各個配料碗裡挑著東西一樣樣的放到左手的碗裡,然後再盛大勺子的熱湯澆到碗裡,配料的樣式很多,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錦珍,這些只是鍋底,另外還有選加的東西,不翻湯3元、加豆腐或鴨血4元;加豆腐、血或剔骨肉5元;全加10元;牌子上明碼標價寫得清清楚楚,價格還真挺實惠。

嚐遍天下美食-洛陽老街上的“不翻湯”

要了個丸子湯又要了個不翻湯,都是個全加的,兩碗熱熱氣騰騰的湯一端上來,還沒到嘴已經是香氣撲鼻而來,不等涼下來就趕緊下口,真別說,排十幾分鍾值!這味道,酸辣爽口,油而不膩,吃上十幾口已然是大汗淋漓,渾身的舒坦怎一個爽字了得,真是難得的人間美味。裡邊的不翻烙餅經老湯這麼一泡,軟綿不化,嚼之有豆香;湯酸辣清淡,餘味悠長。還有那個焦炸丸子,外焦裡嫩,好吃得一塌糊塗。

之所以叫不翻湯,其實是湯裡邊有一個綠豆粉烙的小圓餅,在製作的時候先用小勺舀一些稀綠豆麵糊往平底鍋裡一倒,即成一張類似春捲的薄片,不用翻個就熟,所以就叫“不翻”;湯也很有講究,是用豬骨和土雞大火熬製而成,把兩張晶瑩翠綠的“不翻”疊著放在碗裡,舀些滾湯澆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條、黃花、木耳等,還要捨得放些醋、胡椒粉,於是便有了這麼一道絕世美味。感覺比盛傳的洛陽水席更容易讓人接受。

嚐遍天下美食-洛陽老街上的“不翻湯”

這不翻湯還有一說,和康熙皇帝有關,據說他老人家獨自一人暗訪民情,行至洛陽欒川縣時飢餓難耐,突聞一陣奇香自一農戶家飄出,上前見一老太正在烙餅,便去討要,老太說:“餅還未翻,不熟稍後”,康熙帝已然是餓的前心貼後背,飢不擇食,口中道:“不翻不翻,救命要緊”,抓起便狼吞虎嚥,感覺甚是好吃,賽過宮庭御宴,便賜字“大救駕”落款“玄燁”,此餅因或皇帝冊封,“不翻”從此再也不用翻了,並因此得名“不翻”廣泛流傳於民間。仔細琢磨一下不免有杜撰的嫌疑,無非是要給美食找個出處,不過此湯鮮美,縱使康熙皇帝真的嚐了必覺味美、欣然提個字也未可知。

嚐遍天下美食-洛陽老街上的“不翻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