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农村会出现一些不赡养父母的不孝子?

陇原农家


其实这种不孝顺老人的现象有深层次的原因,而出现这种情况又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被动的不孝顺,就是自己的儿子没有本事,挣不来钱,生活压力大,连自己都养活不起,属于那种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靠这样的孩子赡养老人,想想也不实际。老人只能自己想办法,过一天算一天。

其实这种现象在农村很普遍,有几个当儿子的每月给自己父母生活费?反倒是儿子有困难,家里的老人还要把自己身上仅有的钱拿出来补贴家用。有的农村老人捡破烂,有的农村老人种一小块地,卖个菜。能挣几个是几个,靠儿子不如靠自己,其实老人心理比谁都明白。

第二种情况是儿女有能力抚养老人,有的人日子过的还不错,但就是不赡养老人。对老人很不好。

那么这种情况是需要谴责的。

当然,他们的理由是一个比一个多。

有的是管不了自己的婆姨,婆姨对老人不好,当儿子的也当没看见。

有的是压根就不想管,或者家里弟兄多,都相互推诿,每个人都有难处,每个人都不愿养活父母。

那么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比如养儿防老的理念,比如只生孩子,但从不关心子女的教育,比如从小娇生惯养,其实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但无论什么原因,农村的养老问题是农村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也不适宜,或者说不可靠。

每个人都会老,对于农村养老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乡村小二哥


为什么当下农村会出现一些不赡养父母的不孝子?

城市老人大都有退休金和医保,所以年老之后经济上不怎么依靠子女,相反很多老人还经常贴补子女。而农村老人绝大部分没有退休金,年老体衰之后生活上需要子女供给。在这种背景关系之下,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情况就是,农村有很多不孝子,城市中就不多见。

当然这不能成为子女不赡养父母的理由,而农村中这种所谓的不孝子还真是很常见,每个村庄都能挑出来那么几个,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一、跟当地的风气有关。这不孝也有扎堆儿的现象,有的地方少见,有的地方就多。这比较多的地方,肯定就有这种不孝的风气。大家觉得不尽孝道很平常,很多人都这样,你也别说我,我也别说你,与是对老人不好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有没有想过,在这种风气之下,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二、跟这个“穷”字有关。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人一穷,啥事也干得出来。人要有钱谁也愿意把老人弄的妥妥的,还能给自己挣个好名声。可一旦穷的上顿不接下顿,已经自顾不暇了,那还真有可能做出不管爹娘的不孝之事。

三、跟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俗话说“读书明理”,与城市相比,大部分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还是相差甚远,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义务教育都接受不完。还有就是家庭教育,这些老了没受的子女赡养的老人,绝对有一部分曾经对自己的爹娘就不好的,你的子女耳濡目染,如今上行下效到你身上了。

随着国家对农村老年人的关注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状况和村民的文化素质都会不断提高,我相信这种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农民子弟,为农执笔。我是农墨,感谢关注!


农墨


为什么当下农村会出现一些不孝顺父母的不孝子?原因如下:

一是养子成本增加,无力顾及老人。

过去,养一个甚至几个孩子,只要渴不着、饿不死,不光屁股就行了,并且也不用上什么大学高中的,早早的就干活挣钱了。因为孩子的花销小,所以能让人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去照顾老人。

现在不行了,孩子虽然生的少了,但是养的成本不知高了多少倍。要上学,还要报补习班,兴趣班,并且还要上高中、上大学。到了毕业,就要娶媳妇,城里要买楼,还要买汽车,末了还得要二十来万的彩礼钱。这样下来,花光了他的全部积蓄,还要借一屁股窟窿。没有钱了怎么办,只好让老人跟着受罪,缺吃小喝的不说,还会给你一肚子气受。

第二个原因就是老人手里没钱。城市人老了有退休金,除了自己花之外还有大量节余。老人住在谁家,给的钱够一家子的人花。农村的人呢,把钱给孩子用完了,自己也就老了。不能再挣,手里只好空着。跟着谁住,也是一分也不能补贴人家,只能白吃白喝白花。只有一个还好,只能死靠着他。如果有两三个孩子,就会你推我,我推你的不愿意管。

第三个就是养老观念变化了。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奍儿女防老。老人老了,儿子要闺女共同来养老,闺女呢,因为家产都给了儿子,让她们参与养老而不愿意,就这样互相扯皮,把老人晾在了一边。

现在,农村不孝之子越来越多,这就给农民养老问题带来了挑战。为了让农民老有所养,每个月发放六百至一千的国家养老金迫在眉睫。否则,农民辛苦了一辈子,其后果确实有点苦。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很想回答一番,

我认识这样一个姑娘,她是甘肃一个农村的,家里还有个弟弟,如今嫁人都三年了孩子一岁了,她的妈妈因为弟弟要买房子结婚,叫她拿出几万块钱,姑娘两口子挤出了三万元,说给父母,没想到妈妈开口说:“就拿这么点,管你婆婆在借五万,”姑娘很为难说,“自己在婆婆家生活,公婆待自己视如己出,你现在要给弟弟买房子要我去借钱,她以后在婆婆面前如何自处”妈妈很生气,直接反驳,“你婆婆可真是个极品,谁还没个困难,五万元要谁命呢”说完妈妈很生气的挂了电话,撂下电话她哭的像个孩子。

据我所知,姑娘出嫁前就攒了两万五给了父母,结婚时老公给了两万作为彩礼,婚后这些年给爸妈弟弟买衣服买手机给钱,妈妈玩坏平板电脑就两三个,手机也换了好几个,爸爸也换手机,如今弟弟用的手机电玩都是她给的,家里买电器添置,真的没少给钱,出门这些年没跟父母要过一分钱,可是呢,关键时刻妈妈还是要钱,能怎么办?

乡下的孩子小时候都过了苦日子,长大后也大多都懂得感恩,可是遇见这样的父母还要怎么养老,我很想劝她与父母断绝关系,可是那是她爸妈,是她在世上的一些念想和牵挂,这种话我纵然是说不出口,她在我眼中是我在现在的孩子中见到的唯一的真正的孝女,可是她得到了什么?亲人的步步逼迫和不理解!所以不赡养就不赡养, 她的父母不值得女儿对他们的好!


嗨嗨皮皮的中年少女


实际上这是农耕时代的文明,在现代社会里遭遇的困境。

甚至可以说,“孝”这个词,就是前现代社会的观念,它在当下的语境里,注定遭遇困境。

这个话题比较复杂,要从几部分来说。

首先,古代没有不孝子?当然不可能。而且按逻辑和对社会的理解,还为数不少。尤其是在非常贫穷的农村里,“不孝”简直是必然的,“孝”那是凤毛麟爪的例外。因为生活资料、生存资料极少,壮年人尚且不能温饱,养活妻儿尚且困难,如何能照顾老弱?这不是想不想“孝”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孝”的问题。

看过日本电影《樽山节考》的人都知道,古时的日本信州山村曾有一种风俗,因粮食短缺,这里七十岁仍健在的老人就要由子女背到楢山遗弃。——你说年轻人怎么这么坏?但不如此,他们可能年轻的、年老的,都很难活下去。在资源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无法谈道德。

(《樽山节考》剧照。)


古代历史当中,绝大部分民众都是贫瘠困苦的,“孝”,是一种高于普通人太多的要求,不孝,才是常态。不能把吃穿不愁的仕人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特别是广大的贫困底层。甚至现在的农村,还时不时出现“农村老人自杀严重”的新闻,也与《樽山节考》的情节有相似之处。

而今天,中国的社会割裂成贫富极为悬殊的社会。在经济条件很宽裕的家庭里,只要不是真跟父母有深仇大恨或者人品差得不行,很少会让父母过得拮据的。不需要品德很高尚,很“孝”,因为做到这点对他们来说很轻松,何乐而不为?

而在题目中所说的“农村不孝子”,强调了“农村”,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穷。子女们生存都成问题;或者说,虽然生存不成问题了,但他们要奋斗到妻儿舒适,这条路还太难了,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老人,就顾不上了。比如说,自己都一年吃不上几次猪肉,你怎么孝顺父母?拿空气?

(《樽山节考》剧照。)


当然也会有些农村人他们很眷恋亲情,会把父母的需求放在更重要位置;但在没钱的情况下,优先满足自己、其次妻儿,才是更常见的一种亲疏顺序。与其说是品德,不如说是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现代社会里,不再是农耕文化的养儿防老这种观念了。每个人都会买社保、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到老之后通过社会保障系统获得回馈。子女只需过好自己的生活。

但是,中国的农村老人,还远远未被各种养老保险所覆盖,他们在当下的社会现实当中,一无所有,不靠子女还能靠谁?但他们的子女,活着已经很艰难了,如何才能再驼上年迈体弱多病的双亲?道德谴责,有用吗?


侯虹斌


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为什么农村有很多不孝子?我是农村人,我深有体会,分享给大家。要说清这个问题,得分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自身原因。

①农村老人,老来普遍都没啥积蓄。满足不了子女日益膨胀的 “物欲”。所以,一些把孝顺看成是“交换”的人总是抱怨:我的父母啥都没给我留下,靠不上。都是我自力更生,你看别人家的爹妈……

父母的 “偏袒” 的后果。在农村,也有这种情况很多:儿子与父母居住,但是父母总觉得和嫁出去的女儿很亲,甚至偏袒女儿。儿子管衣食住行他们觉得理所当然,而女儿过节回娘家带一点礼品,老人见人就是女儿好,能说三年……

长此以往,儿子心里的就不平衡,经常抱怨。严重影响了母子关系。

③也有因为父母偏心,儿女分家不均,造成家庭关系破裂。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

④脾气古怪,抱怨牢骚太多,太计较,喜欢说三道四的老人农村确实存在。这样的后果就是:子女心凉了,不愿意亲近父母,比如相见不如不见,躲得远远的……




2,子女的原因。

①物欲膨胀,攀比。道德的沦丧。


很多出外打工的农民,看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们原本淳朴的价值观开始改变:幸福,只有钱能满足。羞耻心、名节在他们眼里“不值钱”!散失了创造物质条件的老人,实在是拖累……对家庭的“爱”,自私地给了自己和孩子,忘了老人。

②子女较多,相互推脱、相互嫉妒。

农村有很多这种情况。老人“一儿能享福,七而难防老”。现在的农村老人一般子女很多,但是互相推卸责任,谁都在抱怨兄弟姐妹做得不够,甚至闹僵,直接谁都不管老人了!




③农村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农民认为,我自己的老人我做主,只受“道德伦理”约束,而不知道不赡养老人是违法!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④社会现实原因。

如今的年轻人,生活压力确实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俗话里 “父母在,不远游” 的观念,早被抛在脑海……外出打工,一走就是几年。对年迈的父母不管不顾。



3,贫困原因。

有些农民,一直留在农村种地。如今种粮食不值钱,也是实际情况,物价都在涨,唯独粮价不涨……儿女“自身难保”,故在父母和子女中,他们选择了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狠心抛弃父母。

4,儿媳原因。

农村普遍的情况,不孝顺的家庭里,通常有个“狠心” 的不孝媳妇。媳妇和婆家,没有血液联系,自然不能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加之如果出现严重的婆媳矛盾,丈夫又是怕老婆的男人……那遭罪的往往就是老人了。



5,农村有样学样,现成坏“风气”。

有些农村里,看着邻居不养老人,省成了富贵,就开始模仿。心里窃喜 “别人也一样” ,不觉得羞耻。亲戚学亲戚,儿子学老子……形成一股歪风邪气!

6,“孝道” 教育的缺失。

当今的教育,对成才的教育在提高。但感恩、孝道等等的精神培养却不够重视。“百善孝为先” 被视作华而不实的文化糟粕。 “有钱得天下,完成一个小目标”……



●孝顺,是一种道德义务,是一种人伦大限,是一切社会准则的基础。是每一个人都有付诸实践的道德准则……


物质是的尽我所能,精神上的尊重、关心和感恩。这才是每一个儿女该做的!

不孝顺,你父母的现在,也许就是将来的自己!



(个人观点,欢迎补充!)




我是山里人,一个简单纯粹的人~

【关注】我,交流沟通相互学习。谢谢 !


我们山里人


为什么?因为贫穷和愚昧啊。

如果农村的人有钱的话,那他基本上都是会赡养自己的父母的,如果不赡养的话,村里的人肯定都会说他,那么有钱,连父母都不赡养,他的面子上也过不去啊。

但如果是穷人,有的人连自己都裹不住了,他又怎么去关心老人呢?

而且,有的农村老人都有五六个子女,最后还是一个人生活,为什么?因为子女们内斗啊,你不愿意,我也不愿意,没有一个愿意吃亏的,一个个的脸皮都特别厚,也不在乎别人的风言风语,抱着的都是一个心态,老大都没有去做,我老小干嘛要去,而老大可能想的是,我自己都要抱孙子了,哪有精力去赡养老人啊,等等吧。

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思想的认知比较愚昧。

我说一个我看到的现象吧,学校门口,有两个老人,每次他们都在马路跪着问别人要钱,中午的时候,还有人给他们送饭就是全职要饭的,但是我们学生也不能天天给啊。我一直就纳闷,那个天天接送的,是不是他儿子,老人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悲哀啊。

不过农村还是有不少人都尽孝的,虽然自己家穷,但是再苦也不能苦了父母,衣食起居都是在尽心的照顾,不乏这样的孝子,不过与城里的老人比起来,可能就有点少了毕竟城里的很多老人都是有退休金,养老金的。


看到这样的图片,心里就有点莫名的难受,人啊,不好说


小幸福的萌萌雷


这是教育缺失的表现,古时候家里再穷也是先照顾父母,所以中华传统文化里强调的是百善孝为先,现在没有这种理念了,在金钱社会里更现实,所以我们要关注教育,同时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从目前社会状况来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娇惯的一代,更不知孝之为何物,可以预见到的将来不敬父母的情况会加剧,因为在现在的基础上,这一代独生子女的负担会更重,他们一个家庭要负担四个老人,还有房贷,还得考虑生二胎,因为他还要考虑孩子的将来,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他们用什么来孝敬、赡养父母呢,所以说这一代人可能是中国垮掉的一代,他们从精神上、物质上都是缺失的,没有办法站得起来活成人应该活成的样子。


互帮天下


这是个令人心酸的话题。但是,不赡养父母,甚至虐待老人的,不单单是在农村。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在农村最孝顺父母的,大多是光棍汉。按说,作为父母,对儿子没能娶妻成家最为抱愧;可正因为没有家室之累,这些孑然一身的光棍汉,对父母最死心塌地,最能心无旁骛地恪尽孝道,倾力赡养。

农村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按照乡间习俗,儿子要负责赡养父母,继承遗产;女儿作为嫁出去的闺女,如同泼出去的水。有经济实力的,当然可以常回娘家送米送粮;嫁了个穷婆家的,大家各过各的,可互不相扰。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为人父母的需历经艰辛才能把一帮子女个个养育成人。等子女结婚后组建新了的家庭,他们就要离开父母分爨另住;这一对老人就或者选择跟从幼子生活,或者老两口自己勉力支撑。自然,这一对老人过了六七十岁,其中一位往往就撒手人寰,只剩下一个孤寡老人的,应该是农村最常见的情形。

我在前面的回答中说过,在农人的词典里,没有“退休”这个词。只要一息尚存,只要能下床照顾自己,老人们肯定不但不需要子女来照看,他们必定还要尽力帮助孩子。我本家八十六岁的祥妞哥上午还去儿子的地里除草,下午死在要去给他看病的电动三轮车上。邻居八十二岁的王小聚,瘦小枯干耳聋眼花背驼,他在给牛喂草的时候,猝死在牛槽边。

太阳无私,不能普照大地;雨露有情,如何做到花草均沾?兄弟争执,妯娌勃谿,多数是因父母所谓偏袒一方而起。

比如,老人在帮小儿子地里忙碌的时候,老大家的孩子也需要婆婆照应,怨恨自是难免。或者是排行老大的,为家出力最多,当初分家时所得却可能最少;或者是老二家的媳妇干农活不行,花言巧语在行,反而最得公婆欢心……凡此种种,一点点小事引起“蝴蝶效应

”,最终受害者自然还是老人。

我岳父母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过继给了没有妻室的大伯;按说,我岳父母应该归其他三个儿子赡养。而实际上,这两位老人并没有怎么挂累他们的子女。

他们原来也是跟着小儿生活,后来在年近八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轮流在三个儿子家居住,口粮田也分给这三个儿子轮流着种;不收租种的费用,也不用儿子上缴赡养的钱。他们老两口自己做饭,平时靠农村养老金生活,养的还有羊。就是这样,几个媳妇间还常常斗气,都不乐意让公婆轮到自己家住。我岳父母为此常暗自落泪,恨自己仍活得结实。

上面照片的这位老人,是我们村的张合群,今年八十五岁了。他年轻时脾气坏,妻子离开他另嫁他乡。作为一名资深鳏夫,他膝下只有一个闺女。他闺女后来嫁到本村,现在也有了第三代——坐在他身边的,就是他女儿的两个孙女。

但是,这位老人尽管行动不便,而且也住的与女儿家不远。但他仍旧是自己做饭,不跟从女儿生活;大概女儿女婿也不怎么孝顺——大概在农村老人不能活得太久吧,所谓几世同堂的欢乐只是有钱人家的图景。


牟山花下客


眼下农村老人赡养问题是家庭主要矛盾。那些不孝子大多兄弟姐妹多,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相互“踢皮球”,相互推诿,都指望其他兄弟去赡养父母!


每一个不孝子背后,必然有一个不孝儿媳妇。农村老人不得不巴结子女,看子女脸色过日子,不敢得罪子女,很多不孝子都是儿媳妇在背闹腾的!农村老人不象城市老人,有退休养老金,如果得罪了子女,日子没法过了!因此,只要能干得动,七老八十的白发老人还要下地干活,要帮子女干家务!农村老人在不孝子女面前活着没质量、没尊严!不知为什么,现在的男人在女人面前丝毫没有了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了!

在农村业余时间聊天闲谈中,我发现很多人对赡养父母只是为了完成法定责任和义务,没有亲情维系了,当着老人面不敢说什么,背后对年迈父母都有嫌弃之心!久病床前无孝子,有的子女对父母发脾气、谩骂、甚至诅咒父母“

老不死的”、“怎么不去死掉!你死了还享福些,我也享福些”!不愿意赡养父母,嫌父母是累赘,是麻烦,当然,也有子女确实没有赡养父母的条件!但农村很多不孝儿还是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

可能是长期在外打工的原因吧!对父母的亲情疏远了,在子女心里,父母永远不会老,忽视了父母感受,忽视了安排好父母空巢、留守生活!我们当地很多老人生活无法自理了,子女还外出打工!父母疾病缠身了,还要远离父母!



老吾老及人之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的,都会有生活无法自理的那一天!我们必须给子女做个好榜样!我小时候,农村对老人任何人都是不敢冒犯的,而且十分尊重,老父母在家庭拥有崇高地位的,为什么在短短三四十年时间里,变成农村老人,竟然是在苟且中度过晚年!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