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首批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学校前身是东吴大学,创办于1900年,为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1952年,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和苏州医学院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18年2月,苏州大学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3751亩,建筑面积162余万平方米;学校有十二大学科门类,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22位;学校下设24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本科生27011人,全日制硕士生9903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3713人,全日制博士生1804人,临床博士1899人,各类留学生2598人。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校园文化

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

注:该校训为东吴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在原英文校训的意译“法古今之完人”上增添而来。

校徽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和标志,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中英文的校名,周围是中英文的校训。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共设有134个本科专业;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学科: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化学、临床医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设计学、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税务、国际商务、会计、法律、教育、应用心理、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工程、艺术、社会工作、应用统计、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农业。

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

哲学 B-

应用经济学 B-

法学 B+

政治学 B

社会学 C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体育学 B+

中国语言文学 B+

外国语言文学 B+

新闻传播学 B-

中国史 C+

数学 B+

物理学 B

化学 B+

生物学 C

统计学 B-

机械工程 C

光学工程 B+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电子科学与技术 C-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纺织科学与工程 B+

生物医学工程 C

风景园林学 C+

软件工程 A-

基础医学 B+

临床医学 B-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C+

药学 B+

护理学 C+

工商管理 B

公共管理 C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C

艺术学理论 C-

戏剧与影视学 C-

美术学 B-

设计学 A-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政治学、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系统生物医学。

“十二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中国语言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培育点)、畜牧学(培育点)、统计学、软件工程、护理学。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

生态型区域(苏南)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弱者权益保护;

现代光学与技术;

生物导向的功能分子的合成化学;

现代蚕桑丝绸工程;

现代数学及其在通信编码、生物学和金融学中的应用;

功能性软物质及纳米材料;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和临床建设;

微创脊柱功能重建与骨组织工程;

电离辐射效应、损伤救治和防护的机理与应用。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月,该校建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服装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实践教育中心、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冶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护理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导师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工结合模式培养化学化工科技创业人才实验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面向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IT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基于后工业时代的纺织类复合型本科专业人才链的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