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处男处女泛滥成灾说明了什么

日本处男处女泛滥成灾说明了什么

1983年,一部名为《楢山节考》的日本大片惊艳环宇,同时把那一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捧回日本。

有关这部大片的剧情,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一些:日本信州深山里有一个贫穷村庄,村里沿袭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传统——所有活到70岁的老人,不管身体是否硬朗,都要被家人背到楢山上丢弃,以此节省储蓄不多的粮食。影片中还描述了很多令人扼腕震惊的场景:由于食物匮乏,计划外出生的男婴要被遗弃,女婴则要被卖掉换盐;只有长子才有存续下来娶妻生子的权利,“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次子则要一辈子做牛做马……

这部大片风格狂野、粗粝,把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世人。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些丑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蓬勃欲发的生命力。影片主题虽是贫穷与死亡,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生命与希望!死,是为了换来生,繁衍的欲望、生存的欲望,让这个村庄即使贫穷,也能够凭借这些欲望生生不息。联想到日本战后从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一个繁荣富庶的国度,影片导演的隐喻不难看见,即:求生之欲望,终将战胜死之哀歌。人、家庭、社会,莫不如此。

不过,这部大片的导演可能不会想到,仅仅三十年后,日本社会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日本国立社会人口问题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社会18~34岁的女性中,有39%还是处女;而相同年龄段的男性中,竟有36%是“童子身”。这份调查报告还显示:18~34岁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35~39岁的年龄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

作为一个“小黄片”盛产大国,处女率竟然高得如此惊人,这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于日本社会的认知,更为要命的是,日本社会的处女处男“成灾”,已经反映出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日本现今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社会”。

所谓“低欲望社会”,就是指在一个即使奋斗也无法改变命运的社会里,年轻人群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丧失兴趣,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愿意背负房贷,不愿意创业承担风险,过着随遇而安、风平浪静的生活。在婚姻和性生活上也是如此,欲望降低,不愿结婚,享受单身生活,结婚了也不愿意生育孩子。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的腾飞期,经济发展之快被称为“日本速度”。然而,“泡沫经济”总有破灭的一天,破灭后的日本,经济陷入持续低迷,日本人不得不改变原本的生活方式。现在日本30—45岁的社会主力人群,就是出生在“泡沫经济”破灭之际,他们的改变影响了下一代人,对物质和欲望的追求变低,谈恋爱觉得麻烦,出门觉得多余,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一部手机、一个电脑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如此一来,无论政府怎么刺激消费,都无法激起年轻人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的欲望。整个社会,处女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少。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楢山节考》问世之际,日本社会物质虽然匮乏,但日本人都有勃发昂扬的欲望;三十年后,日本经济社会高度发达,却已经快要丧失人之为人的基本欲望。

这种欲望的丧失,究竟责任何在?对此,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笔者看来,如何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如何控制越来越高不可攀的房价物价,如何让年轻人看到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希望,这才是让年轻人重振欲望雄风的关键所在。

当然,这也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要打造“一亿总活跃社会”所面临的最大一个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