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福建省三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全国14个化学“理科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内桥梁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共同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多个校区,占地7000余亩;办学主体位于福州旗山校区,有公共用房总面积123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4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22万余册,电子图书227万册;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中“福”字吉庆祥和,学位帽为高等教育之象征,二者结合构思巧妙。以“福”字为主体的校标图案突破传统篆字设计模式,阴阳和谐,疏密得宜,端庄典雅,醒目大方,宛如一位温文尔雅的饱学之士。校徽采用单色 —— 红色,吉祥、热情、醒目。

校训

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中庸》)

博学远(笃)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结构工程)、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

学校共有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3个工程领域)。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自定)

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地理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法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环境光催化创新平台、节能环保工业催化创新平台、信息显示与信息处理创新平台、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创新平台。

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工程硕士(含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物流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等22个工程领域)、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社会工作、艺术、翻译、会计、工程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力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管理、建筑学、矿业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等。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教学团队、3门国家精品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1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及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1年-2017年3月,学校有12个专业通过省教育厅认可的国际、国家级认证。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127项国际奖,1340次国家级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荣获 “2014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斩获2金2铜并蝉联“先进集体奖”,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践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经济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

国家精品课程:结构化学、会计学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物理照亮世界。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学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结构化学。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

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流管理、金融学、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等。

省级教学团队:工程训练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基础教学团队、福建省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财务与会计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等。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车辆工程、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金融学等。

省级精品课程:电力工程基础、食品分析、陶瓷工艺学、基础写作、液压与气动传动、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管理、国际金融学、政府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中计财务会计、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英语专业“翻译”、中国建筑史、基础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材料分析方法、生化分离工程、工程力学、大学基础化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大学物理实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桥梁工程、化工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大学物理、机械设计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装备设计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福建省应用复合型法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地理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水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分析化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

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勘测与规划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工程实践的计算机大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非工科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创业实验为驱动的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电气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与企业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土木工程)、厦门厦工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电机电器)。

校史沿革

福州大学创办于1958年,校园座落在福州市西郊闽江之滨。福州大学坚持理工结合和多学科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厦门大学部分专业和专门化为基础,设立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无线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采矿冶金工程等9个系,分设数学、计算数学、物理学、无线电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铸造、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无机物工学、基本有机合成、工业企业电气化、力学、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等17个专业。三年困难时期,福州大学压缩规模,调整合并科系,全校保留5个系、10个专业。

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

1970年,华侨大学的土木建筑工程系并入福州大学,新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工程、道路与桥梁3个专业;以原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物理两系为基础,增办教育系,设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同时恢复矿冶系。

1973年,福建师范学院恢复,改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教育系全部移交福建师范大学。

1978年,华侨大学恢复,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的一部分转到华侨大学,另一部分仍留该校,维持原建制。

1978年,创办轻工系,设置轻工机械、食品工艺和食品包装3个专业;

1982年,增设工业管理系,下设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和工业企业管理专业。

1982年,成立福州大学夜大学。

1983年,增设财经学院,设会计、计划统计、商业经济3个系,并把工业管理系并入财经学院。

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分别与国家电力部、煤炭部实行联合办学和长期协作办学。学校受省、部双重领导。

1997年12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

2016年8月,福州大学光催化团队申报的2016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创新引智基地”通过国家外专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并予以立项。

2017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建基地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研究,批准福州大学“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21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予以立项,这是福州大学第二次入选“111计划”。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福州大学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