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真是“穷死、累死”的吗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熟悉路遥,我想,能理解路遥情怀的人一定是越来越少了。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日益浮躁,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路遥用生命写作《平凡的世界》很难再被理解。我愿意在这里写下一段文字,实在是因为这本书和作者本人的经历足足影响了一代人,包括我自己。

读中学时就酷爱路遥的小说,脑海中的路遥总是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不停喷吐的烟雾弥漫着简陋和杂乱的房间。也就是在这样的想象中,接受了路遥就是“穷死的、累死的”这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用生命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真是“穷死、累死”的吗

走出校园后,我开始有了一些疑惑:路遥应该是写《人生》时就获得了很大成功,后来的《平凡的世界》更是达到了一个创作的高峰,说他誉满文坛一点也不为过。照理说是可以凭此成果改变生活状态的,甚至享受到比普通人更为优越的生活,怎么会落得穷死、累死的地步呢?

用生命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真是“穷死、累死”的吗

直到看到路遥躺在病床上写作的自传体小说《早晨从中午开始》,我才明白了这个为写作而生、为写作而死的作家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状态。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午饭过后到凌晨2,3点,有时要延伸到4,5点才入睡。一天两包烟,几杯浓咖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从1982年到1983年间,路遥“平静而紧张地”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准备工作。他将自己从名目繁多的社会活动中抽身出来,远离喧嚣的采访,逃避热心读者的追踪,文学活动不再见到他的身影。身体力行。他在山上放过羊,在田野里过过夜。在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体验生活时,作为挂职的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路遥没有在吃住方面提任何要求,而是一来到矿上,就要求下矿井。

为了创作素材,也为了最真实的创作状态,路遥挑战着体力和心力的极限。晨昏颠倒和长期极度疲惫的生活状态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疾病不期而至。

用生命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真是“穷死、累死”的吗

在写《平凡的世界》过程中,路遥几度累得吐血,医院已经明确告诉他停止写作是延续生命的唯一办法。但是路遥最终还是没有放弃,他是用生命在做赌注。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他经常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作,眼睛三天两头出毛病。过度的劳累和营养的匮乏,使他几乎无力坐起,只能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写。

双手成了“鸡爪子”,两鬓斑白,满脸皱纹,全身无力,路遥用生命换来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巨作。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