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我們都知道越王圖強的故事,但作為一個剛失敗的人,他真的那麼容易就能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發奮,開始圖強嗎?這其中卻不單單是他自己的功勞。在公元前496年,吳王得知允常去世,就立馬帶兵去討伐越。越王當時派了敢死的軍隊來向吳軍挑戰,這支隊伍排成了三行,直接充入了吳軍的陣地,大喊著自刎了。這一幕讓吳軍看的都呆了,而越軍就趁這個時候去襲擊了吳軍,打敗了並且將吳王給射傷了。吳王很生氣,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要報今日的仇恨。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後來,吳王天天嚴格的操練軍隊,要報一箭之仇。越王聽了,想要先將吳王打壓下來,便想去攻打吳軍。可范蠡卻是不同意越王的做法,他跟越王說:兵器是兇器,爭先攻打是所有事情中最下等的事,也是背德的事。是不被天帝認可的,這樣做對越國不利。聽了范蠡的話,越王並沒有打消攻打吳軍的想法,依然出兵了。吳王得到消息之後,動用了全國的所有精銳軍隊,打敗了越軍,越軍戰敗,被困於會稽。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越王事後非常的後悔,問范蠡該怎麼辦。范蠡讓他去向吳王請罪,帶上重禮,如果吳王不肯原諒他,那就把自己也抵押在吳國。越王派人去了吳國,向吳王請罪,吳王卻要整個越國。越王聽了很生氣,打算跟他拼命,文種卻阻止了他,帶上美女和珠寶去找了吳國的太宰,併成功的見了吳王。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文種告訴吳王,越王甘願為臣,奉獻一些寶物,殺了妻兒,只求能夠赦免他的罪過。但是如果這樣他還不能答應的話,那越軍只得拼死與吳軍對抗了。這樣,對於吳軍也會是一大損失。吳王聽了他的話,不顧子胥的阻攔,答應了他的要求,撤了自己的軍隊,回國了。

越王在被困在會稽的時候,曾經不停的嘆息,自己的這一生就真的只能這樣了嗎?文種聽了,告訴他,歷史上有很多的君王都曾經落入困境,成為他人的俘虜,但最後,他們都成了最終的贏者。從此來看,現在的處境也不失為一種福分。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越王回國之後,想了很久,最終開始苦心的經營他的國度。並將一個苦膽掛在了座椅上面,坐在那裡,一仰頭便能嚐嚐苦膽的味道,嘗一次苦膽,他就會問自己:你忘記了會稽的恥辱了嗎?從此,他親自下地耕種,吃飯從來不吃肉類,衣服也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對待他人都是彬彬有禮的,招待客人的時候也很熱情,看到有困難的窮苦人還能伸出手來去幫助他們,與百姓更是親密的很。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越王自己苦心圖強,便想讓范蠡來代替他管理國家,但范蠡卻拒絕了,他說自己帶兵還可以,但是要管理國家,還是文種要在行一些。於是,就讓文種代為管理越國了。之後,范蠡又到吳國做了幾年的人質,好久才返回越國。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越王是禹的後代,禹疏通河水,對後人有些很大的功勞。而越王經過這次失敗之後,可以反思自己,忍受辛苦,強大自己的國家,最終打倒了強大的吳國,向北進軍中原,成為一代霸王,被後人所稱讚,所學習。這也多少是繼承了禹的優秀品質吧。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功臣?

越王的成功他自己有著很大的原因,但從事情的始末來看,他身邊的幾個大臣卻也是著很大的功勞的,如果關鍵時候沒有他們的幫助,越國此時已經滅亡了,也不會有後來越王的強大了。所以說,知人遇人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他對待賢臣的態度也決定了他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