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从《孙子兵法》“九变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你是否感觉到生活越来越累,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往往一天过去,一月过去,一年过去,忙忙碌碌却没有太大的收获?你是否觉得世界变化太快,自己折腾来折腾去,始终慢一节拍,心也越来越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可能是你忘了初心,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到不忘初心。今天我们就从《孙子兵法•九变篇》讲讲面对变化,我们该何去何从?首先,“九变”这里的“九”是虚数,古代人喜欢用“九”或其倍数作为数字的修辞手法,比如“九九八十一难”、“十八罗汉”、“三十六天罡”等等。

上一篇文章已经说了五个不变的原则,接下来我们再聊聊五个需要变化的地方。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万变不离其宗!从《孙子兵法》“九变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1、第一变:涂有所不由

涂的意思是路途,整体就是有的路不可以走。比如,你现在带领一支兵马,要到某地去,过程中要经过一条非常凶险的小道,在这里一旦被埋伏,就有可能全军覆没。那么为了安全起见,你就需要变化,可以绕道,或者可以先派斥候前去查看。三国时期,和诸葛亮齐名,有“凤雏”之称的庞统就是死在了险地,导致历史地位远逊于“卧龙”。

2、第二变:军有所不击

意思是有时候遇到敌军可以不用去打他,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也是需要消耗时间的。在拿破仑最后一战滑铁卢之战中,如果格鲁希放弃追踪普鲁士军队,而直接去援助拿破仑,那么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在抗日战争中,红军在敌后开战广泛的游击战争,也并不是遇到日本军队就打,而是按照战略目标,有选择性地打击敌人,这也是变化的一种。

万变不离其宗!从《孙子兵法》“九变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3、第三变:城有所不攻

意思是并不是所有的城池都要去占领,毕竟攻城拔寨也是损耗极大的。当年,燕王朱棣为什么能够造反成功呢?当时的燕国以资源和军队来说是远远比不上中央政府的,如果一城一池地攻打,基本没有胜算。于是他改变战略,先克扬州,获得水军后,直接拿下镇江后,攻克南京。

4、第四变:地有所不争

这个与“城有所不攻”意思差不多,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地利一项有时候要根据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去判断,去做改变。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反诸葛亮的指令,在山上扎营,按照兵书记载,从山上往下打,确实有地利,但要根据现场环境做变化,山上没有水源,不能久持,属于“绝地”,在前面孙子已经说过一个不变的原则“绝地不留”。

万变不离其宗!从《孙子兵法》“九变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5、第五变:君命有所不受

这个很简单了,经常在电视上面都能看到,一般情况下不能抗命,圣旨驾到嘛。但是如果军情紧急,就需要做一些变化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年霍去病就是这样子才创下了封狼居胥的不世功业。

6、五种危险

在《九变篇》里面,孙子还交代了作为将领的五种危险,都是性格上的弱点。第一“必死可杀也”。如果你不怕死,凡事都蛮干,那么真的会死。因为勇敢的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不愿意因为危险而去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样的话,极容易导致失败。

第二条“必生可虏也”。如果你特别怕死,怕都没有斗志和血性,那么你必将会被俘虏。越怕死越有可能覆灭。两军尚未交战就出现逃兵,那么极有可能所有人都逃不掉。

第三条“忿速可辱也”。意思是容易愤怒的人,最容易受到侮辱。因为一愤怒,人就会失去分寸,一失去分寸就极有可能被打败,这样就会遭遇更大的侮辱。

第四条“廉洁可辱也”。这里的廉洁不是指贪污,而是指特别爱惜自己名声的人,容不得自己身上有一点污点。如果你一坏他名声,他就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样的人极容易中计。

第五条“爱民可烦也”。意思是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人民,你就会被搞的很麻烦。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时候要治理好国家,就需要严刑峻法,要规矩来控制,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果你有这五种性格,必要的时候也是要做一些变化调整的。

万变不离其宗!从《孙子兵法》“九变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7、如何去面对这些变化呢?——不忘初心

一言以蔽之,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将手里的资源做最大的集中,集中所有的力量去突破敌人的战略重心,做到一战而定。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变,我们的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着战略重心来进行。项羽为什么没有夺得天下,因为他没有战略重心,虽然胜多败少,但胜却不能定天下,终究要自刎于乌江。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突发情况发生,但如果你的目标坚定,终有一天你能看到你选择道路的终点,而不是每条路都走了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