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声称无条件投降,其实有一个条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疯狂的不可一世,侵占大半个中国。1940年9月日本同德国、意大利结盟形成轴心国,中苏美英等国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偷袭珍珠港的方式对美国不宣而战,美国人被激怒,对日宣战。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日本大败,日军高层感到打败美国没有可能,企图讲和,美国人没有理睬。

揭秘:日本声称无条件投降,其实有一个条件

侵华日军

1945年,以天皇为首的日本高层已经看清形势,知道败局已定,一方面准备本土作战,另一面也积极寻求进行秘密谈判。

美国为减少损失,派出杜勒斯为首的谈判代表到中立国瑞士,同日本代表藤村义良密谈。1945年春天,盟军还未攻进日本本土,前首相近卫文麿向天皇建议,牺牲军部一班人来结束战争,以保存元气。

天皇要求设法让还未参加对日作战的苏联出来调停,并说明“无条件投降为实现和平的唯一障碍”,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可以有条件投降

揭秘:日本声称无条件投降,其实有一个条件

罗斯福总统倾向于铲除日本法西斯,不赞成通融手段,但是他于1945年4月突然去世。以副国务卿格鲁为首的一批官员马上积极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继任总统杜鲁门则称赞格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

藤村义良说最大障碍是“无条件投降”,杜勒斯则表示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以保留天皇制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公开发表了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里面没有谈到天皇制的问题。

揭秘:日本声称无条件投降,其实有一个条件

波斯坦会议

据战后美方当事者回忆,杜鲁门曾提议在《公告》中写上可“保留天皇制”的字句,只是因他人认为这是示弱而放弃。此时日本最高层对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虽在报纸上发表了公告的删节本,却声称不予答复。后来有人考证,日本政府所讲的“不予答复”带有日后再考虑的意思,可是在外务省官员用英文表述时翻译成了“不予理睬”的意思,这激怒了美国最高层。

美国人认为,日本已到垂死的地步,对已经留有宽大余地的《波茨坦公告》还声称“不予理睬”,这完全是傲慢的拒绝。

1945年7月中旬,美国又成功试验了原子弹,而且有两枚是可以使用的,同时知道苏联马上要参战,便决定尽快使用核武器,不仅可以打击日本也要向苏联显示自己的超强实力。

揭秘:日本声称无条件投降,其实有一个条件

1945年8月6日,美军向广岛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8月9日上午,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传到东京,日本当局着急了,在当夜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天皇否决了陆军方面要求继续作战的要求,决定向同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却在最后加上一项要求─“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

日本的态度很明确,投降的前提是“不改变天皇统治大权”,这其实正是美国方面之前传达的条件。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曾这样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

既然是“交易”,自然要讨价还价,就不会是“无条件”,投降的条件就是保留天皇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