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市場「勁風」吹向誰?

上半年,低端SUV成消費風口,部分低端MPV“成功轉型”SUV實現熱銷。在乘用車大盤重心整體上移,二手車強勢衝擊之下,低端市場的“勁風”又會吹向誰?

雖然低端車成為推動SUV上漲的主要力量,但乘用車重心上移的大勢並未改變。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1~6月SUV銷量約為499.5萬輛,同比增幅為10.2%。其中,低端SUV(≤9萬元)銷量約為155.9萬輛,同比增幅為26.3%。

低端市場“勁風”吹向誰?

大盤上移高到哪兒?

歷史數據表明,中端(9萬~19萬元)、高端(≥20萬元)乘用車市場正大幅擴張,而低端(≤8萬元)市場份額則下降明顯。

十年來,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低端市場正被無情吞噬。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高端乘用車市場份額為24.41%,與2009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78個百分點;中端乘用車市場份額為54.72%,與2009年同期相比上漲了4.76個百分點;低端乘用車市場份額為20.88%,與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54個百分點。從新車市場角度看,低端乘用車市場被高端、中端車均勻地瓜分了。

十年間,隨著低端市場不斷萎縮,一大批低端車、一部分小車企在淘汰大潮衝擊下退出市場。然而,當多數車企都在為滿足用戶不斷升級的新需求付諸努力的時候,低端車卻又火了起來。

低端市場“勁風”吹向誰?

低端市場露“空檔”

大家都想方設法“往上走”,低端市場自然有機可乘。

中、高端市場需求旺盛,但新車密集上市,競爭異常激烈。表現為,2009年起中、高端市場新車數量迅速增加,導致單車平均銷量在2014年達到峰值後增長陷入停滯。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高端乘用車數量為131款,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125.86%;中端乘用車數量為276款,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150.91%。從單車平均銷量看,2014年,中、高端市場的單車平均銷量分別為2.29萬輛和2.10萬輛,2018年分別為2.29萬輛和2.15萬輛。新車扎堆上市,單車平均銷量停止增長,表明中、高端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

低端市場“勁風”吹向誰?

低端市場成為“避風港”。十年來,低端車數量雖然迅速增加,但單車平均銷量變化不大。今年上半年,低端乘用車數量為172款,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102.35%。但低端市場的單車平均銷量為1.40萬輛,與2009年同期(1.32萬輛)相比基本相當。用整體的眼光看,低端市場的競爭壓力變化並不大,一些企業過得悠哉遊哉。

由於中國市場太大,且各地發展不平衡,真正懂車的消費者數量有限,所以一部分小企業找準消費“風口”迅速“轉型升級”。然而,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低端市場“勁風”吹向誰?

低端“勁風”吹向誰?

本土大企業優勢顯著,合資二手車頗受歡迎,部分小企業的發展之路正越走越窄,主動向大企業靠攏或是脫困之法。

低端市場向大企業集中的趨勢非常明顯。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在低端市場,五菱、長安、吉利、奇瑞、北汽等五家車企大集團累計銷量約為145.7萬輛,市場份額為60.5%,與2009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7.7個百分點。可見,低端市場正成為大企業的天下,並形成了對小企業的排擠效應。

為什麼整體看上去壓力不大,但大企業卻能淘汰小企業。業內人士指出:“從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看,低端車都是大企業幹出來的,小企業缺少資金、技術不足,產品競爭力差。說白了,大企業成熟的車型開發費、模具費都攤得差不多了,換個車身,投入一套模具直接開工,低端車直接就造出來了。小企業產品銷量低、規模上不去,造出來的低端車比大企業成本還高。”

合資二手車衝擊下,低端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小。有機構統計指出,上半年,二手乘用車網絡在售車源總量約為1082萬輛。其中,10萬元以下二手車的車源數量高達645.5萬輛。而大眾、本田、豐田三大品牌的二手車位列前三甲,頗受消費者歡迎。業內人士指出:“二手車限遷政策已經解除,表明國家對此越來越重視;中國的道路條件越來越好,消費者換車頻率越來越快,優質二手車越來越多。一輛八萬元的二手雅閣和一輛同價位的國產新車擺在一起,或許選擇雅閣的人更多些。”二手車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勢必對低端新車市場產生擠壓效應,除非低端車在同價格段迅速提升品質和配置,而這對小企業而言,無異於雞蛋碰石頭。

上半年,車市“淘汰賽”激烈異常,一些邊緣化的洋品牌已經選擇退出中國。得益於低端市場的“空檔”,一些弱勢品牌暫且逃過一劫。下半年“競賽”已然開啟,在低端SUV“風口”尚在的情況下,小企業利用優勢資源,借力兼併重組加快轉型升級或是不錯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