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怎么选?成绩、爱好和奖项

导读

根据教育部高考招生指定平台阳光高考网的数据,2018年共有90所高校设置了自主招生环节,每个学校开放了少则一个,多则数十个专业方向可供考生选择。对于有意向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来说,第一步就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以及专业,尤其是对自己未来规划尚不明确的学生,选择自主招生院校和专业更需要多方考虑、慎重决策。那么,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合理选择学校。要在做出选择之前,根据自己的校排名、市排名,并且参考往年的成绩,预估出自己高考的分数段。然后根据学校往年的调档线、省排名来选择出“冲刺”、“稳妥”、“保底”几个档次。在估计成绩时,既要充分考虑自己未来几个月的进步空间,也要“未虑胜,先虑败”,对自己可能出现的波动做好估计。对于冲刺学校,要注意留心学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和降分范围,确保在发挥理想的情况下,自己拿到的降分加上高考分数能够达到高校在本省的调档线,切忌“心比天高”。对于稳妥或保底的学校,就要考虑到在高考发挥水平比较一般或出现波动时,自主招生的降分可以“挽救”成绩,把损失降到最小。有的学校限制了可以填报学校的个数(例如北京邮电大学限制报名的考生,其自主招生学校总数不得超过三个),这就需要在选择学校时更加慎重。

2

其次,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要充分参考各方意见,深入思考自身未来发展方向,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简章。自主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专业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科特长进行选择。例如,对于在日常学习时更加投入、喜好个人钻研的同学,就更适合理学、工学;而平时思考问题角度较多,能整合前人成果,提出新颖观点的同学,就可以尝试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考生很容易把自己高中所学的学科带入大学的学科中去,造成更倾向于选择文、理科,而不熟悉工学、社会科学、医学,进而导致了专业选择的盲区。对于此类问题,考生应该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多了解大学各专业所学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在社会对应的职业分工,进而拓宽眼界、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家长也要和考生共同筹划未来目标,关注就业形势、学术前沿的变化,切忌“武断”、“一言堂”式选择,因为家长有时不够了解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估量,容易造成分数与报考院校“错位”,错失良机。此外,在高校的实际操作中,面试环节的作用之一就是筛除掉对未来规划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而这样的问题正是容易出现在“武断”、“一言堂”的家庭中,所以专业选择要综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意见,力求做出“学生充满热情、家长满意放心、适合个性特征、紧跟时代发展”的选择。在自主招生中,学校的“热门”专业实力雄厚,地位显著,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但同时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有一些“冷门”专业要求的条件较为宽松,故也可视作进入名校的一条终南捷径,所以在选择不同的招生专业、招收类型以及专项计划时,要仔细斟酌条件,抓住良机。

3

最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的“资本”,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比如专利和科技创新类的比赛奖项,在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初审中并不亮眼,但是在申请工科专业时就成为一个让老师高看一眼的加分项;同样,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术论文、文学作品或文学评论作品的发表就更占优势。类似地,在申请理工类专业的时候,学校会着重审阅学生三年来的数学、物理以及理综成绩,在申请人文学科时,语文、英语成绩则至关重要。因此,找准自己手中的奖项和荣誉对应的方向,才能让自主招生更加顺利。

院校专业怎么选?成绩、爱好和奖项


院校专业怎么选?成绩、爱好和奖项


院校专业怎么选?成绩、爱好和奖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