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要多吃蔬菜和熱粥,千萬別貪吃冷飲和生冷食品了

入秋後,吃三類食品更養人

日前,網友“摩登寶貝”發帖說,進入秋季,天氣變化無常,人的脾胃功能減弱,加上秋季多風、乾燥,很容易感冒、發燒、腹瀉等。想詢問專家,這個季節應該如何養生,吃哪些食品對身體好?

@“悅悅”:天氣轉涼之後,腸道變得更加脆弱,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再吃冷飲和生冷食品了。

@“肖丹”:秋季防寒很重要,要根據氣溫的升降適時增添衣服,加強保暖。夜晚睡眠時要蓋好被子,儘可能減少因腹部受涼而引起腸道疾病復發或加重的機會。

@王茂泓(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初秋時節餘熱未消, 中醫把這個階段稱之為“長夏”,長夏的主氣是“溼”,此時“燥”氣尚未當令,故氣候仍以暑溼為主。溼氣通於脾,秋傷於溼,如果立即發病,可出現腹瀉等症。秋季當除溼務盡,除溼才能順利地秋收乃至冬藏。除溼有很多方法,艾灸、三伏貼、刮痧、拔罐均可,食療當首選薏苡仁(薏米)、赤小豆、扁豆等。

進入秋季,應吃一些容易消化,有潤燥滋補功效的飲食,讓身體機能適應從夏熱到秋涼的過程。首先是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比如南瓜、胡蘿蔔、西紅柿等。另外,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如果維生素C長期缺乏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在換季的時候人容易感冒。因此,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其次要多吃發酵食品,夏天人們食慾不振,通常又會多吃寒涼食物,胃腸的消化功能比較弱。因此,到了秋天,應適當多吃一些營養豐富又幫助消化的食品,發酵食品就有這個好處。發酵時微生物會產生大量B族維生素,同時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營養因素,部分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質,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種活性物質能夠更好地吸收利用。主食可以選擇發麵餅、饅頭等發酵面製品,尤其推薦雜麵發糕,粗細糧搭配營養更高。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類發酵製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麻豆腐、豆汁,奶類發酵製成的酸奶,還有大米發酵製成的醪糟等。

最後要多吃各種薯類食品,秋季正是薯類產出的旺季。薯類食品多有強健身體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薯類食物能補中氣,又有利於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經常吃一些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為精白米麵的替換品,是非常好的養生措施。

秋天是保護腸胃的關鍵時期,每天早上空腹胃虛,喝上一大碗熱粥,不但讓腸胃得到滋養,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還能補充營養,為一天的工作養精蓄銳。用不同食材熬出來的粥,能起到不同的滋養作用。現在的上班族早出晚歸,基本不可能早上起來熬粥,建議前一天晚上將粥熬好,放到保溫飯盒中,第二天早上再用微波爐熱一熱。

除了飲食,秋季在起居、精神、運動等方面均需遵循“陰陽平衡”的原則。在起居上,宜早睡早起,衣著冷暖適宜;運動宜輕鬆平緩,不可劇烈或過量,以防汗出過多,耗損陽氣。 (吳舒琴/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