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要多吃蔬菜和热粥,千万别贪吃冷饮和生冷食品了

入秋后,吃三类食品更养人

日前,网友“摩登宝贝”发帖说,进入秋季,天气变化无常,人的脾胃功能减弱,加上秋季多风、干燥,很容易感冒、发烧、腹泻等。想询问专家,这个季节应该如何养生,吃哪些食品对身体好?

@“悦悦”:天气转凉之后,肠道变得更加脆弱,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再吃冷饮和生冷食品了。

@“肖丹”:秋季防寒很重要,要根据气温的升降适时增添衣服,加强保暖。夜晚睡眠时要盖好被子,尽可能减少因腹部受凉而引起肠道疾病复发或加重的机会。

@王茂泓(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初秋时节余热未消, 中医把这个阶段称之为“长夏”,长夏的主气是“湿”,此时“燥”气尚未当令,故气候仍以暑湿为主。湿气通于脾,秋伤于湿,如果立即发病,可出现腹泻等症。秋季当除湿务尽,除湿才能顺利地秋收乃至冬藏。除湿有很多方法,艾灸、三伏贴、刮痧、拔罐均可,食疗当首选薏苡仁(薏米)、赤小豆、扁豆等。

进入秋季,应吃一些容易消化,有润燥滋补功效的饮食,让身体机能适应从夏热到秋凉的过程。首先是橙黄色蔬果和绿叶菜。比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另外,瓜豆类食物的维生素C含量也很低,如果维生素C长期缺乏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在换季的时候人容易感冒。因此,多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蓝、菠菜、绿菜花等。

其次要多吃发酵食品,夏天人们食欲不振,通常又会多吃寒凉食物,胃肠的消化功能比较弱。因此,到了秋天,应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丰富又帮助消化的食品,发酵食品就有这个好处。发酵时微生物会产生大量B族维生素,同时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部分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质,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主食可以选择发面饼、馒头等发酵面制品,尤其推荐杂面发糕,粗细粮搭配营养更高。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还有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等。

最后要多吃各种薯类食品,秋季正是薯类产出的旺季。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薯类食物能补中气,又有利于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经常吃一些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作为精白米面的替换品,是非常好的养生措施。

秋天是保护肠胃的关键时期,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大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精蓄锐。用不同食材熬出来的粥,能起到不同的滋养作用。现在的上班族早出晚归,基本不可能早上起来熬粥,建议前一天晚上将粥熬好,放到保温饭盒中,第二天早上再用微波炉热一热。

除了饮食,秋季在起居、精神、运动等方面均需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在起居上,宜早睡早起,衣着冷暖适宜;运动宜轻松平缓,不可剧烈或过量,以防汗出过多,耗损阳气。 (吴舒琴/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