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最後一計(民間故事)

劉邦坐上皇帝后,身邊那幫人,眼睛都瞪得老大,劉邦明白怎麼回事,沒有虧待這幫人,封王的封王,封侯的封侯,連雍齒這樣的仇人也封了侯。就是這樣,有的還不滿意,嫌給的職位低,封地小,好處少。別人都分封完了,只有張良還沒分封,因為張良正在家養病,沒在朝廷。不過劉邦早想好了,等他一回朝廷,就把齊地的3萬戶分封給他。

張良的病好了些後,一回到朝廷,劉邦就說了對他的封賞。可是張良不接受,還向劉邦提出來離開朝廷。劉邦聽了,覺得他是嫌封的少了,不高興了。劉邦也覺得,張良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人,功勞極大,3萬封是不多,於是笑笑又說,你想要多少,只要你說出來,我就給你。張良聽後苦苦一笑說,我什麼都不要,是真心的!可是劉邦不答應,一定要給。張良看看實在推不掉了,就要了一個留侯的虛職。然而過了不久,張良還是要走。

劉邦一看張良不是為官不是為利,真的要走,知道留不住了,就把他叫到自己住的屋子裡,擺了酒席款待他,也沒讓其他人作陪,只有他自己一人。酒過三杯,劉邦忽然想到,張良就要走了,讓他再給自己出最後一計。劉邦也知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就問了這個話題。張良聽後推說,再也無計了。可是劉邦非要他再出一計不可,還說,不出一計就不讓他走了。張良無奈,這才點點頭。劉邦看他應允了很高興,叫他快說。可是張良左看看右看看,卻不開口。劉邦一看明白了,屋裡雖然沒有別人陪酒,但兩邊站著伺酒人了,就揮了揮手,讓他們都退下了,屋裡就只剩他和張良了。

張良這才問他:“皇帝,知道秦為什麼二世即亡嗎?”“因為他施行暴政。”劉邦馬上說。張良聽了一笑,沒搖頭也沒點頭,但說:“皇帝的話只說了個皮毛,但沒說到骨髓。”劉邦有點不明白了,趕緊問:“此話怎講?”張良看了看他說:“亡在跟他滅六國的那些將侯手裡。”劉邦更不明白了,又問:“此話又怎講?”張良喝了口酒才說:“嬴政手下的那些人,跟著他滅了六國,覺得自己都是功臣,應該得到很多東西。嬴政也是這麼認為,就給了他們很高的封賞,很大的權力。這些人仗著戰功,驕奢淫逸,飛揚跋扈,搜刮民財,貪得無厭,濫殺無辜,草菅人命,害苦了百姓。百姓忍無可忍,才奮起反抗,才一呼百應。你不也是因為這個揭竿而起的嗎?”劉邦聽了,瞪大眼睛,怔了半天,又問張良:“那、那怎麼辦?”因為他也剛剛分封了王侯,這些王侯也跟忘秦那些沒什麼兩樣,也想要很多,何況有的就是亡秦的舊人!張良不著急,又喝了口酒,放下杯才說:“心慈,就沒有萬世基業!”張良的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劉邦,劉邦起身給了張良深深一拜。

是張良的話讓他明白了,如果對他分封的這些王侯心慈,也得蹈秦將之履,大漢也得覆暴秦之轍。

這件事太大了,劉邦頭上直冒冷汗,又要張良留下來幫他,張良堅決不答應,而且,要劉邦保證不說出此計是他出的。劉邦非要留住張良不可,故意不點頭,還說:“你要走,我就說,你要不走,我就不說。”

張良無奈,沒有走成。

但在接下來,劉邦誅殺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中,沒再出一計。劉邦這才讓他走了。而張良這一計,完全改變了自春秋戰國以來,政權混亂短命的格局,成就了大漢皇朝幾百年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