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戰爭中,美國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爲什麼被越南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打敗?

皓月千山


美國的失敗不是軍事上的失敗,只是沒有達到既得戰略目標罷了。

以美國的軍事實力,短時期內就摧毀了越南北部的主要軍事目標,攻佔大型城市是沒問題的。但問題在於,戰爭的目標不會就這麼簡單,越南戰爭的目的在於遏制共產主義,並實現越南南北的統一。蘇聯和中國不會對此坐視不理,美國也就投鼠忌器,不敢使用核武器,或者無差別打擊、種族屠殺。

美國能做的就是以常規戰爭的形式,向北部逼迫;但恰好越南北部是熱帶雨林,地形條件複雜,又有蘇聯和中國源源不斷的輸血,所以美國久攻不下。美國國內反對勢力也就鼓動民眾,發動反戰運動。戰爭一時形成僵持,國內反對聲又那麼大,美國也就只好撤軍。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實際上並不是美國的失敗,而是美國和蘇聯之間戰略均勢的結果。


青年史學家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輸給越南,這事背後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在越南戰爭中,美軍遭受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慘敗。當時所有人都在好奇,為什麼越南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卻將美國這樣的頭號軍事強國給打敗了,而且美國敗的很慘。

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個規律,那就是小國如果與大國對抗的話,如果自己背後沒有站著別的勢力,則小國絕對不可能取勝。當年越南的背後就站立著大國的力量,蘇聯和中國。

由於越南戰爭的本質是美國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崛起,而發動的戰爭,是為擴散美國自己的影響力而扼殺共產主義的擴散。共產主義陣營的蘇聯和中國當時是鼎力支持越南的。形成了中國提供人力物力,蘇聯提供物力和技術的局面。中蘇不斷給越南輸血,使得北越政權能夠不斷地得到增援和補充,無論美軍如何打擊越南總是能夠頂住壓力。如果沒有中國和蘇聯的支持,北越的戰爭資源早就枯竭了,北越早必定被美軍所擊敗。

此外,再加上美國國內的反戰民意不斷高漲,上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的痛苦陰影籠罩著整個美國。在越戰期間,美軍的公關工作相當笨拙,後果是災難般的。由於缺乏戰地新聞管制,美國媒體肆無忌憚的報道戰爭的血腥畫面,戰場的殘酷和士兵的死亡充斥著美國輿論界,導致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總統不得不聽國內反戰力量的呼籲。以及越南戰爭對美國財政的負擔逐漸加大,使美國國力有所衰落,難以應對歐洲等地區的蘇聯擴張。最終美國不得不妥協於現實,放棄越南這個不事關自己核心利益的地區,選擇退出越南承認失敗。


科羅廖夫


原創《越南打敗美國阿Q胡言亂語》克萊爾·軍事評論


猶豫不決好幾天,咬牙切齒實話實說。戰爭失敗的標準,應以歷史事實界定。


古今中外九成以上戰爭,失敗方必須向勝利方交械投降俯首稱臣,支付鉅額戰爭賠款,割讓殖民地甚至本國領土。發現到現代壹戰、二戰,戰爭方直接駐軍失敗方,按照自己政治安全利益改朝換代,建立服從戰勝方的僕從政府。類似中古時期藩屬國朝貢體系,咱們列祖列宗也幹過不少這樣揚眉吐氣的“好事”。


除了勝利和失敗,戰爭還有第三種結果:雙方誰也不打贏,但是精疲力盡無力續戰,只好改用談判締結彼此都能接受的條約,互不割地賠款體面結束尷尬冏況。上個世紀初始,日俄在中國東北大戰,俄羅斯雖然沒有賠款,然而喪失巨多佔領地和安全經濟利益,俄國屈辱求和無疑是失敗方。隨後不久爆發的清日甲午戰爭,中方既丟失遠東半島藩屬國,又向倭寇割讓山東、臺灣領土支付天文數字賠款,屬於僅次於亡國喪邦的大失敗。那麼現在客觀分析解剖,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既沒勝利者也無失敗方。


首先無論朝戰還是越戰,美國都未向另壹方支付五毛賠款,更沒有割地屈服喪失尊嚴,從任何角度評價都算不上失敗方。


其次美國在朝戰中力挽狂瀾,成功粉碎了金日成吞併南韓行為,遏制住斯大林的衝動,維護了二戰國際秩序,與對方簽訂停戰協議——打仗暫時停止,戰爭並沒有結束。美國不是沒有能力打下去,堅持到底可能會慘勝,但是停戰可以避免大傷元氣,保存國力對付更強大可怕的頭號敵人蘇聯。


又次美國在越戰中故伎重演,保住南越政權後迅速爭取中國和談,讓莫斯科利用代理人戰爭陷阱,削弱甚至拖垮美國的大戰略落空——巴黎和平協議,南北方互不侵犯。越戰以後蘇聯冰桶澆頭,用熱戰埋葬西方資本主義無疑天方夜談;美國用戰術退卻換取戰略時空,七十年艱苦冷戰最終反拖垮累死蘇聯。


再次越南打敗美國地道阿Q胡言亂語,朝戰、越戰都是三英戰呂布:或者蘇中朝三國,或者蘇中越三國,群歐大撒旦美帝。事實真相是美軍仁川登陸,短短五、六天全面擊潰朝鮮,壹個月左右攻克平壤,若非中國百萬大軍入朝早就亡國了。越戰大體情況差不多,越軍根本不是美軍對手,美空軍狂轟河內胡志明躲避到柬老邊境,中國先後派遣三十多萬解放軍秘密入越才形成相持苦守局面。後來中國又通過第三方警告美國,美軍打過十七度線我們就出兵,蘇聯利用中國創造的大好良機也膽子肥了,輸送大批量多批次現代先進武器援助北越,遏制住美國獨佔花魁的衝動,讓越南太陽重返河內。


特別提示沒有頂級大國支持,小國不能打敗大國,弱國無法戰勝強國,伊拉克、利比亞就是殷鑑。別說朝鮮、越南這種又小又窮又弱的蝦兵蟹將,就是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擎天柱、巨無霸,單挑美國都輸多贏少,中俄聯手張飛關羽群歐呂布還差不多。


唉人類努力認真學習歷史,為什麼反而會南轅北轍暈頭轉向?


克萊爾A


越南輸不起,它輸的話輸掉的將是整個國家,美國則是一根攪屎棍,雖然篤信強大的武力可以帶來利益,不遺餘力的利用武力恫嚇、進攻別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但同時不要忘了,朝鮮戰爭美國也是不勝而退,為什麼不一攻到底多去最後的勝利呢?

這就是美國投機的一面,正常情況下美國的大棒政策可以無往不利,因為一般的國家根本架不住美國的三板斧。

但一旦抗住美國的前期瘋狂,等到他戰前的各項預期紛紛被打破,美國利益投機主義的一面便會顯現出來,他不是愣頭青。

而是會計算成本,計算自己手中可用的牌,一旦入不敷出會這問題太複雜,被長期化,也就打到了美國的軟肋。


因為他是一個總統制國家,雖然美國利益至上,但在內鬥中己方的任何一點瑕疵都會成為對手發力的重點,一旦舊人換新顏,隨之而來的也就是政策的調整。

沒有人會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來賭一場曠日持久且贏面不大的戰爭,更大的可能是就坡下驢,以美國利益為藉口,停止戰爭行為,進而甩鍋前任,以顯示自己的英明和睿智。

因此,再強大的侵略者也不過是紙老虎,只要生於斯長於斯人們不答應,外來戶終究是外來戶,沒個三五百年,怎麼都成不了本地人。

這種短期的戰爭行為就跟玩股票時的短線行為差不多,雖然也能掙錢,但掙大錢的都是像巴菲特那樣的長期玩家。

因此,不能說美國厲害就一定怎麼樣,只要抗揍耐糙,再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如偉大的毛主席所講的那樣:“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


歷史三日談


在越南戰爭中,軍事力量強大的美軍之所以最後選擇灰溜溜地主動撤軍,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越南有多麼強大,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狠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最後是因為美國打不過越軍,怕了美軍,才撤軍的。實則不然,原來都是我們想錯了。真實的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其中最後一個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越軍不要命,造成了美軍很大的傷亡。在越南戰爭中,雖然美軍裝備精良,而越軍武器落後,但往往決定戰爭勝利不單單是武器,更主要的人。越軍為了保家衛國,與敵人浴血奮戰,充分顯示了不要死的勁頭,一命換一命,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反觀美軍在與越軍的作戰中越發的沒有鬥志和戰鬥力,瀰漫著反戰、厭戰情緒。此消彼長,在越戰後期,美軍已經佔不了什麼便宜,反而是深陷越戰的泥潭不能自拔,這是誘發美軍撤軍的導火索。

二、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援,美軍也擔心被拖垮。在越戰中,越軍之所以越戰越勇與中蘇等國的大量無償的武器、糧食等支援是密不可分,是支持越軍勝利的重要保證,好不客氣的說如果沒有我們的支持,越軍早就玩完了。正是由於越軍有外援以及越軍的頑強抵抗,導致越戰成為美軍的一個戰爭泥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此時美國擔心被越戰拖垮,從而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劣勢,這也是美國撤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不得不撤軍。由於美軍深陷越戰的泥潭,大量的人員傷亡以及經濟損失,導致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美國從上到下,都瀰漫著反戰情緒,並且美軍士兵快到了心理崩潰的邊緣。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美國最後取得了勝利又有什麼用呢?最後美國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撤軍。

總之,越戰的結束是美國和越南博弈後,經過權衡利弊,美國所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而已。並且越戰沒有勝利方,越南和美國都深受其害,甚至直到今天。戰爭是殘酷的,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密探零零發



侵越美軍的單兵裝備:M1高錳鋼頭盔、身份牌(狗牌)、M–16A1突擊步槍、M1911手槍加上M60機槍100發鏈一條。

越南戰爭美軍在軍事上沒有失敗,而是敗於國內外的政治!是想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怎麼可能敗於連一發AK–47所使用的7.62×39子彈都不能生產的國家?越南戰爭本質上是“意識形態”的戰爭,是“蘇/東陣營”加上我國為一方,以美國為首,加拿大、南韓、澳大利亞…等僕從國軍隊為另一方,兩個陣營或援助越南或赤膊上陣直接介入衝突!本來二戰結束日本投降之後越南應當實現獨立,但是法國率先重返“印支殖民地”……而當時亞非拉各國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運動已經興起,加之法國在二戰中國家被毀沒有實力再次控制“中南半島”,經過幾年的武裝衝突後法國退出了越南 ,但是越南仍然沒有統一!被分成兩個國家,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南越”(越南共和國)……它們以北緯17°為界從來也沒“消停過”!都想通過戰爭手段來統一全國,由於“北越”背後國家的實力強大和地理位置便利的優勢,在與“南越”的武裝衝突當中屢屢獲勝,同時又對南方進行“武裝滲透”,這讓“南越”吃不消!所以,美國認為僅靠軍事援助和派駐軍事顧問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 旋即派出大量作戰部隊到了越南!


從地圖上來看,越南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國土走下幾乎與南海平行,是印度洋– 南亞
→太平洋–東亞航線上的重要沿岸國家,控制了越南幾乎控制了這條重要航線,並且控制了越南也可以控制“中南半島”,甚至可以威脅到新加坡!

基於,越南形式有利於往蘇聯方面傾斜,美國認為越南要是被蘇聯控制了,那麼對於自己在東亞的利益將會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蘇聯不是越南,其艦隊要是南下有了“立足點”可以直接威脅到日本和韓國(主要是運輸線),並且還可能影響到東南亞政局“變天”;而“蘇/東”等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則認為:美國要是完全控制了越南,其影響也是重大的!美國會利用越南的“地利”威脅到南方多個省份!“三線建設”變成了徒勞……西南方向總體不穩定,給國家安全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必須援助越南抗擊美軍的存在……而與美國爭霸的蘇聯也想在東南亞扶持自己的勢力,以便將來為自己找到南方不凍港,構成艦隊南下的根據地,有了這樣的考慮,蘇聯也大肆的援助越南。從而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兩個強國提供援助給越南,用以抗擊美國勢力的進入。


使用“機械騾”250㎏運輸板車為底盤加裝了一門M40型106㎜無後座力炮的美軍非制式火力支援火炮,理論上來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自行火炮”!整個板車兩名身強力壯的陸戰隊士兵就能抬走,適合越南任何地形。

中間那艘機械化登陸艇上停了一架MD500(麥道500)型輕型直升機,這可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


由於越南戰爭第一次大規模應用直升機作戰,同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水網密佈…美軍組建了“內河艦隊”,改造了不少機械化登陸艇專門給直升機提供燃油與彈藥補給。

為什麼單單挑選了這兩種“其貌不揚”,認知較少的美軍裝備?就是要說明:美軍為了打贏越南戰爭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了!除了核彈之外,各種制式、非制式武器裝備一股腦兒的都上了 ,並且打贏了幾乎每一次戰鬥,比如:德浪谷戰鬥、溪山戰鬥、順化戰鬥……都是以人數處於劣勢的條件下憑藉裝備的優勢贏得勝利或者全身而退……但是,即便如此美國卻輸掉了整個戰爭!因為,在持久戰條件下美軍是耗不起的,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權衡利益之後而制定的,“如果投入大於產出”則不在將戰爭進行下去!越南戰爭本質上就是: 社會主義陣營聯合對抗他 !他豈有勝算?

而且,其國內因為越南戰爭投入過大、死人太多 ……已經產生了社會分裂(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第三次分裂)!政府與民眾之間、軍隊與普通百姓之間嚴重對立!在國際國內形式都不利的情況下美國統治階級也被迫結束越南戰爭。
滿是泥垢的蘇制AK–47突擊步槍、遮陽奔尼軟帽、攀援的繩索、彈藥攜具……這些東西越南一樣也不能製造!這個國家從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始終處於戰亂狀態!沒有任何工業和戰爭潛力。

總體來說,美國通過在東亞的兩次戰爭認識到了:美國在陸地上不是東亞領袖的對手!並且通過“越南戰爭”承認了其世界級的政治地位!甚至在“越戰”沒有結束的時候總統來到了這個國家…開始了邦交正常化!

蘇聯通過越南戰爭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南方的海軍基地(金蘭灣、峴港)!但是,其不顧自己的國力所能承受的底線,打算進一步的進行“地緣政治冒險”……不但要在東亞找到立足點,還想要“飲馬印度洋”,結果就是美國和其他反蘇國家,也利用先前在越南對付美國的手段對付他們!

越南是越南戰爭中最大的輸家!傷亡了幾百萬人,國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爭蹂躪,國民經濟已經崩潰了,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理應在國家統一之後,停止一切軍事行動,醫治戰爭創傷,很可惜他們也是“利令智昏”!做起來“東南亞聯邦國”的夢想……最後不但自己失去一切越南戰爭勝利後獲得的果實,也拖累了蘇聯……。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的目的是要獲得利益,一旦利益得不到滿足也就罷兵,沒有必要繼續消耗下去,耗下去對自己是極其不利的!越南戰爭只是美蘇爭霸當中的一個回合,這局沒打勝還有下一局!成熟的政治家和政府都會這樣來處理問題。


皇家橡樹1972


美國沒有在軍事上被打敗,而是無法承受巨大的政治壓力,不想打了!

越南戰爭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戰爭進行於1955年-1975年。

交戰雙方是由美國及西方國家支持的越南共和國,和受蘇聯等東方陣營支持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越戰初期,南北越各自的控制的地區示意圖)

越南在1885淪為法國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

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世稱“北越”。

為防止越南被共產主義佔領,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於是北越和法國進行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

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對法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將法軍趕出越南。

之後雙方在日內瓦舉行會談。1954年7月21日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中國、北越、南越、柬埔寨、老撾九國外長簽訂《日內瓦協定》。根據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為界分治,越南北部由越共控制,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實行普選,由普選再統一南北越。

但是這場本應由越南人民自己決定命運的選舉確最後沒有進行,北越拒絕在其控制區域內進行公投。

(日內瓦會議現場,出席本次會議的中方代表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1955年,奉行對北越強硬政策的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推翻保大皇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世稱南越。吳廷琰得到美國人的大力支持。美國開始向南越派遣大量軍事人員,而北越也在積極備戰,雙方衝突一觸即發。(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

1960年1月17日北越率先向南越發起進攻,美國也立即針鋒相對,派兵入越,越戰正式爆發。

美國總統肯尼迪和林登·約翰遜都支持介入越南戰事,整個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戰場投入54萬大軍,美軍憑藉先進的軍事力量,一直處於進攻方。

美軍相繼發動了“弧光作戰”“滾雷行動”“轟雷行動”“旱季攻勢”“春節攻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是卻無法完全消滅北越游擊隊。

北越軍隊在中國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下,在越南密集的叢林裡與美軍不斷周旋,讓美國不堪其擾。(身處越南叢林的美軍士兵)

持續的戰事在不斷增加美軍傷亡的同時,也引發了國內的反戰運動。當時美國的大學生在獲悉越南的局勢後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並且有大量的青年逃亡加拿大躲避兵役,這給美國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1969年,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從越南脫身。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關島發表聲明,提出撤出50萬美軍、越南戰爭越南化、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的“新亞洲政策”。

1973美國與北越、南越和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政府簽訂《巴黎和約》,同年美軍全面撤出越南。

越南戰爭,北越之所以能笑道最後,並非其戰鬥力強於美軍。恰恰相反,在幾乎所有的正面戰,北越都已慘敗告終。如1972年北越發動的“復活節攻勢”被美軍打得哭爹喊娘,損失超過10萬人。


千佛山車神


越南戰爭(越戰)(1955—1975)是美國等國家支持的南越與蘇聯、中國等國支持的北越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期間,美國經歷了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和尼克松四任總統。

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尼克松執政後期,雖然美國在軍事上並未完全失敗,但避免遭受更嚴重的損失,美國結束了越戰。

可以說,美國並不是越戰的勝利者,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被越南打敗了。美國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

1、戰爭中的嚴重損失。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到1967年,在越南參戰的美軍超過50萬。美國在越戰中遭受嚴重損失,美軍傷亡慘重,戰爭使美國的實力受到削弱。

2、國內反戰的壓力。

美國國內反戰浪潮日益高漲,國內的種族及民權問題日益嚴重,反戰遍及各地,使美國內外交困。

3、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下降。

蘇聯在冷戰中逐漸佔據的優勢。美國為與蘇抗衡,需要逐步越南撤出軍隊,直至徹底結束越戰。

4、越南軍民的頑強抵抗。

5、中國對越南的支援。

越南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譴責美國的侵略罪行,表明美國對北越南的侵犯,就是對中國的侵犯。中國絕不會坐視不救。各地多次開展了反美援越活動。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後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部隊,總計32萬餘人,最高年份達17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中國對越南的援助,是對外援助中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在中國的強有力的援助下,越南軍民終於打敗了美國。


趣話歷史那些事


首先同意三萬兄弟的觀點,美國在越南戰爭上不是輸在軍事上,而是輸在了政治上。越南戰爭爆發與美蘇冷戰的背景之下,這就決定了遇難戰爭不是簡單的美國與越難打,而是美國在與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在戰鬥。當年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是有分工的,蘇聯負責歐洲方向以及除亞洲以外的社會主義運動,中國則負責亞洲的社會主義運動。

越南戰爭中中國為美國劃了一條北緯17度線作為界限,如果美國跨越這條紅線,中國必將再次組建志願軍出兵越南,這是美國無法承受的代價。如果沒有中國對美國在政治上的戰略牽制,那麼以美軍當年的陸海空作戰實力完全有能力對越南展開一場全域作戰的行動,完全徹底的消滅越南遊擊隊的後方基地。

正因為中國對美國的戰略威懾以及對越南的大量補給,使得美國始終只能和越南遊擊隊進行沒完沒了的消耗戰。這場看不到勝利的戰爭消耗了美國大量的精力,使得美國國內的方方面面都極度的不滿。在美國的體制下這樣的戰爭是不可持續的,最終在國內各種政治利益集團的壓力下,美國不得不退出越南。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政治上難以解決的問題想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這時候關鍵就要看是什麼樣的對手了。選擇了不可戰勝的對手,軍事力量再強悍也白搭,最終還得回到政治解決的軌道上來,就如同現在的敘利亞戰爭,軍事上打來打去又有什麼用呢,最終還是得靠政治來解決。


異域邊緣


越南是個相當頑強的民族。歷史上,法國沒有將其真正制服,美國也沒有將其制服。但是,要說美國“被越南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打敗”,顯然言過其實。須知,美國不是狼狽逃竄離開越南,而是主動撤離,更沒有簽署投降書。那麼,美國為什麼要主動撤離呢?概括而言,主要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

美國國內原因是,上世紀60年代,世界許多國家都發生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運動,美國也一樣。產生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運動,很快波及全國。反對越南戰爭,不願充當“炮灰”,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就國際因素而言,上世紀60年代後半期蘇聯勃列日涅夫當政後,一改赫魯曉夫時的對美政策,施行“全面進攻戰略”。為了應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態勢,1970年代初,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 基辛格向尼克松總統提出,美國的全球戰爭應當以歐洲為重點,以中東為咽喉,以亞洲為側翼,得到尼克松採納。隨後,美國開始調整亞洲政策,一是改善和中國的關係。1972年2月,尼克松訪問中國,和中方發表了《上海公報》,宣佈“反對霸權主義和試圖建立霸權主義的努力”,矛頭直指蘇聯,二是分批從越南撤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