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为教学工具的未来,真的已经来了吗?

一个社会真正进入全新的文明阶段,往往是从自下而上的教育开始变革的。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科技究竟会将怎样影响教育?当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算法、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科技课程正式被划入新课标,AI真的会成为一门普识通用的学科吗?在 PingWest 品玩 HAY!18 “未来教育猜想局”的活动现场,优必选教育产品副总经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董进认为:未来,AI 才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教学工具。

AI成为教学工具的未来,真的已经来了吗?

AI 在未来教育中的想象力

会上,董进认为 “AI 将贯穿到每个环节,每个学科都离不开 AI。如果把 AI 当作教学工具充分利用,教学的情景也会更真实。”人类现在已经能像用纸笔一样使用电脑和手机了,未来,人们一定也会像用电脑和手机一样熟练地使用人工智能。

董进补充道,“当前的学校教授内容多偏向于具体的学科,语文、数学、法律等,实际并没有形成抽象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思考,这会是未来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孩子们在学习任何一个学科之前,首先要学会逻辑思考,然后再进入具体的学科学习,这样才能实现‘全人的培养’。”

AI成为教学工具的未来,真的已经来了吗?

掌握AI这门工具,不但处理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还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学科。“比如在物理学习中,体验重力加速度可以用到 AI 工具”,除了理工课程,董进还以唐诗中的诗句为例来说明 AI 对教育的影响——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意境,在当代社会是很难把握的。而通过 AI 相关的技术工具就能够把唐诗的意境完美地呈现,让老师和学生能够真正地还原《早发白帝城》中的场景,掌握古典文化的精髓。

董进还举了红楼梦的例子:“《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其中黛玉葬花和大观园的情景模拟,无法通过书本来展现全貌。而通过 AI 相关的技术工具,老师和学生就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通过AI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把它当作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让老师和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

这些孩子长大后,未必要成为程序员,但从小接触AI而养成的思维习惯将会伴随他走向各行各业去。如果他做了记者,以往搜集素材需要翻阅大量网页,搜索引擎一直翻十几页,但是借助AI,写个简单的爬虫,计算机就能替他完成搜集资料的工作,并且比他自己完成得还更好。

我们现在把熟练运用电脑和网络看得很重要,那么未来的孩子能否熟练使用AI也同样重要。

当AI成为了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则能回到传道受业本身,董进认为,未来的教师只有对本身课本的知识进行充分把握,才能更好地、更恰当利用AI工具去教学。“课程的内容是死的,AI工具也是死的,工具需要人去推动和运用,如何实现有效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这就是教师的职责了。”

从 learn to code 到 code to learn

作为一家很早就入局教育市场的科技公司,优必选已经推出了一套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开发了贯通小、初、高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初级阶段的uKit;中级阶段的uKit Explore、树莓派开源人形机器人Yanshee,各层级之间在保障衔接性的同时,更考量了可伸缩性,是市场上唯一能涵盖小学至大学人工智能教学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从learn to code到code to learn的过渡。

董进认为,未来的教育会侧重于学习AI的方法论,即如何让孩子们掌握人机互动的能力、人机协作的能力。为了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人机协作,优必选还启动了不少机器人相关赛事,譬如面向高阶学生的IEEE赛事、携手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展的RISS机器人挑战赛等。

AI成为教学工具的未来,真的已经来了吗?

结语:

00后、10后这代孩子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但一个孩子如果只会利用数字时代的资源和工具来打游戏,而不能去创造自己的想法,不能利用它们替自己完成任务,这样只能算是一个“数字时代的消费者”,并非创造者。

AI教育并不寄希望于未来的孩子都能够成为盖茨、乔布斯这样天才的程序员、科技企业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工具和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万物运转的规律,更好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未来,AI一定会成为一种教学工具,这样美好而高效的未来,你觉得它已经来了吗?不管“未来未来”抑或“未来已来”,它都已经在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