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啦!父母爲孩子上學扎堆離婚,咋破解?

背景:最近,石家莊市裕華區婚姻登記處出現“扎堆”離婚的現象。原來,石家莊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在執行“幼升小”政策時要求:父母和孩子3個人的戶口必須在一處才能上片內學校,否則只能接受調劑。換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戶口不在招生片區。為了讓孩子在片內入學,部分一方戶口沒在片內的夫妻,只能無奈地假離婚。

錢江晚報發表李勤餘的觀點

怎麼啦!父母為孩子上學扎堆離婚,咋破解?

小蔣隨想:說到底,這種政策設計,或者說實施目的,就是為了“刷人”,極其現實地表明義務教育資源也分為三六九等,較好的資源無法滿足本地戶籍學齡兒童的入學需求,教育部門與學校只好進一步“設卡”。外界抨擊此舉極不人性、可能導致家庭破裂,是有道理的,學校與教育部門捱罵不冤。但是,有關政策會被糾偏嗎?糾偏又會出現怎樣的結果?會否出現一個班不得不容納百八十名學生的“盛況”?如果學生“爆棚”,難免導致老師精力不足、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安全隱患增大等一系列新問題。不得不說,即便取消這一政策,也實現不了“皆大歡喜”。

怎麼啦!父母為孩子上學扎堆離婚,咋破解?

如今,一些地方實施多校劃片,也就是一個居住地址,對應多個學校,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分散學生、給學區房降溫,但學生究竟會被分到好學校還是差學校卻猶如“搖獎”,“搖號”中的貓膩也不鮮見。多校劃片,頂多是權宜之計。其實,大家都明白,儘可能均衡教育資源,尤其是均衡義務教育資源,才是根本出路。某些地方試點讓優秀教師在不同的學校輪崗、傳幫帶經驗不那麼豐富的教師,是一種積極探索。另一方面,教育投入應向基礎相對薄弱的學校傾斜,減少直至消除起跑線不公平和馬太效應。許多工作固然需要時間,但只要朝積極的方向努力,就會有向好的變化。最要不得的就是,光擺困難和問題,在“限”與“卡”上打轉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