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爲身體有炎症或傷口時不能吃鵝肉、牛肉和蝦肉等等發物,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餘建陶


現代醫學和營養學沒有發物的概念,反而營養學理論和中醫正相反,認為機體處於應激、感染、大面積燒燙傷、圍手術期等重大疾病時,蛋白質分解合成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要比平時多增加蛋白質供應量,如果全天按每公斤體重1.5~2.0克蛋白質攝入時,能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也是2016中國《成人圍手術期營養支持指南》的建議。

食物攝入不足是外科住院手術患者營養不良的常見原因。因疾病無法正常進食或進食不足、術前術後禁食、加上手術等創傷引起機體應激性反應的能量消耗,可造成體重丟失、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增加、機體康復慢、甚至增加死亡率。所以如病情允許能進食,那麼雞鴨鵝禽類肉、豬牛羊等畜類肉、魚蝦、禽蛋類、奶類及大豆製品都是補充蛋白質的最佳食物,而且雞鴨鵝和魚蝦肉的蛋白質含量高,飽和脂肪少,非常適合活動少還需要補充蛋白質的患者食用,可以避免患者盲目大補而導致的肥胖。

如患者無法經口進食,要及時給與鼻飼流食、靜脈輸營養液等腸內腸外營養液進行營養支持,來補充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素,促進機體康復。

作者簡介:孫玉紅 註冊營養技師 王興國第5期營養特訓班


營養百事通


中醫認為身體有炎症或傷口時不能吃發物是符合現代醫學觀念的,那些認為這是中醫的歪理論的要麼沒上過臨床,要麼對所學所看的東西理解太少。

住過院的病人或上臨床的醫生,都會有飲食一條,要麼低糖低鹽飲食,要麼清淡飲食。

我們再說下我們平時怎麼吃這麼牛肉,鵝肉,蝦。

牛肉,鵝肉,蝦的吃法,紅燒牛肉,水煮牛肉,蔥爆牛肉,潮汕牛肉,牛肉湯,滷鵝,燒鵝,乾鍋蝦,清蒸蝦等哪個不是重口味的東西,特別是在重大手術後,你敢給你家人吃哪樣。特別這種高蛋白的不易消化的東西。手術或大病時,中醫講究熬清湯,喝稀飯,或都雞湯等適合。與現代醫學流向的術後或重病使用腸內營養類似。有槓精要說上述東西也可以熬粥,特別蝦。不加作料的蝦粥你能喝?

再說下中醫發物的概念是怎麼來的?中醫有個觀念叫虛不受補,發物是中醫的補品,偏性較重,在大病或手術後,病人身體大虛,胃腸功能弱,只能以中性之物,緩慢養胃。所以古代中醫就選了很多不適合進補的食物。

這當中有個很有爭議的物品牛奶,中醫認為是發物,但現代醫學認為在大多數病人能進食時是可以喝牛奶的,有待大規模臨床驗證。


中醫常識


人體患了疾病,之後,不管是用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飲食和生活起居的調理都是治療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中醫的發物,學說是基於幾千年對人體疾病觀察積累經驗的總結,還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可能是因為,發物的影響還沒有那麼顯而易見。所以目前我沒有看到多少對這方面的,藥理學研究,拿不出具體的數據來證明。但我可以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明這個問題。本人患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糜爛性鼻炎。經過治療之後,平時在緩解期。但是隻要一吃桔子,特別是還沒有完全成熟,有點發青發,酸的橘子。立刻就會急性發作。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有發物引起的炎症,加重反應。相比而言,手術後傷口的癒合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生理病理和微生物學過程。嬰兒更要重視飲食的禁忌和調養。只不過我們現在手術之後會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來抑制。一些病理和微生物學,反應,嬰兒,發物,顯得作用不?那麼大。我們可以做個假設,手術後,只對傷口進行,無菌處理,以及包紮,讓其自然,癒合。你還敢肆無忌憚的吃各種發物嗎?結論,是顯而易見的。最後想說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窮根究底的人來說。很希望,有人用,現代醫學原理來解釋這個問題。希望能看到這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我吃的橘子中到底是什麼物質進入了我的身體?以後引起了我,鼻黏膜的炎性反應。是怎樣的一個生理病理過程。呵呵,當然這種研究需要投入可能這種投入並沒有多大的價值。


隨便起個暱稱算了


發不發的因人而異,實際上是食物過敏。牛羊鵝等動物肉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是異體蛋白,食用後人體產生排斥反應,這時候如果有炎症在身,會加重感染,中醫的這種經驗說有一定道理,但未必適合所有人。有些人可能對牛羊鵝等不過敏,但對雞蛋過敏,對他來說,雞蛋就是發物。


逍遙資本


其實你會發現,絕大多數主糧和豬肉雞肉這些基本都不是發物,發物說白了就是某類食物過敏,而中國人千百代的進化,對主糧和豬肉這些已經非常適應了,但有些食物,例如鵝羊海鮮之類,並不是歷史上的主食,很多人會有某些基因對這類食物產生過敏,其實有點像乳糖不耐受,估計再過幾代,幾十代,很少會有人會再對牛奶過敏,印象中很早前看過個報道,說日本人對紫菜的消化能力是歐美人的數倍,其實也是一種長期的自然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