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來臨了,汛期過後,在長江中心一座700多年的古寺露出水面!

你若在鄂州市小東門外的大堤上俯瞰長江的話,可以發現江心有一巨型礁石,蜿蜒如龍,它就是“龍蟠磯”。而在這龍蟠磯上有一古閣突兀在龍首上,挺立於水中間,這就是令人歎為觀止的鄂州觀音閣了。

雨季來臨了,汛期過後,在長江中心一座700多年的古寺露出水面!

觀音閣也稱龍蟠磯寺,立於鄂州市小東門外大堤俯瞰長江,可見一巨型礁石屹立江心,其勢蜿蜒如龍,此即“龍蟠磯”。它始建於宋朝,至明代曾多次重修。觀音閣在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其雄踞龍蟠磯頭,氣勢磅礴,又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雨季來臨了,汛期過後,在長江中心一座700多年的古寺露出水面!

觀音閣約長24米,高14米,整體建築以紅石青磚砌就,閣身正壁刻有“觀音閣”三個遒勁大字,正門石碑上還有清代文官所提“龍蟠曉渡”四字。閣內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亭上觀景,江水滔滔自腳下過,觀音閣屹立百年,讓人大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觀音閣下半部是如船舷的弧形石,既減緩水勢,又能順勢洩流,任憑江水拍擊咆哮,它總是穩立江心。而且沒到汛期,江水便會漫過閣樓,只留下高層的窗口何飛簷。然而“中流砥柱又蟠龍”,汛期一過,觀音閣會完好的從水中現身,威鎮江心。

雨季來臨了,汛期過後,在長江中心一座700多年的古寺露出水面!

次觀音閣已有700多年曆史,一直穩距江心,似這大江主人,不愧有這“萬里長江第一閣”的美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