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可能讓孩子有一輩子的陰影

昨天,桃子剛滿九個月,桃子爸爸給桃子買了一件漂亮的小裙子,桃子看起來很喜歡,想要伸手去夠,可是桃子爸爸看見桃子快夠到的時候,就縮回手,桃子抬頭看了看爸爸,爸爸又把手伸了出去,但是換了方向,桃子猶豫了一下,還是努力的去夠了,但是爸爸又把手縮回去了,這時候桃子已經有點不開心,當爸爸再次伸手的時候,她看也不看的就爬走了,桃子爸爸怎麼哄也沒用,就是對爸爸不理不睬,桃子媽回來聽說了這件事,嚴厲批評了桃子爸爸,並且要求他以後不能再這麼逗孩子。

“逗”孩子,可能讓孩子有一輩子的陰影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種事情經常看見,尤其是家庭聚會,逢年過節,就更屢見不鮮。總有人要求孩子把正在吃的食物分給自己一點,孩子不分享,就說孩子“小氣”,但如果孩子真誠的想要分享時,大人又會說:”沒事,你吃吧,我就是逗逗你!”或者是跟孩子說:“跟我走吧,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要有小弟弟了,以後就不喜歡你啦!”每次都讓孩子著急,甚至嚎啕大哭才會停止。“逗”孩子完全是滿足大人惡作劇的心裡,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逗”孩子,可能讓孩子有一輩子的陰影

孩子原本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純白無暇的,對人,尤其是對父母沒有任何的防備心,如果“逗”孩子的事情經常發生,孩子對最親近的人都無法完全相信,那麼這個世界還能相信誰呢?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逗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的孩子著急,博得大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習慣。

“逗”孩子,可能讓孩子有一輩子的陰影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做到自己不逗孩子,也不要讓其他人逗孩子,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一定要拒絕,家長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而讓孩子受到傷害,孩子還小,如果他在迷茫難過的時候還感受不到父母帶來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勢必會更加傷心,變得不願與父母溝通。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寫過一首詩,在此獻給所有家長:

人人都說小還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