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愛上公共自行車,北京房山是這樣做的

让老百姓爱上公共自行车,北京房山是这样做的

建設成本高、規劃協調難、還車不方便……傳統公共自行車長期以來面臨著運營效果不理想的局面。隨取隨還、停放自由的共享單車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但卻因過度投放、亂停亂放等問題飽受詬病。

目前,作為解決城市出行“最後一公里”的有效方式,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均面臨著發展困境。如何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同時盤活現有大量閒置的公共自行車資源,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模式,已成為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让老百姓爱上公共自行车,北京房山是这样做的

通過設置地籠,更加方便市民規範停車。範正武 供圖

“新三千”

破解亂停亂放監管難題

目前,北京市房山區共有公共自行車6000輛。2015年至2016年,房山區累計投放有樁公共自行車3000輛。同時,自2016年以來,房山區還陸續投放了3000輛無樁公共自行車。

“經過這兩年的運營,‘新三千’與‘舊三千”的使用效果有很大不同。”北京市房山區交通局副局長高峰告訴記者,房山區無樁公共自行車採用基於衛星定位的虛擬電子圍欄技術,實現了高精度站點內才能夠取還車和結算的功能,有效地結合了傳統有樁公共自行車管理有序和共享單車使用方便的優點,同時又規避了公共自行車還車不便以及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

高峰介紹,與共享單車被許多小區明令禁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房山區市民強烈要求公共自行車進小區,真正做到方便群眾“最後一公里”出行。公共自行車無樁化已成提高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共享單車與傳統公共自行車兩者優勢融合發展,為市民帶來更加便利的出行環境。

“市場上的電子圍欄技術精度參差不齊,通過自主研發的基於北斗、GPS的虛擬電子圍欄技術,精度在大部分地方可以達到2至5米。”北京途自在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熊開宏介紹,通過積極宣傳和引導,房山區無樁公共自行車取換車秩序良好,入欄率接近100%,從技術上極大地解決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

在記者實地調查的十幾個站點裡,良好的自行車停車秩序已成為房山區交通環境的常態。無論是在潮汐現象明顯的公共交通站點,還是人流密集的商業區、居民區,市民均嚴格將車輛停在站點範圍內。

為了進一步方便出行,市民可通過房山區無樁公共自行車App瞭解站點實時的車輛數。此外,運維人員也可以通過App在後臺實時掌握各個站點車輛數,如果有站點車輛數量接近上限,則會及時進行清運,提高科學調度水平和服務質量。

無樁化改造

盤活公共自行車資源

“有樁公共自行車還車難、辦卡不方便等問題嚴重影響市民出行體驗,造成使用率不高。”熊開宏說,如何盤活現有大量的公共自行車資源已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熊開宏告訴記者,通過對傳統有樁公共自行車加裝太陽能車載控制器,拆除原有地面欄架、確定電子圍欄位置、接入車輛管理平臺之後,即可實現有樁公共自行車無樁化改造。在不更換車輛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盤活公共自行車資源。

對於投放規模較小、站點數量少,取還操作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導致公共自行車使用率不高的城市,通過無樁化改造,利用系統“零成本”建設站點的特點,可以實現市民“身邊”借車,“隨時”有序還車的要求,改變公共自行車大量閒置的局面。

此外,房山區無樁公共自行車在設計方面也非常注重人性化。為了滿足市民去超市、銀行、衛生間時的臨時停車需求,房山區公共自行車智能自行車鎖還具備臨時停車的功能,市民在臨時停車可以鎖車拔出鑰匙,十分方便。

在優化站點佈局方面,市民可以直接通過房山區公共自行車管理熱線進行反饋。在接到市民停車需求後,房山區交通局與企業共同調研社區停車需求,通過數據分析後,在小區內設置合理的停車位,最大限度滿足市民“最後一公里出行”。

“一直以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難以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監管手段。”熊開宏認為,依託電子圍欄建立監管平臺,可以實時獲取車輛的運行數據,全面滿足政府對共享單車監管所關心的總量控制、有序停放、科學調度、低成本建設等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