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

爱德华·泰勒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家庭,由于当时匈牙利所处于的政治趋势和改革中,使他对法西斯和共产主义十分憎恶,加上匈牙利当时实行大学学额限制,泰勒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来到德国,他在慕尼黑遭遇电车事故,不得不借助义肢活动。他毕业于卡尔斯鲁厄大学化学工程系,并在沃纳·海森堡的指导下从莱比锡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捷克物理学家乔治·普拉切克的帮助下,一起拜访了费米,才将他的研究方向定为核物理。1933年在犹太人援助委员会的帮助下离开了德国,他在英国呆了一阵子后搬到哥本哈根,在尼尔斯·

波耳的指导下工作。1935年受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邀请担任物理学教授一职,六年后加入美国国籍。在二战时期参与曼哈顿计划,于2003年9月9日在美国斯坦福逝世。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

在参与曼哈顿计划前,费米就提出过或许可以使用一种核裂变武器来引发一个甚至更大的聚变反应,泰勒认为这样做并不可能但还是被这个可能性吸引,在柏克莱的会议期间,泰勒把讨论从裂变武器转移至聚变武器,也就是他所谓的“超级”这也是氢弹的早期版本。在曼哈顿计划中他继续推动聚变武器的构想,由于当时制造核裂变武器已经够困难了,所以他的构想在战时并没有被优先考虑,所以他拒绝从事裂变弹的内向爆炸理论计算,之后给苏联科学家克劳斯·富赫斯留下机会把资料传回了苏联。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

在苏联测试原子弹爆炸后杜鲁门把氢弹的研究提上日程,由泰勒负责此计划,期间他抱怨指责同事缺乏想象力,与研究成员产生矛盾,加上之前指证奥本海默被人误认为他想取而代之,他还是一个热核支持者,反对核试验禁令,所以他人际关系很差。但是他在军事科技方面很受欢迎,他发起战略防御计划运动,游说政府得到里根支持,提出开发一套使用原子武器向导弹发射X射线激光的精密卫星系统。泰勒还要把氢弹用于非军事专业,用于开凿深水港或利用核爆提取石油,遭到了民众的反对,为此他把心脏病的病发归结于群众对核能的反对。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

泰勒对核和分子物理学、光谱学、表面物理学都有相当的贡献。他对费米β衰变理论所作的延伸为这套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块重要的踏脚石。泰勒效应和BET理论依然保留着它们原来的公式化表述,仍作为化学和物理学的支柱。泰勒对托马斯-费米理论也有贡献,该理论是密度泛函理论的先驱,是复杂分子经量子力学处理时所用的标准现代工具。他与尼古拉斯·梅特罗珀卢斯及马歇尔·劳森布卢夫共同写的论文,是为统计力学上蒙特·卡罗方法应用的标准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