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不正經汽車金融研究院

線下永遠不可缺失。而互聯網金融離開了線下,結果就是大量的壞賬,不能夠完全依靠線上,因為線上的數據有限,而且線上數據的可靠性很難去核實,必須要有線下配合。但是線下的問題是什麼?是成本太高。那麼我就跟他們一起商量,如何把線下的風控儘可能的數字化,儘可能的上到雲端,儘可能的由移動端來解決。

——許小年《2018年浙商證券“鳳凰行動”論壇演講》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關於線上和線下的討論,已經有些年頭了。

打從有互聯網那年……

1999年夏天的一項實驗,實驗名字叫“互聯網生存挑戰”。 挑戰時間期限是72小時,地點是酒店的封閉房間,房間裡只有一臺可以聯網的電腦、一張沒有床單被褥的光板床,一個可以正常使用的衛生間,酒店房間空調開得很足,但被褥、食品、飲用水、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需要參加實驗的人通過網絡解決。

那時候,只有線下,沒有線上。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上個世紀的二手車交易方式,彷彿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面對面看車,面對面砍價,當然,那時候也沒多少車可以選。

當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進入21世紀的快車道的時候,互聯網經濟才慢慢生長,而與二手車有關的互聯網應用更晚於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甚至,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更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詞彙和熱點。

不過互聯網線上經濟的繁榮,並不是以線下經濟的衰弱為代價的。從C端消費來看,互聯網經濟的角色始終是圍繞著線上用戶和線下製造這兩個中心的,你要說互聯網模式創新,但是要離開線下製造,恐怕當下還很困難,畢竟AI或者天網還沒有統治世界。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對B端生意而言,線上和線下的互相配合則更加微妙

首先,優化線下資源配置,節約運營成本。

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模式,互聯網經濟能夠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並且提升效率。

當年快車道在全國建立二手車檢測鑑定網絡,是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和資金的,即使每個城市建立一個線下的檢測點,全國至少也要佈局大幾百個,規模和體量的難度都難以想象,後期的運營更是令人頭痛。

而當互聯網工具出現之後,尤其是手機智能化和互聯網化快速普及之後,快車道迅速推出快加認證APP,依託車輛信息數據庫,實現了遠程車輛的鑑定和估值。這一互聯網技術在汽車金融領域的深度應用,不可謂不精彩,瞬間解決了多點佈局營業的問題,將個體需求信息與車輛數據的的海量信息交互在一起,產生了奇妙的互聯網反應,這才是互聯網經濟創新的模板。也就是開篇許小年所說的:線下的成本太高,上到雲端,用移動端解決問題。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快加認證汽車評估流程

其次,從信息交互到高效服務

在現代經濟中,數據的導向功能越來越重要,只有與互聯網經濟進行深度融合,線下的服務才能更好地運行。

在實現了互聯網化的遠程車輛認證之後,其實在汽車金融的現實裡,還有很多的麻煩,一個客戶的審核時效要好幾天,一個業務員要準備的合同有一大摞,一個單子做下來得一週多。於是乎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高效率又成了線下到線上的新課題。

在提升終端業務效率的思路下,快車道開發了進件業務的Saas系統,將審核流程,具體簽約流程,車輛認定,身份核實等模塊整合在一起,順利實現了掌上的業務進件流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將原本線下的巨量工作,移植到線上。比如為工行量身打造的二手車貸款業務系統,就整合了上述的所有功能。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工行二手車貸網上進件流程

第三,技術倫理

互聯網是一種以人為重心的技術連接手段,從經濟學視角看,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過程中,把互聯網僅僅理解為一種新型技術手段是不夠的。無論是在渠道主題的重塑上,還是在運營模式的創新上,要充分考慮信息的產生及其作用機理,同時要善於利用不斷髮展完善的新技術。尤其在汽車金融領域,強調交互,本質上是要關注信用、信息的累積,以及他們在交易中的決定性作用。

在汽車金融的交易過程中,如果只考慮車的因素,是遠遠不夠的,金融的核心還是人,也就是人的信用的認定。而在互聯網時代,提供了大量關於人的信息,如何將這些信息合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創造出適應互聯網汽車金融的“人的徵信”信息,是需要面對和研究的新問題。

在這方面,快車道並沒有止步,而是站在技術的前言,引領了行業的新潮流,在快加認證的車輛鑑定和評估的基礎上,推出了人的信用認證,高效整合了銀行徵信,互聯網大數據,司法黑名單,社交信息等數據,運用特定的數據分析模型,對一個自然人的信用進行打分,徹底實現了風控端的互聯網化。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這個時代,口號已經喊了太多,對新經濟模式的追求,大多還停留在追逐新名詞(AI、VR、區塊鏈……)的階段,而做好一家互聯網企業,可能需要的是技術的沉澱,還有一顆安靜的靈魂!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不正經汽車金融研究院分界線

汽車金融線上線下的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