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不正经汽车金融研究院

线下永远不可缺失。而互联网金融离开了线下,结果就是大量的坏账,不能够完全依靠线上,因为线上的数据有限,而且线上数据的可靠性很难去核实,必须要有线下配合。但是线下的问题是什么?是成本太高。那么我就跟他们一起商量,如何把线下的风控尽可能的数字化,尽可能的上到云端,尽可能的由移动端来解决。

——许小年《2018年浙商证券“凤凰行动”论坛演讲》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关于线上和线下的讨论,已经有些年头了。

打从有互联网那年……

1999年夏天的一项实验,实验名字叫“互联网生存挑战”。 挑战时间期限是72小时,地点是酒店的封闭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一张没有床单被褥的光板床,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卫生间,酒店房间空调开得很足,但被褥、食品、饮用水、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需要参加实验的人通过网络解决。

那时候,只有线下,没有线上。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上个世纪的二手车交易方式,仿佛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面对面看车,面对面砍价,当然,那时候也没多少车可以选。

当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21世纪的快车道的时候,互联网经济才慢慢生长,而与二手车有关的互联网应用更晚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甚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词汇和热点。

不过互联网线上经济的繁荣,并不是以线下经济的衰弱为代价的。从C端消费来看,互联网经济的角色始终是围绕着线上用户和线下制造这两个中心的,你要说互联网模式创新,但是要离开线下制造,恐怕当下还很困难,毕竟AI或者天网还没有统治世界。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对B端生意而言,线上和线下的互相配合则更加微妙

首先,优化线下资源配置,节约运营成本。

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互联网经济能够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并且提升效率。

当年快车道在全国建立二手车检测鉴定网络,是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资金的,即使每个城市建立一个线下的检测点,全国至少也要布局大几百个,规模和体量的难度都难以想象,后期的运营更是令人头痛。

而当互联网工具出现之后,尤其是手机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快速普及之后,快车道迅速推出快加认证APP,依托车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远程车辆的鉴定和估值。这一互联网技术在汽车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不可谓不精彩,瞬间解决了多点布局营业的问题,将个体需求信息与车辆数据的的海量信息交互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互联网反应,这才是互联网经济创新的模板。也就是开篇许小年所说的:线下的成本太高,上到云端,用移动端解决问题。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快加认证汽车评估流程

其次,从信息交互到高效服务

在现代经济中,数据的导向功能越来越重要,只有与互联网经济进行深度融合,线下的服务才能更好地运行。

在实现了互联网化的远程车辆认证之后,其实在汽车金融的现实里,还有很多的麻烦,一个客户的审核时效要好几天,一个业务员要准备的合同有一大摞,一个单子做下来得一周多。于是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效率又成了线下到线上的新课题。

在提升终端业务效率的思路下,快车道开发了进件业务的Saas系统,将审核流程,具体签约流程,车辆认定,身份核实等模块整合在一起,顺利实现了掌上的业务进件流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将原本线下的巨量工作,移植到线上。比如为工行量身打造的二手车贷款业务系统,就整合了上述的所有功能。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工行二手车贷网上进件流程

第三,技术伦理

互联网是一种以人为重心的技术连接手段,从经济学视角看,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程中,把互联网仅仅理解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是不够的。无论是在渠道主题的重塑上,还是在运营模式的创新上,要充分考虑信息的产生及其作用机理,同时要善于利用不断发展完善的新技术。尤其在汽车金融领域,强调交互,本质上是要关注信用、信息的累积,以及他们在交易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汽车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如果只考虑车的因素,是远远不够的,金融的核心还是人,也就是人的信用的认定。而在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大量关于人的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合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创造出适应互联网汽车金融的“人的征信”信息,是需要面对和研究的新问题。

在这方面,快车道并没有止步,而是站在技术的前言,引领了行业的新潮流,在快加认证的车辆鉴定和评估的基础上,推出了人的信用认证,高效整合了银行征信,互联网大数据,司法黑名单,社交信息等数据,运用特定的数据分析模型,对一个自然人的信用进行打分,彻底实现了风控端的互联网化。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这个时代,口号已经喊了太多,对新经济模式的追求,大多还停留在追逐新名词(AI、VR、区块链……)的阶段,而做好一家互联网企业,可能需要的是技术的沉淀,还有一颗安静的灵魂!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不正经汽车金融研究院分界线

汽车金融线上线下的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