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不正經金融研究院

懦弱是會傳染的,並且,勇氣也會。 —— 伊坂幸太郎《PK》

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2008年,電腦城生意最火的時候,北京的中關村有這樣的統計:三分一門店在掙錢、三分一保本、另外三分一在賠錢。如今電腦城早已風光不在,而如果你現在認真的數一數,就會發現街面上經營二手車的門店妥妥的超過了糧油店的數量,在那之前是藥店的數量超過糧油店。這兩種情況都透露了同一個信息:這買賣掙錢!如今,你要是不認識幾個賣二手車的,簡直都不好意思開車出門。生意真的如此好做?生意,是看人做的,一個人要做生意,得看大勢,大勢不能找神算子、占星師,需要事實還有數據來說話。

150億

這是工行給快易融的授信額度,(快易融公司隸屬於國內領先的汽車金融服務平臺—快車道集團)快車道集團則希望充分利用這筆授信在國內二手車消費貸領域大展拳腳。其實,這也不過是個前戲,主菜還沒有上桌,吃飯的卻已經排起了長隊。這一筆我們稍後還會說到,先來簡單瞭解下目前汽車消費市場的現狀。

從供給方角度來看,新車類,一句話就能概括:受到互聯網和二網等多重擠壓,傳統4S店經營模式利潤難以為繼,掙錢主要靠售後和金融產品!

二手車類,這個江湖其實一直沒有太大變化,車商依然是市場主導力量,所謂的C2C,管它是不是人人都在磕瓜子,最後都是淪為車商的收車工具。但是在乏味的江湖戰局背後,遊戲的規則正在悄然改變,

首先的交易場景進一步複雜化

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其次是競爭導致利潤降低(如同新車市場),雖然整個流通環節利潤可達10%,但主要集中在車源端,零售端的利潤往往被壓縮到5%以內,有時還得接受虧損的現實。(2017中國汽車金融研究)

第三,二手車商的主要利潤來源已經從車輛差價轉到了依靠消費貸、保險、車後市場維繫。

從需求端來看,消費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年輕群體,顯而易見,消費者逐漸接受各種金融模式買車。數據對比是這樣的:

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年輕群體消費比重

20歲

這是需要記住的年齡!

也就是說,在10年前,35歲以下的汽車⾦融消費者佔比不到20%;⽽到2014年,這個佔比就已經達到了60%,且18-25歲⼈群佔比逐步提升,消費年輕化趨勢明顯。

現在你開始明白街上那麼多二手車門店,他們在幹什麼了吧?

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快易融

我們回到上面說到的快易融的150億,正是為那些志向遠大的搞金融的二手車商準備的大禮包。禮包的封面上除了快易融,還有工商銀行。說實話,銀行系進入二手車消費貸市場時間也已不短,但怎奈,市場的變化速度太快,後面還有一幫天才在追趕,如果不快馬加鞭,優勢很快會喪失。

對於已經過去的二手車市場來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首先是二手車交易進入置換高峰。

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資料來源:中汽協、CPCA、德勤研究。銷售金額按新車客單價20萬元,二手車客單價8萬元保守估計得出。

其次是誠信體系建立,尤其以快車道為代表的,集合了二手車鑑定、兜底估值與人員徵信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商,確保了二手車交易場景過程的真實性。

再次,三大政策鬆綁:限遷、二手車稅收政策以及產權登記制度的改變(詳詢度娘)。

在這種大背景下,銀行資金又面臨著資產荒的問題,於是大規模接受汽車金融資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新車消費貸款已經被銀行玩兒的爐火純青,二手車消費貸的空間依然巨大,各類型資金佔比如下圖:

只是前戲,快易融操盤150億背後

各類型資金佔比

工行

可以說,留給銀行資本的機會依然很多,工行與快易融的合作,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實現的互利互贏,作為互聯網汽車金融平臺,快易融無疑擁有比傳統金融機構更為便捷的貸款審批效率,一方面是依靠快車道旗下移動端--快加認證APP,實現了遠程業務系統操作進件審批流程;同時依託快加認證APP的人車雙認證數據分析,應用大數據技術獲得更加全面真實的用戶信息,提高客戶數據的甄別率,有效的降低了風險率。順帶一點:對二手車商來說,與金融機構合作有兩個方面最重要:分別是資金穩定和價格合理,但無疑這恰恰是銀行系資金的基本屬性。

當然要介入工行的助貸業務,沒有一定實力也是無法准入的,主要還是看重公司的經驗,資產還有軟實力。目前,工行總行備案能全國展業的助貸公司主體僅僅13家而已,快易融,正是其中之一。透過快易融,母公司快車道將涉足新車及二手車消費貸領域,實現全新增長點,透過快易融,工行不但實現了全國佈局,更為後面全面介入二手車消費貸市場埋下重要的伏筆。

一切,都還只是前戲!

不正經金融研究院分界線

聯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