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靠山,靠水吃水」農村天然的食材,獨特的做法!

“靠山靠山,靠水吃水”地域決定了物產,物產決定了洞庭湖流派的菜餚特色,湘之北,是一碧萬頃的洞庭湖平原,以盛產魚蝦聞名,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在過去居住在洞庭湖區的人民以打魚為生,長年累月生活在漁船上。漁民生活條件艱難,起居飲食簡單,漁船上用一隻爐子,一隻缽子為炊具,將剛打撈上來的新鮮活魚及調料盛入缽子中燉煮,烹飪簡單,方法原始,妙在烹調出的味道是湯之鮮,味之美,香而辣。長年累月,這種烹調吃法滲入到湘北人的骨子裡,慢慢形成了一種飲食習慣,成了洞庭湖派有主要的特色。

“靠山靠山,靠水吃水”農村天然的食材,獨特的做法!

湖南是卑溼之地,特別是寒冬臘月,溼冷刺骨,每家每戶,每餐少不了燉菜火鍋上桌,即飽腹又抵禦寒冷。燉是洞庭湖流派冬季最多的烹調方法。一家人圍坐在火鍋旁,鍋內熱氣騰騰,煙霧繚繞,湯水氣泡翻滾,湯鮮味美,邊煮邊吃下料,滾熱鮮嫩,津津有味,湯汁泡著米飯能吃上好幾碗,當地有“一滾當天鮮”的說法。

“靠山靠山,靠水吃水”農村天然的食材,獨特的做法!

另一面在那久遠的年代,在那大山深處,湘西的土家族和苗家都有不一樣而又相似的飲食習慣,湘西多山,喜歡靠山吃山,喜歡一家老少不分你我,不分男女圍著火灶圍著鍋,邊燒菜邊吃飯,鍋裡烤的滋滋響,有臘肉,臘腸,酸菜,蔬菜一鍋炊,因為大山裡的食材基本就是地上跑的豬、雞、鴨,及各類蔬菜類。當時因為條件達不到現在的水平,所以把很多的菜做了臘製品,用來保存。當時的人們不在乎吃什麼,而在乎大家都圍坐在爐火前的親近,這是給辛苦勞作了一天的回饋,也是勞作了一天能馬上吃上熱飯熱菜的習慣。

“靠山靠山,靠水吃水”農村天然的食材,獨特的做法!

一個菜系,一個流派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資源特產及飲食習慣有極大關係。他們又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