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開發區搶先布局人工智慧,搶占AI先發優勢!

南京開發區搶先佈局人工智能,搶佔AI先發優勢!

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報告指出,要推動主導產業集聚發展,聚焦人工智能、軟件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產業集群,鼓勵發展各類產業聯盟,聯合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形成各環節有龍頭企業、關鍵點有核心技術的產業鏈,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地標。

作為南京市集聚AI的主要片區之一,南京開發區搶先一步進行人工智能戰略佈局,在全國範圍內已具備了先發優勢,向著“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堅實邁進。

累計投資逾百億美元,年產值近2000億人民幣,佔全市規模超九成——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近30年篳路藍縷,打造了一個名揚全國的產業地標——光電顯示。

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

下一個30年,下一個令南京人自豪的全國性產業地標在哪裡?

卓識之人,洞燭機先。敏銳捕捉世界智能產業革命浪潮,南京開發區把目標瞄準了人工智能。

短短兩年,南京開發區已落戶人工智能(AI)企業80餘家擁有研發人員超過3500人引育領軍人才超過30名企業年度營收超過55億元,從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個層面初步構建了完整產業鏈,成為南京集聚程度最為突出的人工智能集聚區,在全國範圍內搶佔了先發優勢。

“獨角獸”落戶,南京開發區AI初試啼聲

當消費者走進百麗集團的線下門店,通過門店部署的智能攝像機,能自動識別出消費者是否會員,根據消費者在門店內的行走路線和在商品面前停留的時間,做出路徑規劃和精準分析。

根據這些數據,百麗可以及時調整最佳的門店布展,提升用戶消費體驗。“以上應用的實現,最核心支撐的是基於地平線國內首發、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旭日’芯片,該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優勢。同時,該公司另一款人工智能‘征程’芯片可以應用在L4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在美國已經有500輛出租車測試運營。”地平線CTO吳強說。

地平線公司由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長、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餘凱創辦,是目前國內知名度和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之一,擁有世界領先的深度學習和決策推理算法開發能力。南京作為該公司的平行總部和研發中心,圍繞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芯片,發力自動駕駛、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等領域。

地平線公司的樓下,是國內另一家鼎鼎大名的人工智能創業企業——曠視科技。該公司南京研究院院長魏秀參告訴記者,曠視科技僅用7年時間就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首屈一指的“獨角獸”,該公司基於人臉識別技術開發的曠視天眼系統,已運用到國內多個城市,通過與警方數據庫進行實時比對、視頻“接力”分析在逃人員行動軌跡,抓獲了3000餘名在逃犯罪嫌疑人。

順應智能革命浪潮,堅定AI主攻方向

“地平線是我上任後簽下的第一個、也是南京開發區簽下的第一個人工智能項目,時間是2016年6月,至今恰好兩年。”6月8日,與記者談起開發區發展人工智能的緣起時,南京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高德臣仍清楚地記得當初的場景。

“南京開發區1992年成立,用20多年時間,培育了一個全國性地標產業——光電顯示產業,2017年產值達1800億元。未來10年、20年,我們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什麼產業可以打造成新的全國性地標?”高德臣說,自上任之後,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市各開發區普遍存在產業不夠聚焦、特色不夠明顯,創新項目同源、同質等問題。南京開發區必須用系統化、精準化的思考,順應世界智能產業革命浪潮,打造具有前瞻性和鮮明特色的未來產業,不能‘攬入籃子都是菜’。”

在探索過程中,開發區逐漸找準了定位。“得益於與國內外最頂級的教育、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密切合作與交流,在他們啟發下,我們越來越明確地判定,下一代產業技術方向是‘雲物大智’,尤其應該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高德臣說。

當地平線等幾個人工智能重要企業落地之後,南京開發區聚焦人工智能的信心越來越足,目標越來越堅定。“2016年10月的一天,就在興智科技園一樓的創書吧,高主任和我們談起開發區的產業怎麼升級、高新園的創新方向選擇哪裡時,提出了把人工智能作為今後的發展方向。”南京開發區新港高新園管理辦公室主任萬舜對當時的場景印象深刻,“那天我們深入討論了人工智能的產業前景、高新園發展人工智能的基礎和優勢。大家覺得,這個佈局很有前瞻性和高度。”萬舜說。

鞏固擴大先發優勢,建立高原樹立高峰

“中午籤的約,現在下午4點,營業執照已經拿到手了,開發區效率就是這麼高。”6月8日下午,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林曉寧拿出手機微信,向記者展示同事剛剛發來的營業執照照片。中智行是國內領先的智能交通方案提供商,其團隊將在南京開發區投資建設中智行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汽車國家實驗室),研發車聯網、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研發製造平臺等。中智行是南京開發區最新簽約的人工智能龍頭企業之一,企業已邁入高速發展階段。

高德臣告訴記者,發展人工智能的目標確立後,開發區啟動研究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出臺了《南京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確立了“231”發展戰略,即以建設“國家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國家人工智能眾創基地”兩個基地為目標,加快引進人工智能研發機構、龍頭企業、領軍人才3類主體,形成一個有利於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創業創新生態體系。

洞燭機先,自然快人一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頂級機構紛紛慕名而來,與開發區簽約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在開發區目前簽約落地的2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中,人工智能相關研究院超過10家,佔比超過1/3。這些新型研發機構,合作對象均是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高校院所,引進的是全球最頂尖的學科人才,開展的是最前沿的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轉化,其集聚程度和創新高度在全國首屈一指。

引進龍頭企業中,人工智能基礎層企業有地平線、閃聯信息、浦和數據、宇都通訊等;技術層有京東人工智能研究院、曠視科技、創新工場、MINIEYE、藝賽旗等;應用層有拜騰汽車、蔚來汽車、前途汽車、京東城市計算、科沃斯機器人、大疆創新等著名企業。“南京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在全國範圍內已具備了先發優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評價。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緊圍繞創新名城建設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集聚,把南京開發區打造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的‘高原’,樹立人工智能的‘高峰’。”高德臣說。

文章轉自:南京日報 查金忠、張宛平、何曉進

園區發佈群:43406906

更多精彩,歡迎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