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68家新型研發機構,匯聚創新力量!

南京168家新型研發機構,匯聚創新力量!

近日,在南京召開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推進會上,南京綠色增材智造研究院等35家新型研發機構簽約落地南京。截至目前,我市新型研發機構已達168家,距離我市啟動科技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校地融合發展的“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正好一年時間。

作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頭號工程,立足南京高校院所資源豐富這一重要比較優勢,一年來,我市運用市場化的辦法,支持高校院所的人才團隊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新型研發機構已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首位度的新標識。

校企聯動,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南京

大院大所和兩院院士數量全國第三,國家級研發平臺達120多個,平均每萬名人口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高居全國第二——科教人才資源豐富是南京發展最大的優勢。南京與在寧高校長期以來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但在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新型研發機構培育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和潛力。

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南京選擇了創新,並把最佳的突破口和發力點瞄準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推動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南京並迅速發展。

新型研發機構最大特色是三新,即新股權架構、新運營模式、新激勵機制,有效調動了人才團隊、高校院所等各方的積極性。

今年初,南京大學—南京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高翔辭職,和團隊在江北新區建立新型研發機構——人源化模型與藥物篩選創新技術研究院,註冊資本1000萬元。高翔和他的團隊籌集800萬元現金佔股八成,今年,研究院將孵化2—3家高新技術企業,銷售收入預計將超過3000萬元。

近一年來,全市各板塊、各園區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加大同國內外高校院所的對接,吸引、聚集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中科院計算所等國家級科研機構,中電科55所等龍頭企業,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等高端人才集聚南京,組建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團隊平均持股比例達60%以上。

搭建平臺,創新政策國內首創

作為今年市委1號文件,《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45個系列配套文件重磅出臺。其中,針對人才創業積極性不夠高,“一號文”對年收入50萬元以上高層次人才實施獎補;針對小微科企扶持力度不夠,政策允許3年內所作貢獻全部獎勵返還企業,並在加計扣除基礎上再給予中小科企研發投入10%獎勵。這3條均為國內首創。

前不久,我市又出臺《南京市市級科技創新基金實施細則》,支持“兩落地一融合”、新型研發機構及其項目培育、創新型企業和產業培育、人才引進項目培育等,其中,政府參股新型研發機構,為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送上“第一桶金”。

除了創新政策支持,一批高端創新平臺正在南京落戶,為新型研發機構搭建落地載體。

上月底,未來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紫金山網絡通信與安全實驗室揭牌並落戶南京,其中紫金山網絡通信與安全實驗室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對標世界一流水平,開展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重大基礎科學研究,不僅引領南京乃至江蘇的高質量創新發展,還將為全國乃至全球網絡通信提供引領。

經過整合設立的15個高新園區正逐漸成為全市科技創新的主陣地。根據最新發布的“半年榜單”,15個高新區(園)創新發展新增科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企業研發投入等創新指標提升明顯。

量質並舉,南京高質量發展有了新標識

南京168家新型研發機構,匯聚創新力量!

本月起,國際通信巨頭沃達豐原華中華東區物聯網市場總監張昭濤有了一個新身份:中科院—南京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研發中心的職業經理人。和他一起受聘的共有8位職業經理人、投資人,聘請方均是我市的新型研發機構。

聘請職業經理人、投資人,是為了讓已建新型研發機構能夠更好地市場化運作。

新型研發機構也正在加速集聚人才。9月9日舉行的江蘇省暨南京市第三十一屆高級人才交流洽談會上,我市首批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所長駱敏舟親自坐鎮攤位招攬人才。目前研究所有近百人,其中80多人是研發團隊。一年多來,研究所孵化了13家公司,目前最缺的就是運營管理和好的專業技術人才。“只要合適,薪水都是月薪萬元起步,而且有人才公寓、項目提成、專利獎勵、期權股權等一系列配套福利。”駱敏舟說。

接下來,我市將合力推動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包括更加註重建設高質量的機構、開展高質量的孵化、培育高質量的企業、強化高質量導向的考核評價等,使新型研發機構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標識。

文章轉自:南京日報

園區發佈群:43406906

更多精彩,歡迎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