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速遞|爲騙廉租房補貼簽的租房合同有效嗎?

案件速递|为骗廉租房补贴签的租房合同有效吗?

廉租房補貼,是國家對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採取的一種住房保障政策。這本是一項惠民舉措,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了為申請廉租房補貼而假意簽訂租房合同的現象,那麼在法律上,這種合同的效力是如何認定的呢?

近日,上海一中院就審結了這樣一起租房合同糾紛案件,二審維持了一審關於雙方簽訂的租房合同非真實意思表示,所簽訂合同無效的判決。

案件速递|为骗廉租房补贴签的租房合同有效吗?
案件速递|为骗廉租房补贴签的租房合同有效吗?

保姆為套取廉租房補貼

與僱主假意簽訂租房合同

2014年11月,吳女士進入王先生家做住家保姆。兩年後,因吳女士想申請廉租房補貼,而申請補貼必須要有租房合同,她便同僱主王先生商量,欲用“假租房”換“真補貼”。

2016年12月,吳女士與上海市某區住房保障事務中心簽訂《廉租房租金補貼意向書》,約定保障中心配租給吳女士的廉租房面積為12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86元,可給予其每月租金補貼1032元,吳女士按規定租賃住房後,保障中心將提供廉租房補貼,並直接支付給住房出租人。

次日,吳女士便與僱主王先生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租金每月2000元,租期三年,如王先生提前解除合同,應按提前收回天數租金的雙倍向吳女士支付違約金,但合同未就房屋交付、保證金、租金支付方式、解除條件等租賃條款進行約定。

案件速递|为骗廉租房补贴签的租房合同有效吗?

僱主辭退保姆

保姆假戲真做要求履行租房合同

租房合同簽訂後,吳女士只是名義上“租”了王先生的房子,實際還在王先生家做保姆,也未支付租金。王先生還將其從相關部門收到的三筆廉租房補貼共計5000多元轉給了吳女士。

2017年4月,因雙方發生糾紛,王先生辭退了吳女士,並要求其搬離係爭房屋。但吳女士認為,雙方簽有租房合同,且租期還有兩年多,要求繼續履行租房合同。雙方協商不成,吳女士起訴至法院,要求王先生繼續履行租賃合同並按照雙倍租金標準向其支付違約金3萬餘元。

一審法院審理後,以雙方之間並不存在真實的租賃關係為由判決駁回吳女士的訴訟請求。吳女士不服,上訴至上海一中院。

案件速递|为骗廉租房补贴签的租房合同有效吗?

法院判決:雙方不存在真實的租賃關係

所籤合同無效

吳女士上訴稱,雙方簽訂的租房合同合法有效,其符合申領廉租房補貼的條件,與王先生簽約是為了辦理補貼備案登記手續,並非惡意套取補貼款。簽約時,其還在王先生家裡做保姆,包吃包住,雙方是僱傭關係。備案登記手續辦妥後,補貼款付到王先生賬號上,這時其要求以承租人的身份正式入住王先生家,遭到拒絕,法院應保護其作為承租人的合法權益。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其原審訴請。

就本案的爭議焦點即雙方之間是否存在真實的房屋租賃關係,上海一中院經審理認為,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雙方要有真實的意思表示。在本案中,雙方簽訂的租房合同如果要成立,前提之一就是雙方具有建立房屋租賃關係的真實意思表示。但就現有事實而言,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都未有詳細約定,明顯存在疏漏,不合常理,且吳女士也自認在簽約時雙方為“僱傭關係”,簽約是為了辦理廉租房補貼備案手續,在補貼款到賬後才要求以承租人身份入住。吳女士自2014年入住係爭房屋,從未支付過租金,且王先生也已將收到的廉租房補貼全部退還給了吳女士。這些事實表明,雙方並無建立房屋租賃關係的真實意思表示,嗣後亦未實際履行租賃合同,吳女士的上訴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上海一中院遂駁回了吳女士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此外,針對吳女士與王先生存在假意簽訂租房合同套取廉租房補貼款的嫌疑,上海一中院向住房保障相關主管部門發送了司法建議書,建議對廉租房補貼相關備案手續及補貼款發放情況予以審查等。

文:王夢茜

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