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重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暨来华留学“211”院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袁家岗和缙云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52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100余亩;设有19个学院、系、部,开设2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8000人,其中研究生近5000人,本科生20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有专任教师212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76人、博士生导师218人。

重庆医科大学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含义:校徽以六边形的分割来强化大学的严谨、求实、勤奋、进取四个层面的抽象理念。在标志中蛇的意义为:世界卫生组织会徽是由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选定的。会徽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覆盖的联合国标志组成。因此长期以来由蛇盘绕的权杖系医学及医学界的标志。它起源于埃斯科拉庇俄斯的故事,古希腊人将其尊崇为医神,并且其崇拜涉及蛇的使用,换而言之蛇在西医中被崇尚为医神。

校训:严谨求实,勤奋进取

重庆医科大学

学科建设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7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在“2013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排名全国前列。

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基础医学、护理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市级(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23项;拥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三特行 动计划”特色专业立项 6 个。

2013 年,学校在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中,有 19 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重大项目 2 项,重点项目 8 项,一般项目 9 项,共获得资助经费 12 万元。另外,学校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5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护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学。

省级“三特行 动计划”特色专业立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临床生物化学、传染病学、儿科学。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诊断学。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临床检验仪器学、儿科学、诊断学。

历史沿革

1956年,根据中央部署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后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

1958年9月,重庆医学院医务委员会成立,其职责是领导全院教学、医疗、科研和行政。

1959年7月,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商讨了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文革中,重医教学工作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广大教职员工仍取得一定的成绩。

1970年7月至1972年7月,学院受成都军区委托举办军医培训班,培训解放军学员307名。

1972年-1976年,学院招收了5届3年制工农兵学员共2113人。

1975年4月,学院又开办“社来社去”试点班,学制2年,学员50名。

1985年,重庆医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曾先后隶属于卫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

1988年10月,学校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1997年5月,学校由四川省教委划转至重庆市教委,各附属医院也由四川省卫生厅划转至重庆市卫生局。

2001年5月,学校启动新校区选址工作,最后决定落户沙坪坝区。

2001年6月,教育部确定由华中科技大学对口支援重庆医科大学。

2002年,重庆职工医学院、重庆中医学校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分别组建应用技术学院和中医药学院。

2003年起,先后建立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

2015年11月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重庆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学校成功获批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首批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7年6月4日,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医学数据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内高校首个针对医学大数据分析研究建立的二级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