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與科學

去年張老師去參加楊凌猴年馬月啤酒花節,為了充分利用這次盛會,從來不走空的他突發奇想,趁這會兒人多熱鬧,順便拍一電影。於是就成就了他的又一部電影《你到過楊LING嗎?》,這部電影內容的新奇,形式的大膽都證明了張老師極富探索與創新精神。

劇情部分提到,科學家利用基因技術,分別成功克隆出了隋文帝和隋煬帝。在訪談部分又提到,有沒有可能克隆出來隋煬帝。

最早關於這方面的詳細解釋的科幻電影應該要算《侏羅紀公園》,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的吸血昆蟲吸了恐龍血之後又被樹的分泌液包埋變成琥珀,從而保存了這些昆蟲。科學家經過提取昆蟲腸道的內含物裡含有的恐龍血液中的DNA,然後置於卵細胞中,然後恐龍就孵化出來了。

我們知道目前已掌握的羊的克隆過程是這樣的。

從A羊身上取出體細胞(多利取出的是乳腺細胞),將其放入培養液中,此細胞稱之為“供體細胞”;然後從B母羊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細胞,並立即將細胞核除去,留下一個無核的卵細胞稱之為“受體細胞”;利用電脈衝方法,使供體細胞與受體細胞融合,最後形成“融合細胞”。電脈衝可以產生類似於自然受精過種中的一系列反應,使融合細胞形成“胚胎細胞”; 將胚胎細胞轉移到母C羊的子宮內,最後形成一隻小羊。

從上可以看出,克隆羊只是證明了無性繁殖的可能,弄出一隻羊來比人工受精還麻煩不少。

但是現在兩個幻想家一個是要克隆恐龍,一個是要克隆死了一千年的人類。他們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先說恐龍,琥珀中的DNA隨著生物體的死亡,作為大分子的DNA很快就會斷裂,分解成單獨的核甘酸。另外在昆蟲腸道內的恐龍DNA會和該昆蟲的DNA混在一起,更不用說還有腸道細菌的DNA了。還要是這個昆蟲吸了兩隻恐龍的血呢。他們混在一起的DNA根本無法分開。而且現在也沒有將裸DNA用來克隆的技術,還得人造一個恐龍的卵細胞,這些現實問題讓這一理想變得不可能。

由以上分析,隋煬帝的某些身體組織如果保存完好,被克隆的可能性要比恐龍大多了,但是前題是他的DNA沒有完全分解,或者是隻斷裂了,通過PCR擴增技術再用現在人類基因作比對參考來複原他的DNA,然後裸DNA克隆技術也研發出來了,那麼克隆隋煬帝還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