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非洲看中国,我把世界装在了心里

执笔作剑 书写生活 挥洒豪情

在这里,告诉你最真实的军人生活

站在非洲看中国,我把世界装在了心里

俗话讲百闻不如一见,出国前听了太多的维和故事,别人的所见所闻,终于可以自己亲历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因此,本次维和对我来说更是一次机会。

还清楚的记得10月24日,我带兄弟们参加联合国日庆祝活动,第一次进入到瓦乌市内的心情,既有马上就能感受当地人生活的兴奋,也有未知安全环境带来的紧张,随着车队的行进,所有的听闻都在那一刻见证。

被称为国道的唯一一条柏油路,已经破损不堪,从它负重的身躯无法猜测铺设的年代;路边低矮破落的民房就是所谓的街区,有人把这比喻成中国80年代的乡镇,但在我看来有些过于美化了;偶尔能看到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市民从身边经过,这就是所谓的上层生活了吧,而更多的则是穿着拖鞋步行的人们;车刚停稳,就有赤裸上身的孩童扒向车窗,对着我们喊“Food、Water”,看到他们乞求的眼神,很难想像他们到底有多饥饿……

站在非洲看中国,我把世界装在了心里

后来,随着外出的增多,我还看到了头顶物品怀抱幼儿的妇女、赶着毛驴拉水的青年、四周围着篱笆的茅草屋、上了四把锁还要外加两根钢筋横梁的商铺、身背AK47乘着皮卡风驰而过的苏人解,等等,真实体会到了万里之外另一个“穿衣一块布、经济靠援助、吃饭要上树(摘果子)、命如蝼蚁鼠”真实世界的存在。

从飞机上俯瞰非洲大地,一片草原绿,白尼罗河泛着粼粼波光,真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踏上非洲的红土地,也是我第一次在国门之外看中国,也就是在这一刻我把世界装进了心中。

站在瓦乌看中国真的很骄傲。出生在80年代初的我,从小吃过玉米面、窝窝头,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经历和目睹了祖国3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式的“快”,而来到南苏丹从白皮肤或是黑皮肤竖起的大拇指中我看到了祖国的强,从当地人友好的“中国、你好”中更是感受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影响力。

站在非洲看中国,我把世界装在了心里

他们竖起和赞美的不仅是中国军队的NO1,还有中国儒家的仁爱、华人医院的医术、争相购买的华为、联合国雇员区内的海尔、免税店内的高露洁,等等,说明中国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脚步不可阻挡。站在非洲看亚洲真的很美好。

12月14日看到亲友在微信圈里晒今冬第一场雪的美景,才感到雪花此刻离我是那么的遥远,才体会到身为亚洲人的幸福,那里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骄阳似火、秋天凉爽入肤、冬天漫天雪花,四季分明,阴阳均衡,是多么的美好,而这里永远都是35℃或是42℃的高温,所以他们看到雪花会惊讶、吃到雪糕会哭泣,一直重复着雨季不种旱季不收的生活。

站在非洲看中国,我把世界装在了心里

站在联合国看世界真的不算大。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国家共计上千人工作在联南苏团,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服饰、长着不同的面孔,黑皮肤、白皮肤或是黄皮肤,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维持和平”,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所有和平使者的共同心声,大家携手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协商、共同出力,没有遗忘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也没有抛弃联合国中的任何一员。一墙之隔就是一个住有3.2万人的难民营,而联合国却担起了一个有着一千多万人口而难民就占十分之一的国家,这让我看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担当,过上和谐、美好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不会太遥远。

站在非洲看中国,我把世界装在了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