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维和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执笔作剑 书写生活 挥洒豪情

在这里,告诉你最真实的军人生活

两次维和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已是第二次,早在2013年就随第十一批维和部队踏上了这片红土地。第一次维和更多的是用新鲜好奇的眼光观察驻地风土人情,而这次却是怀着对比分析的思维探索当地人文社会。静下心来,反思三个月的所见所闻,颇有些感悟。

和平托起的是发展更是幸福。

2013年初见瓦乌,对于这个南苏丹第二大城市的印象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小”和“破”,说“小”,因其规模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镇;说“破”,城市内只有一条损坏严重的柏油路,其余全是土路,居民住房多是泥土和茅草堆砌。时隔4年,再次际会瓦乌,惊奇的发现除多增两幢二层小楼外,市场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市民的购买力比以前都下降了很多,瓦乌不但没有变富而是更穷了。

两次维和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相比之下,中国的这4年,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高铁由线连网,一艘艘飞船遨游太空……。两个国家的差别为何如此之大,根本的缘由,就在于有没有和平的环境。南苏丹于2011年建国,是个多难的国家,建国前为实行自治进行了多年的独立战争,建国后又陷入与反对派的内部斗争,年年的战火洗礼让这个国家民不聊生、满目疮痍。

而我们中国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靠着伟大复兴的目标牵引,国家综合实力、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可见,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和平就没有幸福。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国家和平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练精武艺、强化本领,有能力有信心抵制一切破坏祖国和平的反动势力,始终让国家安康发展,让人民安居乐业。

两次维和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勤劳连着的是品质更是命运。

客观的讲,华夏民族是勤劳奋进的,善于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创造积累财富,逐步繁荣昌盛,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就是有力佐证。而南苏丹人民却是这般光景:战火熄灭,形势缓和,难民营人数不减反增;瓦乌市区,很多青年逛街闲聊,部分市民坐在街道边听音乐、边吸水烟。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当地市民聊天,当问到老百姓为何不从事生产、自给自足的问题时,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种庄稼太苦太累,不如吃联合国救济粮,既省事又安逸!

听到他的回答,我惊愕沉思了,这是南苏丹人民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这个民族固有的品质。相比之下,反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抗日军民不惧生死建立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人场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夜以继日、劳耕不辍,走向富裕的拼搏精神,正是靠着勇于付出奉献的勤劳品质,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亮出了坚韧不拔的铮铮铁骨,展示了比肩强国的生产力制造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文明。不求立身,何求立国!南苏丹人民小食则安的“苟活”哲学,即使战争远去,他们真的能立于非洲、立于世界吗?我不敢否定,也难以肯定!

两次维和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外交考量的是实力更是智慧。

外交,对于兵种工化旅的官兵来讲似乎遥不可及,却是维和官兵每日都要面对的现实课题。以前,在对外交往上,听人讲得最多的是“外交,交的是实力”。第一次维和时也深有体会:一次,我和一名蒙古战士走在一起,对面走来三名肯尼亚战士,见我们后,三人同时向我问好,旁边的蒙古战士脸色就有点不好看,说了句“现在的中国很强大”。

从这件事中,让我感受到——在联合国大舞台上,只有国力强大,国民才有尊严。这次维和,除与UN城的联合国人员正确处理关系,展示我国良好形象外,最需关注的就属与营区一墙之隔的难民。每天晚上,几乎都有难民营的小黑孩妄图潜入营区偷窃食物,如何与他们斗智斗勇,最令我们头痛!心系怜悯,予以施舍,也会引来更多的小黑孩子前来讨食,更不好处理;抓住他们,痛打一顿,会影响与难民的关系,引发骚暴动,麻烦就大了!

两次维和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稳妥的办法莫过于“隔离、驱赶”四字方针,建好阻绝墙、拉设铁丝网、装上摄像头、成立应急班,发现有小黑孩靠近营院围墙,执勤哨兵立马报告值班室,值班室呼叫应急班迅即到位,采取喊话、吹哨子、扔石子等办法将小黑孩驱离,一个晚上往往都会有两三个回合的较量。一个月下来,小黑孩或许因徒劳无功、费力不讨好,偷窃的次数逐渐少了,从第一个月的每晚两三次到第二个月的一两次,现在是两三个晚上来一次,再过一段时间,也许会变成一两个星期来一次,最终归于平静。

可以看到,在外交上要想掌握主动权,就要放开眼界、开动脑筋,以智取胜乃为上上之策!

两次维和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