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爲他點讚!

做一件事並不難,

難的是在於堅持;

堅持一下也不難,

難的是堅持到底。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今年65歲的張貴義,是陽原縣揣骨疃鎮籍箕疃村村醫。因患佝僂病,身體瘦小,行動不便。他行醫45年來,深一腳、淺一腳,艱難地行走在為鄉親治病的路上,用手中的銀針和良方,為鄉親們解除病痛。

山裡的鄉親稱張貴義為健康“守護神”,他被評為張家口市第四屆“道德模範”。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村民信賴的村醫

一張辦公桌,一把椅子,一個藥箱,一個藥架,4張病床,這就是張貴義的村衛生室,乾淨整潔,擺放有序。

身材瘦小的張貴義,身穿白大褂,坐在桌子前,如果有人來看病,他就給患者治療,如果沒有患者,他就在那裡看書學習或查閱、整理村民健康檔案。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張貴義可是個勤快人。”在村委會大院門口,坐著幾位聊天的村民,說起張貴義來,有說不完的讚許。

村民李忠利說:“張貴義真不賴,誰家要是有個大病小情,一個電話,他騎著電動車準到。”

今年3月,李忠利的孩子一連三天高燒不退,嚇壞了家人,張貴義每天定時到家中給孩子輸液,一家人非常感動。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別看人家是個殘疾人,可要強了,為了提高針灸技術,在自己身上試著扎針,是我們公認的好醫生。”今年60多歲的村民付才說。

每當面對村民們的表揚,張貴義總是笑笑,他說:“只有先做好人,然後才能做一個好醫生。”

自幼身患佝僂病

“聽我娘說,我3歲時得了佝僂病,60多年了,一直就這樣堅持過來了。”在村衛生室,張貴義為村民王花量過血壓後,放下手中的聽診器說道。

張貴義今年65歲,土生土長的籍箕疃村人。當時家裡窮,當地醫療條件又差,他沒能治癒佝僂病,落下了終身殘疾,至今體重只有33公斤。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張貴義從小非常聰明好學,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小學畢業後,由於家境貧困,加上身體的原因,他不得不離開了學校。

回到家後,因為沒有勞動能力,張貴義只能呆在家裡。張貴義說:“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的低谷,一個殘疾人,上不了學,沒有希望,甚至想到了自殺。”

張貴義的父親看出了孩子的苦惱,便開導他:“孩子,你去學一門技術吧,以後好養活自己。”

從小立志當村醫

“因為家貧,當時醫療技術差,我落下了後遺症。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後當一個醫生,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還能為更多人免除病痛的折磨。”張貴義說。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當時,在籍箕疃村有一個赤腳醫生,張貴義就去當徒弟。

1972年,19歲的張貴義迎來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折。

陽原縣在當地舉辦半農半醫培訓班,村裡將他推薦了上去。能到培訓班學習,對於張貴義來說,是人生一次難得的機遇。

在為期6個月的學習培訓中,張貴義埋頭鑽研,一點一滴都不放過。在陽原縣醫院實習與進修期間,張貴義針對工作中出現的疑問及時向有經驗的大夫請教。

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20歲的張貴義帶著滿腔的熱情與責任,返回家鄉當上了一名鄉村醫生,開啟了他為鄉親們解除病痛的行醫之路。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回到家鄉後,我先是在村集體當醫生,掙工分,後來,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村裡為了照顧我,給我提供了一間房做診所。”張貴義說,“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我一定要當一個好醫生。”

張貴義文化基礎差,身體又有病,在學醫、行醫這條路上,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

在實際工作中,他理論結合實踐,多看書、多請教,不懂就問。張貴義逐漸掌握了常見病的診療技術,成為一名全科鄉村醫生。

上門服務成常態

1992年5月的一天,在行醫途中,張貴義突感腰腿疼痛,可他還是堅持趕到病人家中。為病人看過病後,他才拖著病痛的身體趕到縣醫院。

醫生確診為腰椎結核,建議他立刻手術。然而,他卻怕耽誤給鄉親們看病,軟磨硬泡說服了醫生,採取保守治療。一天也沒有耽誤給鄉親看病。

張貴義不僅醫術精湛,而且心地善良。在行醫過程中,他從不收出診費,藥費也只收個成本價。“鄉親們的病不能耽誤”,成為張貴義經常唸叨的一句話。

2017年的一個寒夜,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張貴義從夢中驚醒。原來,籍箕疃村小劉家3歲的孩子突發高燒,家人著急,半夜找到了張貴義。

聽到敲門聲,張貴義翻身起床,趕緊開門。

張貴義迎著刺骨的寒風來到了小劉家。經過檢查,小孩得的是肺炎。他先給孩子服下了藥,並幫孩子進行了物理降溫,給孩子掛上藥後,張貴義也沒有離開,一直守在孩子身邊,給孩子試體溫,擦額頭,忙到孩子退燒了,安全了,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家中,當時已是凌晨5點。

回到家後,張貴義趕忙喝了些藥,原來他也是在忍著病痛為孩子治病,服了藥,他才上炕上眯了一會。但是還不到兩個小時,他又爬起來了,因為病人還在等著他。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像這樣半夜出急診的事兒張貴義都記不清有多少次了。村裡的路坑坑窪窪的,遇到颳風下雨天又變得很泥濘,摔倒那是常有的事,問到晚上不害怕嗎?他坦然地說,也怕,路不好走,四下黑燈瞎火的,不敢走太快了。

但他還是會選擇去,他說:“只要一個求診電話,我就立即上門為鄉親們看病。”

當別人問及他的感受時,他總是說,我自己也是個病人,我最瞭解病人的痛苦。

把愛好當事業幹

張貴義不僅是一個好醫生,而且還是村民們心目中的“道德模範”。他白天在村衛生室上班,回到家中還要悉心照顧97歲高齡的老母親。

母親和他住在一處,每到飯點,張貴義都會把剛出鍋的飯菜先送去給母親吃。平時,張貴義也常常帶母親到附近溜溜彎,聊聊天。雖說,張貴義母親的頭髮已經花白,身體還很硬朗,這多虧了張貴義的細心照顧。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2012年,張貴義加入了村衛生室,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上班,聽診、量血壓、測血糖,忙得不亦樂乎。

近年來,張貴義迷上了中醫針灸,他說:“農村有許多常見病,如腰腿疼病,風溼、類風溼病,這些病通過針灸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為了學好針灸,張貴義到市裡、縣裡的中醫院學習,拜老中醫為師。

如今,張貴義與村中103戶村民簽訂了《貧困人口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書》,為他們上門開展服務。

誰認識陽原這個殘疾醫生?體重只有66斤!半夜給人們看病!為他點贊!

張貴義說:“我的心裡裝著父老鄉親,為了給鄉親們治病,不管山區的路再難走,路途再遙遠,我也不覺得難。”

45年來,張貴義不計得失,不畏風雨,服務患者8萬餘人次,出診行程7萬餘公里,成為當地鄉親們心中的白衣天使。

出診行程7萬餘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近兩圈

服務患者8萬餘人次相當於陽原近1/3的人口

也請大家轉發出去

讓大家都學習他這種自立自強的陽原精神

同時,也祝福好人有好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