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之謎:上古傳說中的龍究竟是什麼?

龍,應該是隻有中國傳說中才有的神秘生物,中國人總是愛把龍和鳳並提。比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盤鳳逸,龍章鳳姿等。其實最早的龍鳳的自然界原型相差很大。本文將具體考證龍的原型。

中國龍之謎:上古傳說中的龍究竟是什麼?

龍在自然界活動的季節是在春分和秋分之間。這點可以從《說文》中找到依據。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可是這種鱗蟲之長很奇怪,它沒有一定的形狀。我們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它是長條的動物,變幻能力很強。“欲小則化為蟲蠍,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管子·水地》

龍出現的時候一定伴隨著雲,而且是烏雲。“雲氣多黑潤者,其下有蟠龍。”《通卦驗》“龍舉而景雲屬”《淮南子》注意這裡景作影解釋,意思是當龍向上升騰的時候,有云氣如影隨形。

中國龍之謎:上古傳說中的龍究竟是什麼?

更奇怪的是,龍在中國各地出現的時候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淮南子·地形訓》裡總結了這種現象:

“黃龍入藏生黃泉,黃泉之埃上為黃雲。

青龍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為青雲。

赤龍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為赤雲。

白龍入藏生白泉,白泉之埃上為白雲。

玄龍入藏生玄泉,玄泉之埃上為玄雲。”

黃帝昇天就乘的一條黃龍,昇天的地點在今天關中地區岐山和黃河之間的荊山。注意,這裡的土壤顏色也是黃土。由於這裡不是龍捲風多發區,所以引起的恐慌就更震驚更廣泛,更何況是黃龍將黃帝捲上了天。我們來看《史記·封禪書》集解記載的詳情:

中國龍之謎:上古傳說中的龍究竟是什麼?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 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 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

這件事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首先黃帝的被神話與此事關係甚大,很多專家學者因為對氣象學缺乏瞭解,不懂得自然科學知識,堅持認為這是一個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呂思勉先生就認為“明明極不經之語,偏能引地理以實之”,這恰從一個側面證明,事件發生的地點是真實的。東漢的緯讖之學也藉此附會:“中宮大帝,其尊北極星,含元出氣,流精生一”《春秋緯文耀鉤·史記索隱引》。甲骨文龍字就直接脫胎於這個事件。在董作賓《殷墟文字乙編》中龍字(見下圖甲乙)的象形最初就是上達於天的龍捲風。同樣的意思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金文中還有很多。

北斗屬紫微垣,古人十分重視北斗,用它來辨方向,定季節。《史記五帝本紀》鄭玄注:“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說明了黃帝和這個龍字以及北斗七星之間的聯繫。東漢緯讖學也是藉此而生髮的。注意第四個龍字,它就是黃帝被龍捲風捲上天的象形,文字下半部是龍捲風象形,上半部是個“帝”字。圖戊是周朝尊母龍金文,從中可以清晰地辨別出這一事件的歷史痕跡。從這個事件的意義上說繁體字龍的左半邊應該是個“帝”字。現代的大字典裡作為異體字還保留著這個字,其實它才應該是正宗。上面的分析使我們得知,龍字的發展進化的過程也是古人對龍捲風觀察認識的過程。

中國龍之謎:上古傳說中的龍究竟是什麼?

龍捲風看起來像一條巨大的鱗蟲,在海上裹挾的著水時它是半透明的(明),在陸地裹挾土的時候,它是各地不同土壤的顏色(幽),初起時細而短,升騰時巨而長,它總是伴隨雲的出現,尤其是烏雲的出現。它不僅變化能力很強,而且幾乎是不停地運動變化著. 它的活動季節是在春分和秋分之間的農曆二月下旬到十月下旬。這些和上面古籍裡所記錄的龍的屬性都十分貼切。即使在現代權威出版物中龍的定義也無例外。《辭海》對龍作了兩條比較具有科學性的解釋:“(1)古代傳說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2)古生物學上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兼有翼的爬蟲。”


中國龍之謎:上古傳說中的龍究竟是什麼?

黃帝是在黃土高原上被龍捲風捲走的,所以有黃龍“垂鬍鬚下迎”,這黃龍就是裹挾著黃土的一條龍捲風。和皇帝站在一起的群臣後宮等人位於龍捲風中心,所以從上而去。所謂龍髯不是黃帝的鬍髯而是龍捲風的尾巴正在離地而去,所以“餘小臣不得上”。黃帝上天以後,人們長時間以為他只是仙去並沒有死。 晉代張華《博物志·史補》雲:黃帝登仙,其臣左徹者,削木像黃帝,帥諸侯以朝之. 七年不還,左徹乃立顓頊.為新帝。

另一個例子見於《莊子·逍遙遊》的記載: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

中國的神話研究者常常把神話和史實混為一談,把上古時代的圖騰和自然現象混為一談。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待這些神話,問題其實沒有那麼深奧玄妙。

而列子也是被龍捲風裹挾到很遠的地方,以致走了十五天才回到家。.列子,名寇,又名禦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鄭國主要在今天的河南中部一帶,都城在現在的河南新鄭,是龍捲風多發地。你看莊子把列子寫得神乎其神,其實連龍捲風漩渦中的列子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