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美麗邯鄲逢盛世,無限風光在永年。在十四屆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暨第三屆邯鄲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期間,觀摩團成員們參觀了多處風景名勝,領略了永年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古城

廣府古稱曲梁,自西漢起,歷代為郡、府、州、縣治所。隋唐以前為土城,周長六里二百四十步。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曾在此建都。古城內外歷史文物及遺存眾多,有廣府古城、弘濟橋、楊露禪和武禹襄故居、毛遂墓、藏兵洞等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廣府古城以其獨特風光,曾吸引無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留連忘返。唐代詩人李白、唐大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元代重臣王磐、清代鄭念橋等都曾在這裡留下許多詩文書畫。清代直隸總督方觀承在乾隆十七年( 1752年)勘蝗災時夜宿清暉書院荷亭,眺望廣府景色,欣然題詩一首,至今勒石猶存,真實細膩地再現了廣府古城的秀麗風光。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水韻之城

廣府古城形成水城的另個原因則是護城河外側面積達21.5平方公里的永年窪。據《水文志》載,廣府城現居之地古為積水一片,處於沖積扇末端窪地。後漳水奪窪,沖積而成小塊平原,地上遍長松柏,蒼蒼茂茂。後來,這塊水中陸地漸次擴大,形成了這種北方極為少見的地理特徵,成為生衍後世繁茂歷史的風水寶地。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永年窪位於永年東南部,窪澱南北長5800米,東西寬4600米,總面積4.6萬畝,是河北三大窪澱之一,冀南最大的溼地公園。永年窪南臨滏陽河,東有支漳河,東北有留壘河,北有牛尾河,窪澱陸面平均海拔僅41米,比滏陽河河底還低兩米。古城內四角各有一水池,稱“四海”,城中間還有若干水池,共同構築水韻之城。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窪澱常年積水,但水質優良,呈現蘆葦茂盛、魚蝦共生、碧水風荷、雁戲鳥鳴的水鄉景象,被人們“北國小江南”和“北國魚米之鄉”。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太極之城

廣府古城留給我們後人的不僅僅是一座古城、 水城,更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是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文化而築就的太極城。廣府古城是太極拳的中興發樣地,在當今太極拳五大流派中,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均誕生於此,此外從這裡又衍生出孫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兩大門派。

自清朝中葉至今,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太極拳宗師楊露禪、武禹襄等太極大家大多出生並生活於此。一個老城,僅百餘年間就誕生了這麼多富有影響的太極拳名家,在全國獨一無二。如今在這裡研習拳術者蔚然成風,帶動了周邊習武者達數十萬,廣府也因此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太極聖城。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2005年,廣府古城被國家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中國太極拳之鄉”稱號。又被世界夏令營聯盟授牌認證管理委員會授予“世界夏令營基地”,這是繼北京、寧波之後,全國第三個被授為世界夏令營基地的地方。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的東橋村,東西橫跨滏陽河上。它與趙州橋的建造年代非常接近,建築結構和風格亦基本相同,被公認為趙州橋的姊妹橋。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弘濟橋用大青石砌成,主拱似長虹飛架,全長48.9米,寬6.82米。千百年來,無數車輛馬匹,從橋上輾壓駛過,把橋面磨損的凹凸不平,但橋樑整體結構始終堅固如初。從相關碑文得知:弘濟橋經明萬曆年間整修後,再無一石一次的修繕。橋面上幾塊被專家稱為有著4.5至5億年的古化石,刻記著弘濟橋歷史的滄桑。橋的欄板和兩側,為裝飾而雕鑿的獅子、猴子、麋鹿、龍鳳等圖案,依然栩栩如生。 長久以來,由於橋下南來北往的舟船太多,縴夫的纖繩在橋洞的石墩上刻印出了條條深深的印痕,也隨之成為滏陽河這條黃金水道的歷史佐證。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楊露禪故居

楊露禪故居位於永年區廣府古城南關外100米路東,佔地總面積3000餘平方米,坐東面西,分為兩段院落。故居始建於清末,原建築為倒座(茶棚)五間、上房、配房、演武廳等建築,不幸早年被毀。1991年,在原基址上按照原樣進行了復修、增建。

復修、增建後的故居,前院是楊露禪起居處,屋裡兩側偏房懸掛楊露禪三下陳家溝的故事簡介、歷代傳承表。中間供奉著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 的塑像。後院是為修繕楊露禪故居做出貢獻的人樹碑立傳的碑廊。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府衙

歷史上著名的“畿南八府”之一——廣平府署,明朝時就已聞名遐邇。作為“兩大盛會”的重要節點,“畿南八府”之廣平府署,按照原來的建制、風貌復建完成,開門迎客。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府衙位於古城中央北部,正對南大街,東西兩側各為東、西宮牆街,署前有“三輔襟喉”牌坊,至明時已形成由照壁、大門、儀門、戒石亭、大堂、二堂、三堂、東四堂、西四堂、東客廳、西客廳、東科房、西科房、花園等官署和官宅組成的大型府署。

廣府 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府署是在唐初夏王竇建德所建萬春官的原址上而建,據明嘉靖《廣平府志》記載,府署原建年月不詳,僅述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府史昭重建。萬曆十五年、崇禎九年,知府蔣以中、程世昌均重修。清朝以來,曾有十五任知府修葺或增添

其它建築。民國十七年縣長許之洲再次修建。復建後的廣平府署建築面積56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9個,房屋160餘間。由照壁、大堂、二堂等官署和官宅組成,形成以文東武西中軸對稱的建築格局。同時,在東西部設有非遺、衙門、科舉等展示廳,使廣平府署內容更豐富。

近些年來,永年累計投資十多億元,對廣府古城實施保護性開發。整修了城牆,完善了各類配套設施。古景點突出楊露禪故居、武禹襄故居、弘濟橋、武家大院、府衙、傅公祠等,新景點突出環城島嶼和葦塘,開通環水航道,致力打造“天下第一府,世界太極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