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学校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黑龙江农业干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安农学院。1958年4月,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等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1959年3月,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长春农学院,同年6月,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319.02公顷,总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逾22亿元,图书馆藏书246.68万册;共有教职工1838人,其中专任教师1179人,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设有15个学院、2个直属教学部门,开办59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吉林农业大学

文化传统

校徽

吉林农业大学校徽以学校标志建筑及稻穗的艺术图案构成,1948是学校的创建时间。

学校标志建筑古典、简约、大气,稻穗象征着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

校训:明德崇智、厚朴笃行

“明德”乃为人处事之道,“崇智”为治学求知之风,“厚朴”系宽厚质朴之气,“笃行”寓诚信亲历之为。

明德崇智,体现在办学过程中就是要传承文明、守护良知、追求科学真理。

厚朴笃行,要求农大人做人要忠厚淳朴,做事要求真务实,要把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吉林农业大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个类别共20个专业领域的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畜牧学、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畜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药用植物、菌类作物、作物生物技术、食品科学、林业经济管理、植物营养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菌物学、生物防治、农村发展、食物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中药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学、生态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药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预防兽医学、蔬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物物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果树学、土壤学、环境工程、植物营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农业经济管理、植物病理学、食品科学、社会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中药学、临床兽医学、农药学、生态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基础兽医学、应用化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草业科学、植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药用植物、菌类作物、作物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生药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林业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粮油生物转化、食品安全与控制、机械制造技术、菌物学、生物防治、农村发展、食物经济管理、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

专业学位硕士点: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中药学硕士。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药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部委级重点学科(农业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

部委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吉林省特色专业,9个吉林省品牌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国家精品课程,10门吉林省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教学团队。学校是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农林经济管理、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科学与工程、家政学、动物医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植物保护吉林省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家政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学、生物工程。

吉林省品牌专业: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园艺。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植物保护、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

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动物微生物学。

吉林省精品课程:高级英语、动物营养学、现代提取分离技术、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经济学、数据结构、有机化学果树栽培学、酶工程、分析化学、中药学。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植物保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植物保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农业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中药学教学团队。

吉林省教学团队:动物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历史沿革

早期历程

学校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黑龙江农业干部学校。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农业干部学校更名为北安农学院。

1956年4月,长春农学院筹备处组建。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全体职工集体转业到地方,改名为长春畜牧兽医大学,设有畜牧、兽医和军事兽医三个系。

1957年8月,中央农垦部将长春畜牧兽医大学迁移交给吉林省领导。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也在酝酿将北安农学院调整给吉林省。基于这种情况,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长春农学院筹备处暂时不招生,并向中央报告,请求将北安农学院拨给吉林省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10月28日,高教部和农业部联合报请国务院批准将北安农学院调整给吉林省,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合校,成立吉林农学院,并争取于1958年暑期进行迁校。11月12日,国务院、中央高教部、农业部先后批复:“北安农学院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合并,成立吉林省农学院。”

1958年4月,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等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长春农学院”校名。

1959年3月,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长春农学院。

更名农大

1959年6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达的《关于整顿1958年新建的全日制和半日制高等学校的通知》精神,长春农学院正式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改为农机系。

1960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又将农机系从农大分离出去,交由省农业机械局主管,改为长春农业机械学院。

1961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长春农业机械化学院再度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改为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学院。

1961年4月,省委决定将吉林特产学院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改为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

1962年,吉林省农业学校特产系并入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8月,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改为特产系。

1976年,吉林农业大学撤销,分别参与合并组建白城农学院、通化农学院、哲里木盟农学院。

复校以后

1978年3月,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吉林农业大学,白城农学院、通化农学院、哲里木盟农学院等3校的原吉林农业大学部分合并组建(复校)吉林农业大学。6月,学校开始全面回迁到吉林农业大学校址——吉林省长春市。

2008年,学校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承担中国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2011年,成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大学。

2012年,成功申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