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面對死亡,坦然地接受死亡?

崔亞玲


如何正確面對死亡,坦然地接受死亡?人從出生開始就是開啟了走向死亡的倒計時。黃泉路上無老少,意外、疾病、災害、戰亂、車禍等等天災人禍都會隨時降臨到頭上,一命嗚呼是沒有定律的意外災禍。

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病情最重,存活時間不長了,常常是全家總動員老少齊上陣,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地堅守看護。

在普通病房,有些病人纏綿病榻十幾年了,家屬每天都要給病人擦洗身體,熬湯換藥,洗衣餵飯,在無盡漫長的治療疾病期間,常常是耗盡了家人的所有的耐心與精力,漫長的煎熬,伺候的人也是精疲力盡了,看到了病人的死亡,往往更能夠被現實接受。畢竟已經是把該做的事都做了,不給病人留遺憾,也不給自己留自責的由頭。有錢也是無法買回生命的重生,死亡只有一次,沒有任何從來的機遇。

久病床前無孝子,照顧病人也讓人見慣了各種因病造成的家庭矛盾,各式各樣的爭吵:誰來照顧老人、怎麼照顧、誰出錢,誰出力、誰值夜班、誰能請假日間照護、醫藥費怎麼負擔……,偏疼兒女不得己,你多得利了,他少出力了,相互指責,兄弟姐妹們反目成仇,老人還沒走呢,病床前的內戰已是硝煙瀰漫。親兄弟不對話,有話要靠醫護人員來相互傳遞,姐妹不對視,有事要靠手機信息來溝通。

面對眼前的一眾不孝兒女,老人該如何正確面對死亡,坦然地接受死亡的召喚?老人幾乎是生無可戀了,不能繼續拖累全家了,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兒女們徹底決裂,老人從怕死,不想死,到了想死,想快點結束生命,即不給兒女添亂,也能讓自身眼不見心不煩,藥不吃了,針不打了,飯也戒了,枝撐聲窸窣,只剩下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撒手人寰!

想通了,就會立刻實施捨身計劃。猛一翻身是醫學上的大忌,任何一個長期與惡性腫瘤作鬥爭的病人都不會不知道,可就是偏偏逆行實施了,病床上老人像噴湧的火山一樣大口大口不斷吐血,身上、床上、牆上、地上、頂棚……幾分鐘之內,老人就吐出了一大盆血,最終不治身亡。兒女們不再吵鬧了,一個個都心知肚明,這樣的結局是怎樣造成的。不用猜測,明眼人都能看出,那是老人在清醒的一刻勇猛地選擇自己做了徹底的了斷。

對病人來說,畏懼死亡是一種正常的情緒,相比於擁抱死亡,人們更希望通過積極治療來延續寶貴的生命。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已經開始能夠正視面對死亡了,也開始在死亡來臨前儘量降低自己的痛苦。

特別是那些經歷了長期各種手段治療的病人和家屬,他們變得越來越開明,變得願意面對疾病和死亡。對生死的看法有了獨到的見解: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這是一個難以逃脫的宿命。能少遭點罪就少遭些得馬折足的罪吧,與其毫無生存質量地苟延殘喘承受痛苦的煎熬,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早點踏上歸途。

想通了的人,才能夠認真地面對死亡,敢於正面去討論死亡:過世之後怎麼辦、身體出現了問題誰拿主意、進不進ICU、失去意識了該有誰來做主、當初的臨終就醫的遺囑能不能得到嚴格執行、遺產是都送給醫院還是留給子女、骨灰存放在墓地還是樹葬、水葬……經常聊聊後事的安排事宜,就會習慣了對死亡的討論。談散關三尺雪的死亡,坦然面對生死存亡的話題,只有大家敞開了聊,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直面親人的死亡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帶來的傷痛會伴隨一生,痛!也是人生的一種滋味!


樂善祥瑞


死亡,這是每個人都會想到的問題,尤其是當年齡不斷增長的時候,還有當親人去世的時候,心中會悄然的升起對死亡的恐懼。


對死亡的恐懼,其實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說,我不怕死?我想這是沒有的,很多人覺得那些自殺的人不怕死,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當他們要面臨快死的最後零點幾秒,也許他們後悔了,那一刻才是最恐懼的。


為什麼說,人怕死亡?因為當你死後,世間的一切都會與你無關,你的子孫後代會因為你的死而傷感痛心,而然你卻不知道這一切,你不知道你死後的未來會發生什麼,因為這一切都與你再無瓜葛。


那麼到底如何坦然地接受死亡?

這個問題我時常在想,但還是沒有想通,也無法坦然去接受,因為我覺得自己有太過顧慮,我會想,當自己死後,自己的子孫後代的會是什麼樣的生活,我會想當我死後,人類會走向哪一個階段,會不會滅絕?會不會殖民整個銀河系?宇宙哪一天會滅亡?


如果真的要坦然接受,那隻能接受死後的世界是存在的,人死後,只是另一個新開始。


萬物未解之謎


任何生命都是過程,生命的過程都有開始,有開始,就有結束。已過不惑之年,經過人生的大起大落,我已將生命和成名看的很淡很淡。極為透徹,習慣了對人和事都不強求。包括愛情和婚姻,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詮釋好當下的角色,好好愛自己,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沒有最好的愛人,但可以有最好的朋友。愛過,寂寥過,自由過,紅過,希望過簡單的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很渺小,渺小的不堪一擊。要有多少修為?才能在紅塵風暴裡終於順風順水,保全完膚?原來是這樣迅捷而又漫長,觸電一樣,我們的生命,就像粘在白牆上的一團口香糖,即使被清洗乾淨,也留著一團團痕跡,生生世世的提醒。

時間和歷史都有不可逆性,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愛情經典都是文字的力量。文字是愛的契約,或者說愛的故事。“話”有口無心,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很容易被時光沖淡。

人人都有自己的故鄉,生活從故鄉出發,或在山麓,或臨曲水,在山靠山,霧濃霜重,聽林濤松吼,臨水吃水,雲淡天地,對長河落日,黃昏燈花結,孃親喚飲,手足砥礪,柴棚便是天堂。兩岸煙林,一片繁星,俯仰之間,放飛那無邊遐思,肯定是許多人終生抹不去的心靈深處的一縷悸動。最是那梅雨時節,人約黃昏後,欲往還遲,好一個夢迴人遠。

人們常常不得不流傳他鄉,在紛繁異鄉拋灑生命,流落異鄉尋找生活,是因為騷動本身就是生命的特質,異鄉讓我們充滿新奇,一如它的平淡無奇。異鄉給我們以希望,正像它會強加給我們痛苦與失望。

人越成熟,就越不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更尊重自己內心的感覺。每一個人都有著相同的“地獄進行時”,隨著心智的成熟,揹著越來越重的沉重十字架生活會成為習慣。當不能享受時,就是承受,到不能承受時,就忍受。而不能忍受時,就接受。

重觀現在而知未來,一個暗淡的明天將會從一個悔失的黎明開始。眼前雖說是“春眠不覺曉”,但並非“處處聞啼鳥”。經歷不多不少,也許人人都有一種難言的隱痛,隨著時間的流逝,有意無意之間淡然了,平靜了,“我意不問天”,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活著的理由,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寬容是對生命的洞見,所謂人生意義,這些終極問題的最好解決,就是不解解之。就像哲學系同學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學哲學。

天地太廣闊了,一定要把心量放大,當你的心量大到可以把小氣候變化忽略不計時,大境界就來了。風行水上,原來生命只是路過,那些不朽的傳奇,在誕生的那一刻,並不是為了流傳。

到我們要去見馬克思時,我們微笑著說再見,我們去遠方的地方旅行了。拜拜!


王海兒111


早死早超生,當你無法改變結果的時候那只有接受現實。在自己還能動彈時有什麼未了的心願和想做的事都去做了,儘量讓自己走的開心點,少留些遺憾!人的一生經過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想開點也就那麼回事!18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自己的初心


有生即有死,這是必然的。生活得如何,與死得如何,又是必然聯繫的。故如何生活決定如何死。人生在世,做人第一。當敦倫盡分,老實做人,真實做事,誠實對人。愛己,愛家庭,愛他人,愛國家,愛人民。上敬下和,勤苦節儉。包容,忍讓,不爭不貪不求,吃些虧處原不虧。少生氣,少發火,不恨怨惱怒煩,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對待一切。急人之急,幫人之難,救人之危。活得充實,安心,坦然。如此這一生,身無病苦厄難,災禍少,健康長壽。臨命終時,無病無苦,坦然、安祥,自在往生,瀟灑自如。若人未做好,虧孝道,虧良心。爭貪攪擾,不擇手段,甚至違法亂紀,幹出些殺盜淫妄邪惡事。那就會心不安,氣不順,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如此這一生,病苦厄難折磨,難得健康長壽。若臨命終時,怨親債主逼命,驚恐萬狀,談何坦然離世,可不哀哉。當然,還有一口氣在,若能悔過,真誠懺悔,離世痛苦就減少,安然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