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关羽后为何要向曹操称臣?

解伟成


这是三国博弈的常识。

而孙权其人是一个谨慎小心、没有安全感、天生帝王权术的人。

孙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吴国的利益,包括击杀关羽和向曹操称臣。



孙权击杀关羽是因为蜀汉势力强大起来,如果关羽再占领了襄樊,那么蜀汉的势力就一而再的强大起来,就有威胁东吴的能力,孙权感受到了威胁。维持蜀吴两国同盟的先决条件是:魏强,蜀吴弱。这是三国平衡的条件,一旦这个条件被打破,三国的势力将重新组合,这是国与国的利益关系,与私人恩怨无关。

孙权感受到的威胁来自长江中上游,蜀汉占据了益州及荆州,整个长江中上游都在蜀汉手中,而刘备自赤壁之后仅有荆州四郡之地,实力太弱小,对孙权形不成威协,起码孙权是这样认为的,而蜀汉的势力越发展,孙权感受到的威胁越大,蜀汉势力的强大与孙权感受的威胁成反比。



所以蜀汉越强大,孙权越不安,在关羽攻襄樊这个临界点,孙权忍受不了终于出手,这只是时间问题,击杀关羽只是孙权国策战略中的一环。

而环环相扣的是,杀了关羽,必须要缓和与曹魏的关系,孙权再自信也明白,东吴不能两线作战,必须打一方,和一方,而向曹魏称臣就是孙权向曹魏求和,只可惜曹丕不是曹操,千裁难逢的统一机会居然不利用,如此说来,论权谋,曹丕不如孙权。

曹丕相信了孙权,要知道孙权可完全是为了东吴的国之利益,并非真心臣服。而击杀关羽带来的夷陵之战,自刘备战败,曹丕作壁上观,孙权的威胁解除,目的达到,孙权臣服曹魏的唯一目的就是:蜀汉伐吴,使魏不会乘火打劫东吴,避免两线作战。



孙权目的达到后,马上对曹魏变脸,拒绝曹魏送儿子到魏当人质的要求,曹丕才知道上当,机会稍纵即失,曹丕大怒,发兵攻吴,而此时仅仅是魏与吴开战,而蜀汉夷陵大败后再也无力进攻。

孙权变脸如此之快,完全是因为政治需要,和个人恩怨无关。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完成任务。孙权当时派遣吕蒙偷袭荆州,是已经与曹操秘密结盟了的。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败曹仁,威震华夏,连曹操都想迁都了。孙权这边,由于刘备迟迟不还荆州,吴国上下意见很大,而且关羽多次傲慢无礼(“虎女岂能嫁犬子?”)得罪了吴国。此时曹操与孙权秘密联合,关羽受到徐晃与吕蒙的夹击才败亡。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就约等于汉朝正统朝廷,孙权是地方实力派,因此,孙权杀死了“反贼”关羽,自然为了述职,要报告呈送战果。

第二,转移矛盾。关羽是刘备的弟弟,杀了关羽就是得罪了刘备。当时的孙权并不是三国最强大的,他也怕刘备、曹操联合。他只想要回荆州,不想得罪刘备。但是关羽已经杀了,把人头送给曹操的话,就可以表示是曹操让我杀关羽的,我这是执行曹操的命令,借现在法律上说属于“职务行为,行为人不负责任,由行为人所在的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因此由汉朝朝廷(曹操)负责。这样一来可以让刘备去恨曹操,找曹操报仇。


史学夹Louis


因为孙权是个政治水平非常高的人,他在杀关羽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最坏的结果,那就是刘备的倾巢复仇。孙权无论如何是不能扛住曹刘两面夹击的,所以先以称臣稳住曹丕,然后再对抗刘备。所谓转移矛盾纯粹小说家言,换你想想你会被转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