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

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


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

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简称“湘大”,创办于1958年,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创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学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共建。入选“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湖南省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南省首批招收留学生高校。

湘潭大学是湖南四所全国百强大学之一,有“计算湘军”的美誉,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四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是全国流变力学、消费经济学发源地,是全国10个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8所“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高校之一,建有全国首家信用风险管理学院。

学校连续两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之一。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毕业生即已走出2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位两院院士或会士、13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位大学正校长,姜书阁、羊春秋、袁龙蔚、尹世杰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现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6800余人,长短期留学生近1500名。

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

文化传统

校徽

湘潭大学校徽共有红色、黑色、蓝色三款。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庄重、蓝色则代表了理性。总体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校徽上的三道拱门是湘潭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湘大人充满信心地走进三道拱门,学成后再满怀激情地跨出三道拱门,走向世界各地,以智慧、勇气回报社会、人类。无论来自江南塞北,无论去往繁华宁静,一进一出中,每个湘大人挥之不去的,就是这拱门情结。湘潭大学校徽便是以这样一种独特的寓意激励着每一位在胸前佩戴它的学子奋勇向前、永不止步。

校训: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其中“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而“盛德日新”则转语《周易》。《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因此以“博学笃行”为校训之端,实就为学而设定,于劝勉学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易·系辞》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涵养科学、人文以致深厚,德性就会沛然横溢,人就有可能臻于“至善”之境,养成完满之人格。而德之盛,需要积久而成,坚持不懈的日新,始终不渝的创造,才是盛德的状态。

“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涵盖了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知、行、情、意、德等因素,既能体现继承往圣的历史传统,又可彰显开启来贤的实际功效。

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学科覆盖10大门类,4个学科 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5个学科跻身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6个领域)。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理论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统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理论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哲学、统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中国史、世界史。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法律、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金融、会计、应用统计、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旅游管理、图书情报、社会工作、工程(含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光学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测绘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16个领域)。

全球ESI前1%学科(4个):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国家重点学科(3个):计算数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5个):数学、化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

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湖南省重点学科(19个):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中国史;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湘潭大学28个学科参评,共有数学、法学、理论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等20个学科上榜,9个学科进入B类。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共有8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学科专业3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卓越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精品课程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14种;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12个之一)、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5个,校级培养创新基地33个。

国家重点学科专业(3个):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哲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物理、化学、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中国共产党历史、英语。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拔尖人才培养试点项目(5个):数学类(韶峰班)、物理类(韶峰班)、材料类(师昌绪班,院士任班主任)、经济学类(韶峰班)、法学(卓越班)。

首批“卓越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采矿工程、法学。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法学。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法学。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接受认证专业(3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专业(1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

“十二五”期间: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十三五”期间:行政管理、旅游管理、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南省特色专业(23个):经济学、金融学、法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图书馆学、新闻学、英语、中国共产党历史、哲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物理学、工程力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湖南省重点专业(15个):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英语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数学”教学团队、“材料与器件”教学团队、“技术物理”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季水河、王洁群《审美与人生》、宋德发《故事中的人生:西方古典文学选讲》,孙丰国《说服与打动的艺术:广告创意解码》。

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综合英语、大学英语、诉讼证据法学、比较文学、电子政务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物理及其应用、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大学化学基础。

历史沿革

1958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提议下,湘潭大学得以创办;同年9月10日,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后学校因故停办。

1974年3月,邓小平同志批准恢复湘潭大学,并定位其为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同年4月5日,湖南省委成立由省委书记李振军等组成的“恢复湘潭大学工作委员会”。

1975-1978年,全国各地来信来访要求调该校工作的达3000余人次,该校先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25] 、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干部约约300人,省内的高校和其他单位共支援该校教师和教辅人员60余人。

1975年9月10日,湘潭大学恢复建校后首届开学典礼隆重召开。

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批准湘潭大学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5年,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支持湘潭大学建设。

200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勉励“以办好湘潭大学的优异成绩告慰毛泽东主席”。

200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亲临学校视察,并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毛主席家乡的大学一定大力支持、全力支持”。

2010年,学校与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签署协议,共建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2010年,入围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高校。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2年,成为全国66所本科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协议,共建湘潭大学。

2014年,学校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签署协议,共建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欧阳晓平受聘为首任院长。

2014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努力把学校办成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

2015年,湘潭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

2015年,学校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8所试点高校学院之一。

2016年,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落户湘潭大学,系首个国家级红色旅游重点研究基地。

2017年,湘大成立全国首家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校友谭曼捐资1亿元。

2017年,学校与北京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湘大挂牌成立)。

2017年,学校与湖南省委宣传部签订协议,共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18年,新增“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全国首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18年,京东集团刘强东捐赠1千万元成立“京东奖助学金”,并在湘潭投资百亿元,共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共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