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

清朝初期漕运繁忙,德州是一个重要的转运枢纽,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运河沿岸出现了拎着篮子叫卖烧鸡的小商小贩。作为扒鸡的原型,烧鸡初露头角。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皇室贵族们享用。据说五十年代,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从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车选购扒鸡送给毛主席以示敬意。后又随着铁路线的发展,德州扒鸡可谓是星罗棋布,出现在火车站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因此得以北上南下,驰名全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德州扒鸡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

“扒”是鲁菜的一种常用烹饪手法,也代表了鲁菜复杂的工艺,一般要经过两种以上的方式加热处理才能算是地道的扒菜。据传在康熙三十一年,德州城西门外大街有一个叫贾建才的人,经营着一家烧鸡铺。有一天他有急事外出,嘱咐小二看顾,小二睡着了,醒来发现煮过了火,但是没想到这样方式做出来的鸡确实香气诱人,顾客蜂拥而至前来购买。事后贾建才改进技艺,就出现了扒鸡的最初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焖,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要先武后文,文武有序。扒鸡的“扒”也起源于此。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

说到扒鸡,德州人可大有讲究。扒鸡的冷热,口味重还是轻,焖煮时间的长短,这些都对扒鸡的口感造成差别,本地人只认新鲜扒鸡。不止德州人,坊间对于德州扒鸡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现在的扒鸡都是真空包装,不如新鲜刚出炉的扒鸡口感好;在绿皮火车年代,还有很多人买扒鸡时一不小心上了当。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

被称为“华人谈吃第一人”的唐鲁孙先生就曾写过这样的故事:他被曾养甫先生强烈安利,坐火车经过德州时,一定要让茶役到站台外面买一只扒鸡来尝尝。有一点,千万别在站台上买小贩的扒鸡,因为买来的可能不是扒鸡,而是扒乌鸦。原来当年曾养甫先生坐快车经过德州时正是晚饭前后,站台灯光黯淡,每只扒鸡都用玻璃纸包好,看起来只只都是肥大油润,等买上了车,撕开玻璃纸一吃,才知道受骗上当,可是车已经开走了。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

唐鲁孙先生坐车经过德州时想到了曾先生的安利,让茶役去买来一只扒鸡和两个发面火烧,拿来时扒鸡还热气腾腾,撕扒鸡时还有些烫手。唐先生吃饱之后接连灌了几大杯浓茶,倚枕看书,哪知一枕便酣然入睡,醒来时车已经过了天津两三站,只好等车到了北平停靠,换车折回头去天津。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

其实仔细想想,不管是扒乌鸦还是扒鹌鹑,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德州扒鸡的火爆程度。

随着时代发展,保鲜技术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都在升级,德州扒鸡的产业链也越来越发达。只不过真空包装的扒鸡似乎少了些风味,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德州,认真在当地的美食城里寻找一只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扒鸡!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