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队最传统、同时也是最早的世界冠军打法,便是直拍打法。

自1959年直拍快攻选手容国团夺得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块大赛金牌后,直拍快攻和直拍削球运动员在数十年内拿到了无数大小赛事的冠军,为乒乓球“国球”身份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器材和技战术思维的不断变化下,直拍打法的生存空间开始变得越来越狭小。先是直拍削球在一线销声匿迹,接着,更强大的直拍正胶快攻打法也在80年代末被欧洲人的两面反胶弧圈球技术给打得抬不起头来。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年的中国乒坛进入的一个非常焦躁的年代,大量直拍正胶选手被强行改成反胶,许多非主力的横拍选手也被迅速提拔到了最前线与欧洲群雄进行战斗,甚至还有李静这样原本打直拍的选手,也被蔡振华教练要求改成了横拍。

已经成年、打法早就定型的运动员从直拍换打横拍,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情,但在那时候确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试验未必会成功,但不试验就几乎注定要失败(然而李静这次试验最终还是失败了)。

因为成绩摆在那里啊!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1988年汉城奥运会,国乒男单连一个杀入前四的人都没有。紧接着1989年世乒赛,男团决赛我们被瑞典5-0剃光头吊打——直拍若再不改变,那就只有“灭亡”了。

然而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乒乓球的传统打法是必须要转型了,但应该怎么转,却谁也拿不出个主意来:因为打不出成绩,所以才希望有所改变;而什么样的改变才算正确、算合理,却又必须要运动员们打出成绩来才能证明。

那么后来是谁为直拍打出了成绩呢?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两个关键性的人物出现了,分别是当年还细胳膊细腿的“不懂球胖子”刘国梁,以及今天常常以“国乒大厨”名号出现的另一位世界冠军选手马琳。

刘国梁和容国团、庄则栋、江嘉良等前辈一样,是直拍正胶快攻的传人,但他的正手加入了非常多的弧圈球技术,反手更是多贴了一面反胶,能弹能拉,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大胆的一种革新。

马琳和郗恩庭、郭跃华同为直拍反胶打法选手,不过他也比这二位世乒赛单打冠军前辈多贴了一面套胶,和刘国梁一样在自己的技战术中融入了直拍横打与横拉,但也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推挡技术。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简单点说就是,这二人都从过去的直拍单面打法变成了两面,另外和欧洲的横拍两面反胶选手们一样张开了双臂,开始迎接上旋球时代的到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弧圈球拉得很转的直拍正胶选手,和速度非常快的直拍反胶选手,谁才能代表直拍打法的未来呢?那就只能通过比赛、尤其是大赛的实战来进行检验了。

刘国梁在1995年的时候就已经打出了成绩,当时年仅19岁的他力克瓦尔德内尔等人,杀入了天津世乒赛的男单决赛,次年更是在奥运会的男单、男双比赛中豪夺两金。而马琳的话因为比刘国梁小了4岁,自然要晚一点才能有表现的机会。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同样是19岁的马琳也创造了一个非常牛的战绩,连克萨姆索诺夫、金泽洙、瓦尔德内尔这三大国乒强敌,闯入了男子单打的决赛。而他决赛的对手,正是刘国梁!

这不仅仅是一场世乒赛的决赛,更是直拍两大门派之间的一次综合较量。

若刘国梁胜出,则直拍正胶将在中国乒坛延续荣光,稳固自己的“老大哥”打法地位。若马琳胜出,则国内许多还在观望中的直拍球迷们就会立刻认可“直拍两面反胶”这种才诞生没几年的新鲜打法,其中一些人肯定也会开始犹豫自己是否也要追随他的脚步、改正为反。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追随世界冠军的打法是乒乓圈很正常的选择,明星效应嘛!

然而当年的刘国梁和马琳却并不知道,决定直拍命运的权杖,其实并不在他俩、以及所有的直拍运动员的掌中,而是即将转入一个大胡子的外国人手上——这其中的故事,我会在后面再详细说,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而下一节,还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19年前刘国梁与马琳的那场经典对决,重温那已经载入乒乓球史册的传奇故事吧!

原标题:《乒坛二十四年(215):直拍转折中的刘国梁、马琳》,连载未完待续。

刘国梁、马琳:国乒传统打法转型的关键性人物,引领一时之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