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聽過這些經典的禪味詩詞,卻不是誰都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佛教雖然不是我們的本土宗教,但自從傳入中國以來與我們的文化相輔相融,經過近千年的洗禮與薰陶亦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給人意境玄妙的禪宗文化,讓歷代文人騷客心馳神往,並且留下了很多意境深遠的禪理詩篇。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些精妙絕倫的詩詞吧。

六祖.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要說禪詩,首屈一指的定是六祖的這首詩了,確切的應該說是一首偈誦。相傳五祖讓門下第子各自寫出一個偈子,考察他們是否證得空性,當時的惠能寫出了這首偈子,五祖便知慧能已經證悟,最後才把衣缽傳給他,即是禪宗第六代祖師。

《終南別業》 唐代.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田園派詩人王維,號稱“詩佛”,後期作品充滿了禪機禪理,趣味濃厚,意境深遠。詩中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充滿了豐厚的人生禪理,作為我們普通人在人生遇到逆境的時候,是否能向這兩句詩一樣淡然灑脫呢?


《頌平常心是道》 宋代慧開禪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境有心生,無論是逆境或者順境我們都要去用平常心去面對,我們俗人大多都是心隨境轉,而修行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不染外境,不執著於外緣,守住本心,如如不動。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好時節。

五代後梁.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佛家常說忍辱第一道,可見忍辱的重要性,如果不執著於外相,管他別人罵我,欺我,辱我,我都不為所動,最後方能成就大道。

魯智深偈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才是我。 魯智深本身就是羅漢再來,再來人間只是為了了結因果宿業。最後聽到錢塘江潮,當下見到本性,圓寂而去。

北宋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嚴格意義上這首不算禪詩,但生離死別是人就無法逃避,我們每個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也是這個世界的匆匆過客。佛家總說,人生無常。既然生命是一場修行,那不如放下當下,及時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