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犛牛產業方興未艾

新華社西寧8月29日電(記者駱曉飛、徐文婷)青海省從事犛牛相關產業的加工企業超過500家,從事犛牛養殖和生產的合作社組織達1000多家,帶動農牧戶50餘萬戶。此間正在舉行的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透露出的信息表明,隨著傳統畜牧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青海犛牛產業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青海擁有可利用草場面積達到4.74億畝,其中經過有機認定的草原面積超過6000萬畝。近年來,青海加快建設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畜牧資源開發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青海省犛牛存欄達到481萬頭,佔世界犛牛的三分之一,佔全國的40%。”青海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介紹,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青海犛牛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體系初步形成,犛牛相關產品種類達到200多種,犛牛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4%。

與此同時,隨著科技推廣力度加大,青海建立了犛牛產業研發平臺並在高效養殖、野犛牛馴化利用、犛牛復壯、犛牛犢開發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其中,犛牛一年一胎在試驗區已達到75%以上,而大通犛牛新品種的成功培育,更是填補了世界犛牛育種史的空白。

“儘管這幾年青海犛牛產業發展加快,但是受地理、氣候等因素限制,仍存在生產經營方式傳統粗放、畜群結構不合理、龍頭帶動不強、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以及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王玉虎說,青海省政府日前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把犛牛產業作為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柱和突破口來抓,這將為犛牛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據介紹,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理念,通過實施品牌強牧工程、良種工程以及產業鏈延伸,到2025年,青海將被打造成為全國犛牛特色產業優勢區、全國重要的犛牛肉生產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