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21天不生氣全班僅1家成功,在教育孩子方面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

這城市那麼空氵


看到這個,我想到了一個詞:焦慮。對的,就是焦慮,這是當今社會和家庭教育的普遍現象。好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對孩子的期望值也提高了好多,以至於超過了孩子的能力所能達到的,孩子的表現達不到家長所期望的,家長就會感到失望,但是在孩子面前又不肯放下做家長的架子,教育孩子時,失望就變成了惱怒。

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就算是起跑線落後了,在後面還是可以追趕上來的,關鍵是要一直跑,知道終點線在哪。家長的目光都聚焦在孩子的近期未來上,比如日常的教育、擔憂孩子“幼升小”等,把事情放在短時間軸去看,就會越擔憂,反而讓焦慮擴大化。

再者,導語中提到了大部分家長生氣的原因超過八成是因為作業。因為孩子做作業情緒失控的例子特別多,之前朋友圈還瘋傳的家長因為陪孩子做作業,最後被氣得心臟病突發住進了醫院的事。為什麼會這樣?歸根揭底還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過高了。

孩子小時候都是特別喜歡學習的,他們天生就對這個世界有著很強的好奇心,為什麼等到上學後反而不愛學習了呢?那是因為家長老是逼他們幹他們不愛乾的事,這個東西明明這個年齡段不需要去學的,孩子又不喜歡的,家長又認為是必須學的,慢慢的,孩子的熱情被消磨掉了,自然對學習也就不感興趣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對生活的熱情,慢慢轉化到未來的學習中去,而不是逼他們做不愛做的事。

在教育孩子方面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

1、降低期望值,允許孩子犯錯、反覆嘗試

我們家長都沒辦法做到不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呢。重要的是知錯能改,在反覆嘗試中才能得到成長。

2、在生活中隨時隨地的學習

這個學習並不是刻意的去學書本的知識,而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坐公交車可以教孩子數數,看到馬路上的廣告牌可以教孩子識字,洗澡的小鴨子放在水裡能夠浮起來等等,很多東西不用刻意去學,反而會讓家長減少很多焦慮,孩子也會對學習充滿了興趣。

3、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過多的插手干預

過多的干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懶,要讓孩子自己去做,有些孩子做得比較慢,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催促。

4、生氣時不教育孩子

我們都不能保證自己不生氣發火,但是生氣發火的時候儘量不要衝著孩子,可以自己先去外面把情緒發洩完了,等情緒穩定了,再來教育孩子。

5、學會共情

父母學會共情很重要,共情不是同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的感受,全然接受他的感受,並且不加以評判。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寫著寫著就有點剎不住,字數有點多哈,閱讀的時候辛苦大家了,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做為一名兒童心理諮詢師來說,做到21天不生氣,對於我來說,確實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年下來,通常我也不會跟孩子生幾次氣,孩子也不會跟我生氣。從我帶養小孩的經驗看來,只要家長能做到心平氣和,積極的生活,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穩定的。在我看來,家長們之所以吼不住情緒,其實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遇到某些情況該如何處理,所以發脾氣、生氣來處理問題。下面我來介紹一些絕招哈。

當孩子的言行表現比期待中的差

孩子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時候是沒有做到家長期待的結果的,比如在出了門沒有跟鄰居打招呼,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又下降了,比如孩子被老師點名等等。

這些都是正常出現的現象,家長朋友可能會感覺孩子表現不好,自己就羞愧了,覺得面對鄰居呀、老師呀都很沒有面子。於是乎回到家衝著孩子一頓招呼,又訓又罰又指責,甚至打罵孩子,這些做法其實都是期待孩子能夠自行糾正這些行為,能夠自覺做到家長要求的樣子。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凸顯了家長的焦慮,放大了孩子的“過失”。完全沒有看到孩子做成這樣的原因,也沒有想明白這些所謂的問題,究竟是不是問題。孩子也就在被負面情緒包圍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焦慮,變得膽怯或者無所適從。

那麼當孩子的言行表現不如家長意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建議家長和孩子討論過去的事情,深挖一下孩子行為的原因,幫助孩子找找問題點在哪裡,聽聽孩子的心聲是什麼樣的。或者他就是不願意打招呼呢,難道一定要逼著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至於學習中的困難,完全可以通過討論,找到原因,耐心去幫助孩子慢慢地處理好。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們總會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在園校門口買玩具,比如晚上睡前要看電影,比如鬧著要去哪裡玩等等。反正就是想要嘛……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這麼簡單。

有些家長朋友就會氣沖沖地懟回去:這是什麼地方你要買玩具?什麼時候了還不睡看什麼電影?哪裡有時間陪你去玩?

反正就是直接拒絕掉了。好吧,孩子被悶口了,莫名其妙的就情緒低落下來。家長還氣乎乎的:這什麼熊孩子?

在我的訓練中心,過去的一個寒假裡,我給家長們留的作業就是:學著任何時候都正向回應孩子。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家長要接納孩子的要求是正常的,我們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絕,我們也可以溫和地拒絕。

當我們回應說:好啊,我知道你是想要***的,我記得了,今天因為***原因我們不能做到,以後當我們可以做的時候,我會想著和你一起***。

那麼孩子們一般都會得到滿足,感覺被支持到了。如果孩子還糾纏,就和他討論:在他看來怎麼做是恰當的。如果家長們能夠信任孩子,孩子就能夠拿出更恰當的想法來,既滿足自己又不為難家長。

開學了怎麼帶孩子寫作業

首先要明確的是:孩子的作業,是孩子的,不是家長的。就算老師再怎麼跟家長要求檢查作業,也不要真正的去和孩子較這個真。如果你能夠做到放手,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檢查,放手不放眼,觀察著孩子的,隨時準備應對他的求助就好。如果你做不到放手,至少保持安靜的陪伴,不要把你的嘮叨變成孩子寫作業的牴觸力。

看到很多家長說不能放心孩子自己寫作業,其實我特別想說的是:這個問題是家長的,不是孩子的。從來都不是孩子不讓家長放心,而是家長從開始就不信孩子可以做到。

於是擔心、焦慮、恐懼的情緒纏繞著家長,家長心裡放不下了就去找孩子的問題。把這些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那裡,變成孩子寫作業的阻力。

家長們會問:那麼該怎麼帶孩子寫作業呢?

我說:放手不放眼,有力地應對求助,適時地陪伴和鼓勵孩子即可。

如果我們太不放心,我們的情緒就會出來,而這些情緒——於事無補。


黃衣心理


看到家長教育孩子不生氣這樣的話題,不禁想起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

晚上10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說,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的跳躍起來,趴到窗臺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著下文。女人繼續氣氛的喊到“互為相反數啊!”我默默的關上了窗戶。


好事者以為是夫妻吵架,鬧小三了呢,結果是一位媽媽在陪孩子做作業。

自從流行媽媽陪做作業以後,河東獅吼幾乎成了陪讀媽媽的代名詞。還好,我還沒到那個程度,可能跟本身性格也有關係,再就是對孩子要求也不高,所以還能做到心境平和。那怎麼做到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呢,我這裡分享幾個小技巧。

多看書,多學育兒經驗

多看書,像《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陪孩子走過初中3年》這類的家教書,都是貼近生活的教育方法,看過之後就會很受益。

多學習,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分析孩子學習上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而不是給孩子貼標籤、戴帽子,誤以為孩子就是某一方面存在不可彌補的問題。

要知道,總強調孩子的過錯,會引起逆反心理,他會故意走向另一個和我們相反的方向。一旦出現親子關係惡化,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就無從談起。“孩子本來可以成為愛因斯坦,只是因為我們不是愛因斯坦他媽”,這句話我一直印象深刻。

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我也有過鬱悶,正好手邊有一本《未雨綢繆小升初》。看到這麼一段話,我就釋然了,我想要的不是考試的機器,而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健康的孩子。

成長不能重來,分數不是目標。要知道,孩子的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經歷比名次重要。

多看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這方面不出色,在另一方面肯定有獨到之處。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學習不怎麼好,但是電競遊戲打的特別好,在國內參見比賽都有獎項的,他們決定不上高中了,專業打玩電競。普通的父母很難接受這一點,大部分是想讓孩子四平八穩的上高中、上大學的。

我兒子學習成績也不優秀,但他有自己向上的興趣愛好,我知道他不會走偏。我們可以平心靜氣的商量未來到底怎麼走,目前看還要先把學習擺在第一位,就讓他減掉一些興趣愛好的時間。只要他行動了,時間上往學習上放的多一些,這就是進步,我也會很接受。我這個媽媽怎麼這麼容易滿足呢!

對孩子要有適當的要求

如果孩子不是清華北大的料,就希望他能達到人家的程度,這期望值自然是太高了。要有適合自己孩子的要求,不要和別人比較,也不要和自己以前的經歷比較,只是和孩子自己的昨天和今天比較就好了。

都說隨著孩子的長大,期望值會越來越低,事實真是這樣。當孩子很小的時候,怎麼看怎麼聰明,做什麼都感覺太了不起了。當孩子上學以後,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哪哪都不行。這就說明我們自己的狀態在調整,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接近本真,越來越適合孩子。

只有耐心陪伴,仔細觀察,才能認識到孩子的真正能力,預估到他的潛力,提出最合適的要求,這時候就不會出現期望值過高而失望的結果了。

總之,要想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就要武裝自己,多一些耐心,認識到孩子的特點,多關注孩子的優點。你能做到嗎?希望我們身上“河東獅吼”的標籤也儘快被撕去吧!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新晉二胎寶媽,曾經叱吒職場的Career Hero,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家有凝寶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尷尬的笑了,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元寶媽,問她“你能對著樂樂姐姐21天不生氣嗎?”,元寶媽瞅了一眼姐姐的緊閉的房門(姐姐正在閉門寫作業中),瞪大了眼睛看著我,誇張的輕聲跟我說:“

怎!麼!可!能!

剩下的就是相視苦笑和默默的嘆息。。。。。。

先說一下元寶媽的情況

元寶的樂樂姐姐今年升六年級了,媽媽以前是個後知後覺、心寬體胖的主,我則是天天加班、經常出差,沒怎麼管姐姐,所以在小學三年級結束之前,媽媽都沒怎麼管姐姐的學習和作業,母慈女孝,一片祥和的氣氛。
這期間姐姐每次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平均也就100-105左右(滿分110),自我感覺還行,媽媽不焦慮,爸爸不操心。😂
到了姐姐三年級結束的時候,媽媽突然被刺激了,同事的女兒小升初,三科考了298分(滿分300分),免試直錄廣州執信中學(最好的重點中學之一),同事在孩子小學六年的時間裡面,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沒有晚上沒有周末的陪伴孩子學習、寫作業、課外補習班,一個場子接著一個場子的趕,整天像打了雞血一樣,終於等到了想要的結果,未來的重點高中、985大學、出國留學、白骨精、人生贏家,統統值得期待了。

這樣一個成功的案例,深深的刺激到了媽媽,回頭看看姐姐這種不上不下的學習成績,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開幹吧!

從四年級開始,每天晚飯之後,客廳的餐桌就成了母女倆學習的主戰場,隨著學習難度的加深、作業量的增大,這場作業和學習輔導的大戲拉開了帷幕。。。。。。

剛開始的一兩週,媽媽還能耐著性子給姐姐講解答題的思路和知識點,在孩子覺得理解的時候,還能夠給出鼓勵的微笑,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啊。

慢慢的,講題的聲音開始逐漸提高了分貝,吼叫越來越多,各種“蠢”、“笨”、“死腦筋”的語言時有爆出,經常把女兒給說哭了,這種時候,我基本上不敢出去客廳,那場景的慘烈,無法形容。。。。。。

這種狀態持續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媳婦的心臟不太好,我總是擔心別給急出心髒病了,經常提醒媳婦,期望不要太高了,不要逼的太急了,萬一弄出個心肌梗塞啥的,把自己給整沒了,這麼個現成的家、現成的好老公,豈不是便宜了後媽了???

這個提醒很及時!很有效!

媳婦的觀念也逐步發生了變化,慢慢的意識到,女兒就算不優秀,那也是自己的女兒,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有很多的選擇,並不是一定要出人頭地、金榜題名的,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太著急,更不能把孩子逼的太緊了,現在這種社會,孩子想不開的新聞案例多了去了,想想都觸目驚心,可不能把自家孩子給繃斷了。

媳婦慢慢的開始了自我調整的過程,降低期望,控制情緒和脾氣,表現的更有耐心一點,態度更和善一些,給女兒講題的時候,儘量讓自己堆著笑臉、壓著火氣、耐心的反覆講解,目前來看,效果改善不錯,最近這半年,作業輔導和學習時間,家裡的噪音峰值指數明顯下降。

不過,想要21天不生氣?做!不!到!3天還可以,5天有難度,7天基本不可能,這是媳婦給我的答覆。😆

再說一下號稱好爸爸的我吧

其實吧,我也是個暴脾氣。。。。。。

姐姐的文化課學習歸了媽媽負責,元寶弟弟還小的那會,每天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不用多操心,我在下班後回家比較閒的時候,偶爾會旁聽一下媽媽給姐姐講題的過程,因為我的數學比較好,媽媽有時候半天說不清楚的,又擔心姑娘聽不懂給繞進去了,我就直接干預了。

剛開始的時候,心平氣和,信心滿滿的給姑娘將解題思路,還想著舉一反三,授之以漁啥的,慢慢的發現,姑娘根本跟不上我快節奏的思維,聽的似懂非懂的,折騰多幾次,我的脾氣也上來了,開始了和媽媽一起雙打的過程(不動手,一起罵😂)

折騰了一段時間後,靜下心來反思,不能這樣,一來姑娘受不了爹媽一起訓,有一個做黑臉,總得留一個做紅臉的吧,二來,萬一我給搞出心梗了怎麼辦?那不是便宜了後爹了???

這樣的後果,萬萬承受不起,SO,我果斷退出了姐姐的文化課的學習輔導。

那也不能閒著啊,何況對於強迫症、獅子座的我來說,閒著就是一種難受。

因為我一直對孩子有自律、自理、自強方面的能力訓練要求,那我就抓這些吧。

我們家媽媽一直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忘性大,隨手扔東西,不愛收拾房間,姑娘從小跟媽多,好吧,這些習慣也學會了。

我這幾年,只要在家,每天早上起來,叫姑娘收拾房間、疊被子、換下的睡衣扔到洗衣機裡面、清理書桌檯面、傾倒紙簍、整理書架,早上到點起來晨練跑步不要賴床,跟弟弟玩耍結束後要收拾玩具,各種培養自律、愛整潔的習慣的要求,想法很好,更不難做到,但是,幾乎從來都沒有被姐姐好好執行過。。。。。。

為了這些,我經常像一個監工一樣盯著姐姐,一看到出現沒有符合要求的情況,就會大聲的喊姐姐出來當場整改,邊指導邊訓斥,偶爾還要指桑罵槐一下媽媽的不作為和壞榜樣,嗓門沒有媽媽的大,但是,發脾氣是必然的。

現在慢慢也看開一些了,孩子大了,總是訓斥,對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影響,有些習慣已經形成了,只能慢慢改善,難以徹底改變了,有什麼辦法呢?

自己生的娃,再難也得帶下去啊!

生了這麼多氣,也沒蒸熟一籠包子,怎麼改變現狀,讓自己心平氣和呢?

經歷了這麼多之後,我們兩口子慢慢的意識到家庭的教育不能再靠吼和發火來解決問題了,因為這種方式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性情也不是那麼開朗了,笑聲也少了很多,學習成績沒有見到明顯的提升,精氣神卻差了不少。

痛定思痛,無論如何不能把姐姐給逼垮了,搞出什麼事情就追悔莫及了,而且,帶孩子的過程中,犯了這麼多錯,現在有了元寶弟弟了,不能讓同樣的錯誤重複一遍了。

所以,為了讓自己少生氣、不生氣,我們還是做了一些工作和自我調整的。

一、降低預期

以前總覺得,我們家兩口子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聰慧過人,生養的孩子不會差到哪裡去吧,小時候怎麼看孩子怎麼覺得聰明、有潛質,另一方面,經歷過社會和職場激烈競爭,知道這個社會競爭的殘酷性,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更好一些,考更好的學校,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高的收入,有更強的生存和競爭能力,人生能夠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金字塔結構,能夠進入頂端的永遠是極少數人,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沒有錯,但是如果把希望當成了預期,就很可能變成失望、痛苦。

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本質,我們也慢慢想開了,人生的道路千萬條,只要孩子的品行端正,積極正面,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把孩子逼的太緊,很可能適得其反。

這個月初的時候,我們這邊有個高二的男孩想不開,人沒了,瞭解的原因是暑假作業沒有做,父親跟他談心到凌晨5點,家裡有個二胎妹妹,家人關注的重心都在妹妹身上,這種壓力、絕望和無助,最終導致孩子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徹底摧毀了一個家庭的幸福。

這樣的風險,我們不要!


二、肯定孩子的成績,接受現狀,儘量多鼓勵和適度的表揚

心態調整了,套路和方法就好辦了。

現在,我們會更多的肯定孩子的成績、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畢竟有前面打的基礎,孩子的成績和自信心確實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數學成績(貌似跟他爹數學牛掰沒什麼關係),基本上每次都在班級前三了(他們班級是全年級最牛的一個班),所以,基本上我們每次都給予肯定,只是在分析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的討論錯誤的原因,而不會再對孩子進行任何指責,這種轉變,讓孩子的情緒放鬆了很多,笑容也慢慢的多了起來。


三、看書,看各種育兒、家庭教育的書籍

育兒、家庭教育這件事情是一個持續實踐、改進的工作,可以摸著石頭過河,卻不能盲人摸象,多讀書、學習育兒和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真的幫助很大。

看了書之後,才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表現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家長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原則和態度,應該注意什麼,避諱什麼,有了知識的指引,才能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家長,在孩子的不同階段,該幹什麼,該怎麼幹。


四、和孩子開始溝通商量,而不再是單向的命令

以前給女兒安排日常行程和課外補習班,都是定好了之後告訴女兒,孩子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只能乖乖的聽命,但是這種狀態下,孩子很難發揮出自己的能動性,學習效果不佳,還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今年開始,我們嘗試和孩子一起商量這些活動安排,給出選擇方案和考慮的因素,跟孩子一起探討,取得孩子的認同之後再去報名,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基本上不會有排斥的情緒,甚至因為有些活動很有趣,能夠大大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五、降壓,出去旅行,玩起來什麼都能忘掉

學習,學習,整天都是學習,難道就沒有比學習更有趣的事情了嗎?

有的,出去玩咯。

我們這幾年幾乎每年寒暑假都會長途旅行一次,平時也會偶爾找個週末去省內的海邊或度假區住兩天,通過旅行的方式,暫時放下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也放鬆緊繃的情緒,一起體驗旅行的快樂,感受親子互動的時光。

一趟旅行下來,往往是一家人感情最親密、最和諧的時候,孩子也很放鬆,對於緩和氛圍,增進感情,非常有幫助。


六、調整自我的狀態,降低工作壓力帶來的情緒影響,選擇辭職做全職爸爸,專注育兒這件事

呵呵,這是後話了,很多時候,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案,作為職場人士,想要做好工作,發展職業空間的同時,還想有足夠的精力陪伴兩個孩子,對我來說太難了,思前想後,決定斷舍離,放棄自己的職業發展,專注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事業,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這樣的狀態下,心境會更放鬆、更平和一些,生氣的情況少多啦。


這麼刺激的家庭育兒生活,你想體驗一下嗎?😆

***************************
我是二胎孩子的全職爸爸,帶娃休息間隙,偷空答個題,放鬆一下被小傢伙蹂躪的神經,就是這個樣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啦~


元寶爸的育兒日記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份《2018年家庭教育焦慮指數報告》,調查顯示焦慮指數比較高。教育焦慮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身為家長,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再加上這個拼爹拼媽的時代要面對的教育焦慮,很多時候也是身心疲憊。寄託在孩子身上的期待太多,因為成績,因為作業隨之而來的雞飛狗跳,各種脾氣也成了教育的普遍問題。而脾氣恰恰又是教育的死敵,所以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心平氣和情緒穩定的面對孩子也成了我們家長的首要任務。這個老師的作業很有意義,結果呢也在意料之中。


我曾經也是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工作壓力大,下班回家本應是享受在一起的幸福時光,事實上不是,孩子稍微有點什麼事兒,脾氣一觸即發,搞得三個人的家庭都是火藥味。有一次跟孩子聊天,問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孩子說了三個:當個警察,像小兔子朱迪一樣勇敢;有好多錢,買好多好吃的;媽媽以後都不要發脾氣。那個時候他才三歲,剛上幼兒園。媽媽不要發脾氣竟也能成為孩子最大的願望之一。我很觸動。從那開始慢慢的改變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好很多了。曾經在我的眼裡,我兒子也是個脾氣很差的孩子,但當我自己改變以後,我發現他居然也變得那麼好溝通。壞脾氣走了,家庭的幸福時光多了,養育的樂趣也多了,親子關係也好了,教育就更容易了。


分享一些自己的方法,也是這幾年來在改變自己的路上獲得的切身體會:


1、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和壞情緒扔在家門外。想著孩子每天在學校裡期待著媽媽來接他回家的樣子,又怎麼忍心,用滿臉不開心去面對他呢。再說了,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還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呢。如果實在沒扔掉,回家之後,先跟孩子說,自己心情不好,需要找個地方安靜一會兒,趕走壞情緒。每當我這樣跟孩子說的時候,他都會答應,有時候還會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跟我說給我力量

2、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較,然後覺得自己家孩子哪哪兒都不好,然後一著急就對孩子胡亂提各種要求,孩子不願做或者做不好,就氣急敗壞。遇到這種情況,請做一件事兒,就是再比孩子之前,先看看人家的家長付出了什麼,孩子的很多問題往往在大人身上

3、跟孩子溝通時,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說話就像指令,就像聖旨,有種不得不聽的感覺,這樣孩子往往會更不聽。溝通,首先要尊重孩子,鼓勵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提的不錯,要支持;其次,要給孩子做選擇題,不要只有唯一答案。這樣孩子就會有種自己做主的感覺,往往會讓我們的溝通更容易達成一致

4、實在沒忍住,還是發脾氣了,那就用最快的速度結束,最快的速度讓自己平靜下來,及時與孩子溝通,自己發洩情緒向孩子表達歉意。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但我們有勇氣承擔責任,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教育

5、多於有些事情,要學會按下暫停鍵,有時候孩子在氣頭上,我們也憋著火,根本就沒法處理事情,這個時候自己要平靜,孩子也要平靜。可以告訴孩子找時間再議,暫時擱置爭議。效果反而會好。

6、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最應該去琢磨的,也是真正能幫到孩子的是用自己的智慧找到更好的方法。而不是發脾氣


曾看到這樣一段話分享給大家共勉:沒有脾氣的胸懷,才能裝滿教育的正能量。當我們能對一個孩子一件事給出豁達和寬容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世界抱有無怨的情懷。

我是一個上班又帶娃的80後媽媽,大家眼中的職場達人也是育兒榜樣,孩子眼中的有趣媽媽。家有一枚愛閱讀好溝通也有趣的萌娃。希望與你同行,分享有趣的育兒故事,實用的育兒方法,一起成為更好的媽媽。記得點贊關注哦,謝謝

小晗晗愛閱讀


我是反對這樣的做法的。

在我的教育理念裡,家長並不是意味著“不可以生氣”。家長不是神,也是血肉之軀,遇到各種麻煩事,遇到熊孩子的各種匪夷所思的行為,自然會生氣,這個並不需要壓抑或隱藏。

所以,為什麼要強求家長不生氣呢?人非草木,怎麼能沒情緒?重要的是,家長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故意讓家長不要生氣,不過是壓抑真實的情感,你以為家長氣的發抖還要對孩子一臉平靜,孩子就感覺不出來嗎?

不真實的表示,對孩子一樣是有傷害的。而且孩子卻反而無所適從、也不知以後如何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感。

家長可以生氣,可以表達。

只是,不要用情緒暴力,不要用肢體暴力。

表達完了以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以及我永遠愛你。

孩子並不傻。孩子不害怕媽媽生氣,害怕無序、謊言和不穩定、不公平。

一位家長和我分享說,過去她總是刻意壓抑自己的情感,明明非常生氣了,還是甜絲絲非常禮貌地和她的女兒說話,結果小傢伙根本不聽她的,而且還更熊了。她自己也氣得要命。要吐血。後來乾脆吼一句:No!媽媽要生氣了!不可以!

結果效果很好啊,孩子也沒受傷害,還是笑嘻嘻的,很快執行了媽媽的要求。(哪有你們想的那麼脆弱)

而且孩子很多時候思維很單線條,她們理解媽媽的情緒比理解話語裡的道理來得快,來得直接!

而且,體驗到各種情感,喜怒哀樂,本身就是人生自有的功課,為啥那麼害怕憤怒?重要的是,如何表達和管理憤怒。

媽媽會表達,孩子才能學會表達。

家長和孩子都要學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情感,並彼此分享和擁抱對方。硬是不讓家長生氣,孩子會察覺到父母親的虛假和掩飾的。而且,彼此的表達也會不真實。

老是隱忍不發,對健康也是不利啊……該說說、該吼吼,這個才是自然的一家人。哪有那麼多電視裡的相敬如賓。


陳嵐的女拳


這份報告讓我們做家長的找到了痛點,孩子寫作業生氣,好像是家常便飯了。網上流傳的段子也是比比皆是,甚至陪孩子寫作業,搭了三個心臟支架的,可見陪孩子寫作業是一項多麼艱鉅的挑戰。

我也是家有二年級的小學生,如果說從來沒有對孩子發火,那是騙人的,可以減少對孩子生氣發火,做到心平氣和。

1.如何解決孩子喜歡拖拉。這個問題在我孩子班上是學生家長反應最多的問題。7-8歲的孩子,沒有大人有時間觀念。比如我孩子刷牙,她喜歡先聞一聞牙膏味,慢慢的擠牙膏,慢慢的刷刷,然後接上滿滿一杯水漱口,看著她這樣是不是蠻著急。這是因為孩子是在全身在感受這個事,所以他們的行為就會比大人預想中的要慢。知道了這個原因,可以先滿足孩子感受的慾望。比如你預想中的刷牙時間應該是7、8分鐘,那麼就給他15分鐘。孩子寫作業和練琴,或者做其他事情,根據量,我都會給孩子預約一個時間,是用遊戲的方式啊,比如,某某小同學,我要跟你約30分鐘的語文作業啊,可以嗎?孩子一般說:那我20分鐘做完了,是不是可以多玩一會?“沒問題啊,但是要保證質量(工整整潔)。”孩子一般都能很自覺的完成。還有就是提高孩子所要做的事情的興趣性。有興趣他自己會完成的很好。


2.承認孩子是孩子,這樣就能降低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往往父母對孩子生氣發火,是因為沒有把我們的孩子當成孩子,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沒有給孩子遇見的問題給予應有的幫助。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有時候看題目能夠漏行,這個時候,能說孩子粗心,能發火說孩子笨嗎?應對辦法,用一把尺讓孩子看,隨著孩子視覺的改變也慢慢解決了。

3.如果真的沒有控制住生氣發火了,也要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有次孩子有作業,她可能是太喜歡爸爸剛給她買回來的漫畫書,直到吃晚飯作業也沒做,當時沒控制住。後來跟孩子說,不是你這個人有什麼不好的,而是你做的這個事情,你把該做的做完,然後再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更好嗎?孩子聽後也沒那麼委屈了,以後她也在踐行這一原則。


教育中最高境界就是對孩子能夠心平氣和了,如果實在沒忍住,也要讓孩子明白你是愛他的,只是對他做的這件事情不能接受。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之所以屢屢採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為,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有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也就沒有什麼生氣的理由了!

我是一個關注孩子成長的育嬰師媽媽,有豐富的育兒經驗和知識分享。養娃的同時答個題,也歡迎您的關注!


小羽媽咪愛baby


生氣過啊,家裡兩個男孩,鬧起來淘起來的時候能翻天,聲音不大點都壓不下去,分分鐘火氣就上來了,等孩子消停下來,就開始反思。

人都有情緒,這是正常的,我不要求自己做完美媽媽,一點脾氣都沒有,很坦白的說,我也做不到,那給自己的壓力太大。

重要的是

情緒管理,學會剋制,讓自己處於一個相對平和的狀態。情緒管理的方法因人而異,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我把自己平常用的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

1)做減法抓大方向

家裡是年齡相近的兩個男孩,可以說幾乎每天都折騰,什麼都管的話完全是自己找罪受,自己氣得半死,孩子也不耐煩。他們該做的事情自己做,我負責監督,不會事無鉅細的要求他們。

比如作業這事兒,看一看量有多少,能在吃飯前寫完的,就必須在吃飯前寫完,沒得商量,習慣養好。

2)吐槽姐妹團

當媽以後要自己的社交圈,朋友有時比老公給力,姐妹團一起互相吐槽吐槽,交流一下,適當發洩,我覺得還不錯,憋在心裡憋得慌。

約個週末帶上孩子去打個球,出一身汗,一週的焦慮彷彿都發洩了很多。

3)做記錄提醒自己

拿一個道具提示你“今天發脾氣了”,我用過頭繩,覺得蠻有效果的,就是發一次脾氣,在右手上戴一根頭繩,到晚上一看,就知道自己今天心情怎麼樣,會反思自己,帶娃也有了新的動力,以減少或不戴頭繩為目標。


甜甜圈伐木累


21天不生氣,全班同學僅一家成功,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長做到心平氣和真的太不容易了,僅僅是陪孩子寫作業就能把家長的耐心磨的平平的,更不要說其它小事了,這也從一方面反應出,教育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

有時大人們都自詡已經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但在實際中,往往稍不注意就會被點燃,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是家長們修身養氣的功夫變差了,而且有時候孩子的思維邏輯真的天馬行空、不按照邏輯思維思考,弄得家長有時候解釋都不知道怎麼解釋,只能說,“它長的就是這樣”“1+1就是等於2”等等,也有時候孩子在做作業,一邊玩一邊,寫,寫到十一二點,自己困的了不得,家長也跟著失去了耐性,家長孩子滿臉的不滿意。

能夠做到21天不生氣的家長也真是厲害,不知道是怎麼教育當然,但也估計快到極限了,熊孩子的故事每天都再發生,熊孩子的故事在每個家庭都會發生,雖然弄得家長無可奈何,但也使家裡添加了很多樂趣。

要怎麼做到在孩子教育方面不生氣,心平氣和,也許在我們心裡這本身就是偽命題,孩子教育中一定要心平氣和嗎,在我看來蘿蔔加大棒的方式最能奏效,而不僅僅是賠笑臉、0不生氣,所以,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例如不許橫穿馬路、不許摸電門等方面,心平氣和的交易有時真不奏效,你感覺呢?


天涯0咫尺


看了這個作業,開心爸爸自己在心裡面默默的想了一下,想做到21天不生氣,真的是太難了。儘管現在開心只是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但是諸如過了規定的時間還要磨蹭著看動畫片,自己的玩具玩完了總是不歸回原位等等的一些舉動有的時候也會讓開心爸爸大為惱火,想不生氣簡直是太難了。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總是雞飛狗跳

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教育這件事情上,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出發點並不一致,或者說二者的想法根本就不一樣。


作為爸爸媽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自然的,有的時候還想到自己當初就是沒好好學習才導致現在生活不如意,所以在孩子的學習上就抓的緊抓的嚴。很多教育專家都說過,這樣的教育出發點是好的,收穫卻是不好的。

而孩子呢,很少能有孩子小的時候就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對他們而言,學習真的是一件苦差事,就像我們小的時候那樣。在學校是應付老師在家裡面是應付爸爸媽媽。

而當想法不一樣的孩子和爸爸媽媽碰到一起,自然是雞飛狗跳坐臥不寧了。

有沒有好的辦法來教育呢

教育孩子的關鍵是心平氣和的與溝通,這裡涉及到兩個關係。

第一個關係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面對孩子的表現,不同的爸爸媽媽反應不盡相同。有的人可能會心平氣和,有的人可能會暴跳如雷。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最主要的是我們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考慮事情的,不管孩子是怎麼做,判斷的標準,已經預設到我們的心中了。比如開心爸爸u不讓開心和可樂,覺得這樣會壞牙齒的。儘管現在開心還小喝點飲料真的沒什麼,但是總覺得這樣下去遲早會壞掉牙齒的。這就是預設了判斷的標準,當我們做爸爸媽媽的不能夠改變這一點,不能夠容納更多標準的話,是做不到心平氣和的。

第二個關係是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想表達的,和孩子所聽到的,往往並不是一回事。還是上面的那個例子,開心爸爸不讓開心喝飲料,是怕他牙齒不好。而開心呢,心裡面就會想,什麼都不讓我喝,爸爸是不是愛惜錢不捨得給我喝啊,或者是爸爸是不是不愛我啊,什麼都管我什麼都不給我買。所以,教育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明白孩子聽到了什麼,這樣才能明白自己該如何去說。畢竟孩子聽到的才是我們想說的。

您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有什麼好的方法?評論區留下您的意見,開心爸爸等著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