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推动下,饿了么逆势增长45%或将超越美团

8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4.1-2018.6.30)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旗舰公司,持有饿了么及口碑。同时,阿里宣布为该公司进行独立融资,目前已经收到来自阿里巴巴、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两天前,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上半年在线外卖市场交易额超过1250亿元,预计全年交易规模为2430亿元,环比增长达18.4%。外卖行业经历前几年的血拼之后,目前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考虑到2018年新零售板块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势头,有分析师认为,新零售交易规模的整体占比快速扩大,正带来外卖市场的二次爆发。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新一轮爆发的核心力量正是阿里新零售。艾媒数据显示,自4月阿里收购以来,饿了么借力天猫、淘宝、支付宝、阿里健康等生态资源,今年二季度App月活跃用户增速已经领跑全行业,新零售交易额更增长45%,增速远高于传统餐饮外卖市场。

新零售推动下,饿了么逆势增长45%或将超越美团

在这种情况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由于两者所处的状况截然不同,在新零售的加持下,市场格局也将在从外卖市场升级扩展至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过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团:不设边界已成为最大隐患

首先来看美团外卖,近年来,美团打出了"不设边界"的牌,以异常莽撞的姿态不断四处扩张,涉足酒旅、电影、打车等诸多业务,从目前的局面来看,美团盲目的多元化不仅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反而对美团外卖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首先,美团涉足的这些新业务,都面临着巨头的竞争压力,酒旅有携程,打车有滴滴,因此,美团不设边界给自己涂添了很多强敌,而且这些周边业务也没有任何起色。拿酒旅来看,虽然数据上有所成效,但数据背后的算法值得让资本市场冷静考量。所谓的无边界本地生活服务在上市后还否能有所大的发展,恐怕已不是个问号,而是否定的答案。

其次,为了让新业务拓展更顺利一些,美团对新业务都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这就导致美团的资金面更为紧张。在美团的招股书中有这么一句------"我们历史上产生了较大亏损,未来我们可能会继续产生较大亏损。"其实美团还是比较擅长避重就轻的,不提具体的亏损数字,以免太难看。

新零售推动下,饿了么逆势增长45%或将超越美团

第三,美团的长期亏损对核心外卖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资金收紧,美团不仅很难在外卖方面持续补贴,甚至还通过全面提高抽成、降低代理商和骑手收入、逼迫商家二选一等做法来缩减亏损幅度,这些饮鸩止渴的做法体现出美团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第四,腾讯作为背后的巨头,它的主业是社交和娱乐,对美团几乎没有直接帮助,在新零售时代,这无疑成为了美团最大的隐患。因为美团很难实现渠道下沉,满足新零售时代各种复杂的场景需求。

饿了么:新零售下,本地生活服务的蜕变与升级

反观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以后,饿了么与阿里的融合正在加快,在新零售的加持下,饿了么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蜕变与升级。

在目标上,饿了么CEO王磊提出争夺50%市场份额的中短期目标,目前正对美团发起一轮30亿元补贴的"夏季战役",这可谓是直击美团的痛处。在组织上,饿了么启动一项全国范围的大融合,以前各区域饿了么交易平台和物流两个团队并行运作,以职能线汇报,融合后平台和物流合并由一位大区经理统管;在人员上,创始团队中张旭豪任董事长,康嘉在一线负责物流和中台业务,王磊到任时阿里为他配备了一名HR和一名CFO。在组织和人员方面,饿了么大刀阔斧的调整,展现出了更为积极的战斗姿态。

新零售推动下,饿了么逆势增长45%或将超越美团

在这种背景下,饿了么外卖业务也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饿了么新零售业务交易额第二季度环比增幅高达45%,成为外卖市场新增长点。虽然餐饮外卖仍然是饿了么的主业务,但2018年第二季度,饿了么在商超便利、果蔬鲜花、医药等新零售品类的交易额环比大增45%,远高于整体外卖市场水平,受夏季战役驱动,预计第三季度环比增幅将超过50%。不难看出,在新零售的风口上,饿了么的非餐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饿了么的新零售业务增长远高于行业水平。

王磊在之前的采访中曾提到,"未来竞争的核心不是比谁钱多,而是以餐饮为起点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新零售大升级。"同时他曾明确表示,本地生活服务的"下半场"比拼的是生态能力,话音落下未满一个月,饿了么接连获得淘宝巨大流量入口、会员打通等生态注入,此次饿了么与口碑收到的30亿美金投资承诺,无疑已将饿了么巨大的野心展现出来,这或将成为引导产业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